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灵感,相信喜欢文艺创作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且曾为之受益,而不 光是文艺创作者,就是其他科技领域的学者,也同样如此。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不知有多少人借助灵感而有所成就和贡献,正因如此,捕捉和利用灵感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追求,甚至没有灵感有人便一事无成。
那么灵感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生成的呢?其实灵感是一种智慧,拿佛法来说,就是般若,文字的般若,而般若则是修来的,如何修得来,要看缘分。至于修的方式各有不同。暂且说文字的班若,一旦我们拥有了文字的智慧,读起书来则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写起东西来则如有神助。对于普通人来讲,灵感不是随时可以召唤的,她的偶然性和瞬间性常使人难以把持,她可能出现在生活中的任一时刻,或是朦胧的睡意中、梦中,也许是在吃饭走路时,实则无规律和周期而言。而一旦被你所得到,你会感到灵感的魅力竟如此之大,因灵感而创作的东西让人吃惊,甚至自己有时都怀疑是出于自己之手。
既然这样,我们又该如何锻炼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呢?其实并不难,有人说过,有爱就有灵感,爱的含义实在是太广了,生活中无处不在,且不一一列举。诚然,一个醉生梦死、毫无追求的人是难以体会的,所以说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感情的执着追求,在长期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之下,必然会在心灵深处形成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会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受到刺激和反射,形成一种不定向的思想产物,加之巧妙之运用和修饰则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这便是长期之积累,偶然而得之。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使如此。
灵感虽然是个好东西,也固然重要,但在高层次的修为中,我们则要学会放弃,所谓的放弃,并非完全抛弃,而是让我们不要养成依赖她的习惯,因为过分的依赖则会使思维受到限制,有时还会失去理性的一面,。
得到后能放弃是一种境界,佛法中的“如筏喻者”即使如此,过了河,就不必要再背着船走路。我们对于灵感能达到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得益于灵感、授益与众生才算是达到了般若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