-M~:lK]n
一家坚守33年的农村民营书店 GR.^glG?6
作者: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5/11 9:11:08 u+e{Mim
□本报记者 祝小霖 Z{Qu<vy_
Y3cMC)
张吉响站在熟悉的书架前,不时与读者寒暄,“又带孩子来买教辅材料了?”“我们这儿新进了一批小学作文图书,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 qu6D 5t
7qLpZ/
张吉响今年76岁了。33年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往东60多公里的辛集市里,他的生活与书、与书店、与“三农”有关。从最初租赁一个橱窗,到自购800平方米书店大楼,“科技书店”4个大字,始终闪闪发光,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地标。 C12
Fl
Nw/ ku
“开在农村,能生存吗?”“出租店面远比开书店赚钱,为什么要坚持?”“一辈子坚守农村书店究竟为了啥?”面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种种疑惑,张吉响将他的书店故事娓娓道来。 PbgP\JeX
"f2$w
“读书对农民来说太重要了” p*
(JjH
9y8&9<#
辛集市是冀中平原上的一个县级市,在这里经营一家书店的难度可想而知。 ]z;I_-
/?'FE 7Y
对张吉响来说,选择坚守农村图书市场,是他的初心所在。“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从乡间最底层走出来的。”他说,创办书店绝不是为赚钱,而是为了传播文化,让农民读好书、多读书是农村书店责无旁贷的担当。 <X^@*79m
eIEeb,#i
张吉响认为,读书对农民来说太重要了,那是农民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年,他也一直在思考农民读书、农村用书的问题。都说农民读书难,难在哪里?张吉响认为,难在农民真正需要的实用书。“农民读书需要‘引领’,要给他们推荐真正需要、有价值、应时应季的图书。” /cdC'g
]G=L=D^cK
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购进农民读者学得懂、用得上、能立竿见影帮助解决问题的图书,如图谱、图解、图说等。“苹果、梨是辛集市林果业的当家品种,我的店里就有几十种这类图书。”张吉响说。 W$;,CU.v
K5
VWt)Z#
“全品种服务是最好的服务” m6K}|j
|t&>5HM
走进如今的辛集市科技书店,记者看到,5万余种图书装满了200余个书架,涵盖各行各业,不缺门、不少类,品种广、版本多,既有大部头的传世之作,又有一看就懂的通俗小册子。 4qh?,^Dq
D~fl J
R
“全品种服务是最好的服务。”张吉响知道,只有打造书店品位特色,才能引得老乡来。为了保证足够的展示,辛集市科技书店的绝大多数品种都是单本上架陈列,极少有过多的复本。 b-?gw64#
sPQQ"|wU
辛集市科技书店始终坚持一些不成文规定,比如进货真价实的有用书,不进鲜丽光亮的奢华书;进真知灼见的特色书,不进人云亦云的跟风书等。也正是因为这样,读者与这家书店产生了深深的羁绊。 [{,T.;'<j
6|%?te x
张吉响说,最令他感动的,就是一位位读者读书入迷时的情景——或席地而坐,或倚窗而站,或依偎楼梯,有的抱着小说啧啧入迷,有的捧着散文静静沉思,释放出读书人的别有味道。 f#"J]p
LTCb@L{^i
用书店、用文化,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改变着周围的环境,也改变着小城的面貌。张吉响说,在缕缕书香中,他收获了最大的满足。 ~&_z2|UXp
x8\?}UnB
“科技书店就是我的家” 5iw<>9X*
PfD.:amN7
这些年,张吉响自费购得的书店大楼已升值近10倍。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将位于城市核心地段的书店大楼出租出去,唾手可得的租金远远高于图书利润,有不少人曾找上门想要承租或联营,但都被他拒绝了。 YQ)kRhFA
c(m<h+2VL
改革开放之初,当生于农村的张吉响听说开放民营发行企业的二级图书批发权的消息后,他沉在心底的开书店的“小火苗”复燃了。“我自小就爱读书、爱买书,童年时代就有过开书店的梦想。”张吉响告诉记者,小学时,老师曾要求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作文,他当时就写了想开书店。此后,他时常想象,如果能过上一边开书店、一边读着书的日子,那该有多美好! 1 ~*7f>
7~%?#
后来,书店梦从一间斗室中发芽了。缺书的年代里,他以满腔炽热回应了读者们求书盼书的呼唤。第一年,他写下第一副书店对联——“小小店为读者,想读者,读者是上帝;熙熙人选新书,购新书,新书多知音”。如今,这样的书店对联,张吉响已写了33副,每一副对联都是书店服务“三农”的见证。 J T7nG.9
m%?pf2%I#
现在,张吉响已将书店交给了女儿打理,但他仍时常到书店转转。“科技书店就是我的家。盈盈书香已经把我和书店、我和读者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