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297阅读
  • 3回复

辛集民间艺术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5
— 本帖被 幽幽清泉 执行提前操作(2007-07-01) —
河北辛集市(原束鹿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曾以“诗洋画海金束鹿”名扬海内外。其民间艺术种类繁杂,形式纷呈,多姿多彩。人们喜爱民间艺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从几则历史资料中可略见一二。 *|=D 0  
    在戏曲、曲艺史志里,在谈民间艺术和石家庄丝弦戏源流的文章中,人们竞相引用康熙十年(1671)纂修的《保定府祁州束鹿县志》卷八“艺文志”的一段文字:束鹿人“俗喜俳优。正月人日后淫祠设会,高搭戏场,遍于闾里,以多为胜。弦腔、板腔、魁锣、桀鼓,恒声闻十里外。或至漏下三鼓,男女杂沓,犹拥之不去。”“弦腔”即丝弦,早在三百多年前,丝弦戏就已在束鹿农村广为流行,而且大受欢迎。“板腔”即高腔 ,亦称弋腔,何时流入河北乡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束鹿县志》所载是最早见之于文献的了。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弦腔、板腔两种戏曲形式,民间艺人已能娴熟驾驭,并且已广泛流传,被民众接受并十分喜欢。那“桀鼓”应该是今天的战鼓,当属花会的形式了。辛集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按不同形式,组成各种民间花会,民间花会多数以村镇、以宗族为单位。据1949年9月统计,束鹿县(今辛集市)民间花会有300多个。 i]c{(gd`  
W p)! G  
    其实,辛集的民间艺术活动早在元朝就已见诸文字记载。《元典章》卷五十七“刑部”十九“诸禁杂禁”记载:“路束鹿县头店,见人家内聚约百人,自搬词传,动乐饮。……若有不务本业,学习散乐、搬说词话人等,并行禁约,是为长便。”词话,是元明时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有说有唱,与现在的“鼓词”相类。散乐,是指玩杂耍或做滑稽表演的人。“动乐饮”的情形,使人想起陆游在题为“夜行过一大姓家值其乐饮戏作”的诗中写道:“村豪聚饮自相欢,灯火歌呼闹夜阑。醉饱要胜饥欲死,看渠也复面团团。”一大姓家族聚在一起,在明亮的灯火照耀下,一边“豪饮”,一边“歌呼”,写尽了几近疯狂的情形! jg?UwR&  
'u<e<hU  
    另据史料记载,早在15世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束鹿县人民即在御道上“举筝蝶迎驾”,谓之“背蝶”。明末清初出现了“背鸽”衔粮,又逐渐发展为背纸人、背草人,谓之“童子”。十九世纪,湖广总督张之洞到宁晋县营台村真武庙进香时,专门观看了束鹿县背童子载歌载舞的宏大场面。清朝末年,“背鸽”发展为背活人。
[ 此贴被辛天堂在2007-06-25 11:31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6-25
谢谢你将我发表在6月9日《石家庄日报》的文章转发。只是第二自然段倒数第6行“广范流传”的“范”字,《石家庄日报》的编辑改错了——应为“泛”。(原稿为“布”)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6-25
引用第1楼oudezhaizhu于2007-06-25 11:18发表的  : @2"uJ6o  
谢谢你将我发表在6月9日《石家庄日报》的文章转发。只是第二自然段倒数第6行“广范流传”的“范”字,《石家庄日报》的编辑改错了——应为“泛”。(原稿为“布”)
@rT$}O1 ?`  
改过来了!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7-2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