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975阅读
  • 2回复

由作者“原应叹息”想到的[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08-19
— 本帖被 垂阳紫陌1314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7-07-28) —
作者:云烟渺渺
众所周知,“原应叹息”是作者曹雪芹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总概。而用“春”字后缀其后,无非是说春天无论如何花团锦簇,但终归是有凋零的一天,繁华亦不过是过眼云烟。春天是短促的,也是备受历代词人所叹息的。诗词史上,借春喻事,举目皆是。作者曹雪芹的“原应叹息”也是对人和事的一种叹息之声。而我,一路看来,却对“原应叹息”生出另外的一些意测来~~~
  
作者用元春总领贾家之盛世,是想说明原来一个家庭是可以如此兴旺,如此奢华的;原来春天是可以如此姹紫嫣红、百花是可以如此热闹竞放的。但这一片和团团、喜融融的景象,又能维持多久呢?无论人的命运亦或花的际遇,都逃不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无常”之手的摆布。于家于人于事,终归是“荣华”全抛,“芳魂消耗”。
  
尽管如此,我们都还是喜欢春天并盼望春天来临的。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春天的到来是要付出代价的。作者紧接着给二姑娘取名“迎春”,并安排她一生悲惨不得善终的命运,可见迎春的名字本就喻含花飞花落的凄惨.春天故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可是花期却又是芳华霎那.作者起此名,安排此命运,正合乎自然界的规律.所谓'无意苦争春~~~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样看来,迎春的名倒更合了陆游的这首词了,要想迎来春天----总是要与付出惨痛的代价划上等号。而迎春所迎来的却如蒲柳飞花,任人轻践的结局。不可不叹!!
  
但春天纵是如此,人生也还是有许多寄望的。作者安排同是庶出的三姑娘为探春,意思再也明显不过,如果社会一味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迎春的无才、忍让、怯懦,却并未迎来一个圆满的结果。那么就当从另一处寻找春的芳踪。探,有找寻,寻觅之意。作者是否借用“放风筝”来寄予探寻春讯的一种行为呢?况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如同风筝一样,遇到好风,指不定也可飞入“青云”?故此安排探春在春天的清明时节远嫁他乡,不过是叫她自己去别觅芳径,另寻出路罢了?
  
而随着三春一路走来的惜春,见春天无论怎样芬芳烂漫,也逃不过花飞花落、香消玉殒的宿命。富贵至极的元春是;忍气吞声的迎春也是;就连才高志盛的探春也不过生做死别的骨肉分离的下场。所以惜春她“勘破三春景不长”,“桃红柳绿待如何”,情愿“独卧青灯古佛旁”。
  
而在我看来,佛,无论于过去亦或现在,都只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实现生活寄望的情况下,借以寄托来生的一种精神解压法(或许偏颇了些,谅)。但归终作者的家事、境遇、抱负、才情来看,这“满纸荒唐言”未尝不是作者用暗喻的手法,来表现自己此生不济而转寄来生呢?
  
忽然就牵强附会到了一些别的。譬如既是荒唐言,那元春是否就代表着一种政治权力?迎春是否就代表着一种“无为而治”的社会现象?探春是否代表着一种得不到重用反被罢黜的臣工?亦或代表一些隐世才子的生活态度?而惜春常被人说是“嘴冷心冷的人”,她至最后皈依佛门,是否又是对那些平素只为保全自己而对人无动于衷最后反而能避世存活的一种宗教信仰的指责?但无论怎样,这终归是我的臆测。也只是从“原应叹息”里嗅出作者的一种无奈情绪来:人,不过如此!!春,不过如此!!世,不过如此!!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5-08-19
嘿嘿~佛说:总觉得看透了的,才是没有看透...
[ 此贴被出生在81年在2005-08-19 23:01重新编辑 ]
加油!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5-08-21
“生出另外的一些意测来”
这是作为一个理智读者的最重要观点。
不能完全陷入别人的思想,也要加入自己的观点看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去其娇气、傲气;造其呆气、傻气;谓之高人是也!


http://350684120.qzone.qq.com 我的个人空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