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362阅读
  • 0回复

四大皆空是指什么,这个词是怎么由来的?[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6-14
— 本帖被 垂阳紫陌1314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7-07-28) —
“四大皆空”的本义是事物没有离缘独存的“自性”

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5月增补本)对“四大皆空”的解释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曲解了佛法“缘起性空”的本义,容易误导人们把“四大皆空”当作绝对的虚无,以至于有人把其作为及时行乐或消极处世的借口和依据,鉴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释。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也就是说,“四大”是每个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单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风力。就人的身体而言,皮肉筋骨属“地大”,汗血津液属“水大”,体温暖气属“火大”,呼吸运动属“风大”。物质(佛法称为色)由“四大”构成的观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人类对宇宙本体初期探索的结果,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佛教产生后,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并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中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深妙难解。过去和现在有许多人对之产生误解,有的把“空”和“有”看成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现实世界面前坠入常见;有的把“空”当作空洞无物,坠入虚无主义的断见。

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这个字的来源,佛经是从梵文译来的,“空”字也由之而来。在梵文里,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义是“性空”,玄奘法师简译为“空”。笔者在已找到的七种《心经》译本中发现有五种译本译作“性空”,在藏译梵文本中也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可见这里的“空”应该按“性空”之意来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对“性空”的解释是:“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佛法中说的空,是“缘起性空”的空,是因缘所生法,本身无“自性”的空,不是“无”或“不存在”的意思,不是空无所有的空虚的顽空,也不是否定事物具有的作用及事物相续转化的断灭空。

这里所指的“性空”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我们只要冷静反复推论思考就会领会,不依任何条件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是根本没有的。佛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各种条件(缘)而生,任何事物都是“缘生则生”、“缘阙则阙”,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具备了,该事物就产生而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能产生。缘生的事物不能离缘而存在,这就叫作“无自性”,即“性空”。印度学者龙树说:“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性空。”又说:“事物若有自性,何需依赖众缘,若是众缘和合,还有什么自性?”人们通常认为,“有”是存在,“有”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不是“有”,因此“空”“有”对立。实际上“空”“有”不但不对立,而且是一体的,“有”中存在着空性,空性不会在“有”之外存在,也不必等“有”毁灭了才谈空性。佛法是依“有”言“空”,“有”“空”一体,“有”“空”不二。

佛法认为:执取‘我’或其他事物是自性有的一种存在,是错误的见解;但若以为它们实际上并不存在,也是一种错误的见解。有些人以为“性空”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这是一种持断灭空的邪见。他们认为善恶都是不存在的,遵守社会伦理道德是跟不上时代的旧观念,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没有意义的,什么为人民服务,什么人生价值,什么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都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们中有些人便胡作非为,违纪违法。所以, “空”是“性空”的省略字,“空性”是指一切事物“无自性”,而不是“无”或“不存在”的意思。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由多种因素组合的一种现象,并不存在不依条件的绝对单一独立的“自性”。这一点必须通过反复思维推论等方法才可明白。有关“空性”之含义,必须小心要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可出错,否则看到经文中后面部分时,会生出极大的误解!

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能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既利于社会,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人因不了解“有”的空性本质,过分执着“有”,把“有”当作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这是一种贪欲的人生,一个人对“有”看得太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那么他就会烦恼痛苦。佛法就用“四大皆空”、“万有性空”来破除他们对世间假“有”的常见。世间还有一些人,他们虽能看出“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续不空,认为世界一切万物既然是虚幻的,那么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们中有的人不顾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还有的人则是消极厌世、颓废悲观。这两种人生态度才是虚无主义。佛法就以“性空妙有”、“相续不空”来破除他们执着“空”的断见。

佛法是用“四大皆空”来破除迷界的旧执着——盲目贪婪、极端自私的人生态度,用“相续不空”来建立悟界的新观念——积极奉献、造福人类的人生观。

据此,笔者认为“四大皆空”的正确解释应为:“佛教用语, “空”的含义是“性空”。佛法认为: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缘起性空”的,它的存在必须依赖于众多的条件。这叫作“无自性”,即“性空”。

参考文献:《语文月刊》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