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转发的】 2Ml2Ue-9
孙立平 【中国知识分子的前世与今生:最简单的概括】 h==GdS4
世界上的资源有三种,财富、权力与声望(韦伯),能够理解49后中国知识分子状况演变的,就是知识分子在资源配置中的位置。 8}oDRN!J
据此,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C9g~l}=$&
第一阶段:49到文`革结束,是思想改造甚至可以说是政治羞辱阶段。当时最珍贵的资源是政治地位,知识分子政治地位很低(当然不是最低)。 0^&R7Rv c
第二阶段,是80年代10年,政治社会地位上升阶段。此时中国开始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 ).!14Gjo
第三阶段,90年代10年,经济羞辱与分化时期。“风波”使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重新边缘化。全民经商使知识分子在经济上陷入窘迫境地。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北京出租车司机一个月的收入大约是4000元,而北大副教授甚至年轻一点的教授只有400元左右。400元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出租车司机收入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当时1000张A4纸的复印费,在北图只能复印400张。所谓“穷得像教授”、“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说法就是那个时候出来的。于是,一部分知识分子下海。分化。 pd>a6 lI`
第四阶段,体制吸纳阶段,90年代末期一直到现在。在经历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双重羞辱之后,体制吸纳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Mto~ /
但尽管如此,我不同意说,这时的知识分子完全就是体制的附属品,就在很多人在体制内蝇营狗苟的同时,也在努力对公共议题发出声音。麻烦的是,在这时,两个情况出现了。一个是,在社会日益两极分化大众与精英的对立再次凸显的时候,即使是在公共议题上发言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分化为公共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后者与利益集团有密切关系,并往往站在利益集团立场说话。两一个情况是,关于改革和中国走向的分歧加大,这就有了所谓左派和右派的分野。更麻烦的是,这两种分野有时又互相交集。这就造成了今天“混乱”的局面。但混乱的局面其实也恰恰是正常的局面。知识分子甚至公共知识分子不会也不应该是一个整体。内部的分野甚至异端的存在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