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Sdiir8 做战地记者时的林放
yXF?H"h(
lq&wXi 林放老人讲述60年前的难忘经历。
YWe"zz 0F|AA"mMT ■人物 !~&R"2/ 林放 ~ZhraSI)G 原名王根禄,1925年6月2日出生,辛集旧垒头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参加民众抗日自卫军宣传队(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宣传队),1942年到晋冀鲁豫陆军中学学习。1944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5年10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做记者。1946年调到新华社冀中十一支社做记者。1947年10月底,随军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报道。1948年调到《冀中导报》编辑部。曾先后任《河北日报》记者、记者科科长、总编室副主任、编委、总编辑,兼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省人大常委、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1994年4月离休。
Hp|_6hO 2 发黄的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没见到林放老人之前,林老写满11页纸的《解放石家庄采访杂忆》已经让我们看到了60年前的那些场景:22岁的战地记者林放,在蜿蜒曲折的战壕中奔波采访,在枪林弹雨中走近石家庄,在飞机扫射的防空洞里记录历史。
r1LViK “就是怕自己今后忘记,所以特意写了写当时自己看到、听到的各种场景,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能看到。”5月25日,82岁的林老在谈起60年前的记忆时显得激动而热情,他所目睹和经历的那一个个生死的瞬间似乎一一重现,当时有多惊险,记忆就有多深刻。“可惜现在拥有这些记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转眼间,当时和我一起进行战地采访的另外两个记者都已经去世了,所以我才更加觉得应该记下些什么。”说起已故的战友,一直微笑的林老突然有些感伤,思绪也似乎也被拉得更深、更远———那一年的11月,到处是枪炮声;那一年的11月,他和两位战友一起“把脑袋掖在裤腰上”;那一年的11月,他光荣地成为战地记者,完成了记录历史的使命。
fhp<oe>D 林老说,需要记住,是因为那确实是不寻常的半个月。
lBTmx(_}}r ■从后方采访到战地记者 T}P".kpbS 林放本来应该是个军人。1938年春天,年仅13岁的他就和村里的两位同学一起加入了民众抗日自卫军,那时候他做的一直是军人梦:上阵杀敌、参与战争。当1945年被分配到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当记者时,20岁的他在脱下军装的一瞬间突然有了一些失落感,虽然热爱写作,但从来没想过要和自己的军人梦远离。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当上记者后,他总是愿意跟随地方武装,穿插在敌占区、边缘区采访,而目睹了后方人民生活的惨状,他便更加期待能上前线采访。
JSW}*HR 1947年10月之前的半年时间,我自己已经开始跟随地方武装在石家庄以东的敌占区、边缘区进行采访了,当时看到的都是当地人民被国民党反动派蹂躏的惨状。我所采访的石家庄附近的那些村庄,景象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很多村庄的树木全被敌军砍掉了当作鹿砦封路,沿村的良田被挖成了纵横相通的堑壕,村里所有的砖房、砖地、砖炕都被拆掉用来构筑层层碉堡,街道上、院子里,到处是敌人丢弃的猪、鸡、鸭的碎骨和毛,整个场景就像是被瘟疫席卷过。
X+}1 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为了防备敌人的骚扰,在敌占区和解放区衔接的赵县、栾城这些边缘地带,每到黄昏的时候,就能看见老百姓们齐家出门,一家老老小小,牵着驴车、带着为数不多的贵重物品,一起躲到野外,睡在潮湿、阴冷的地里,而这个场景当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PGBQ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