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860阅读
  • 25回复

乡土作家乡土情 -- -- 杜兴占三爷系列小小说欣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9-03
— 本帖被 垂阳紫陌1314 设置为精华(2007-09-03) —
      杜兴占是一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扎根农村的土作家,从公社通讯员、摄影师到乡文化站长,三十余年一直围着故乡十几个村庄打转转。2000年出版了一本20万字的个人专辑《浓浓故乡情》,今年又推出一套《三爷》系列小小说,准备结集出版。我一口气读完这几十篇未完待续的新作,直觉一股乡土暖风扑面而来,情不自禁地想说上几句:
    一、从生活中塑造人物
    杜兴占利用工作之便,天天与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农民打交道,对农村生活、农民共性与个性了如指掌,经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反复提炼升华,塑造出了为党为公的郑院长(《住院》)、爱国如家的陈瘸子(《借粮》)、公正廉洁的郑连杰(《会亲家》)、科技兴农的(《迟送的嫁妆》)、精打细算的抠三爷(《抠三爷》)……
    这些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典型人物,是经过杜兴占多年细密的观察,打磨而凝聚成形的,有的是一个原始模特的拔高,有的是多个模特的组合,就像张家的头、李家的脚、赵家的胳膊王家的腹一样拼凑起来,形成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人物,三爷系列小小说便是这样一个成功的范例。
      文学是人学,人物塑造能否成功,关乎小说的生死存亡。正面人物不是阳春白雪式的高大全,他也有偏颇、保守、狭隘甚至自私的一面,这才是一个吃五谷杂粮、五味俱全的平头百姓。杜兴占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三爷从故事里走来》这篇小说中以主人公的口气写道:“三爷也有走麦城、打砂锅、走错道、办错事的窝囊事,也有骂过人、打过架、离过婚的操蛋事。你要写就都写进去,这才是的完整的人情事理,这才是真正的三爷!”
      基于这种理念,作者笔下的三爷便更加丰富多彩:在《迷彩三爷》、《三爷念经》、《三爷圆梦》、《三爷养牛》、《三爷借粮》、《三爷的存款单》等故事情节中,作者塑造了一位识大体、顾大局、公而忘私、高风亮节的老农形象,在《扛头三爷》、《三爷照像》、《三爷宴婿》、《三爷写对联》等故事中,塑造了三爷耿直、倔犟的另一面,他不畏权威强暴,敢于顶风抗上,活脱脱一位“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的倔老头!而在《三爷入保》中,则刻画了他的保守与世故,在《三爷进城》中,暴露了他“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小农意识,在《三爷种瓜》中,则诉说了农民被层层盘剥的无可奈何……
      如果说刘绍棠是京蓟运河的一位乡土作家,那么杜兴占则是冀中平原独领风骚的刘绍棠传人,他真情撰写的冀中民风习俗,乡土人情,令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二、从生活中编织故事。
      如果把一篇成功的小说比喻成一个活生生的人,那其中的故事情节便如人的五脏六腑;淡化故事情节的小说则如一个纸扎人,没有脏腑,没有灵魂,空洞枯瘪,索然无味。
      故事更从生活中来,这正是杜兴占的强项,他在农村这个万花筒里生活了近六十年,敏锐的灵感,丰富的阅历,老辣的笔锋,使他如履春风,如鱼得水,扬扬洒洒,奋笔于股掌之中。
      编织故事不外两种方法:一种是“人找事”,一种是“事找人”。比如发现一个典型人物(模特),他的性格与其处事方法、办事准则肯定是一致的,但现在的一些事有的不够典型,有的尚欠单薄,还需更为人物拼凑一些与其性格相符的故事,使小说的主人公更丰满、更鲜明,这便是“人找事”。与其相反,当作者掌握了大量原始素材后,要考虑这些素材什么人才合用,就像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一样,给她安排一个最合适的主人,这就是“事找人”。
    小小说又与短篇小说、中短小说不同,要在千余字的篇幅内,讲述一两个人物发生的一件故事,这就要求更精悍、更典型、更集中。如果把短篇小说看作一个包子,那么小小说就是一个饺子,一个肉丸的饺子,吃到嘴里一口香,满嘴流油,余味无穷。
      说到余味,小小说中经常有一种耐人寻味的“后劲”,用曲艺的术语叫做“抖包袱”,当最后打开“包袱”,亮出“谜底”时,即令读者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在杜兴占的小小说中,许多篇章便是运用了这种手法,这里仅举几例:
      在《三爷圆梦》中,作者写三爷过去如何穷,住的是土坯房,整日盼望住新房。可当他批了庄基,攒足劲盖起一座楼房时,在众目睽睽下,揭开红绸盖着的大牌子,竟写着“柳林庄小学校”,一下子,将三爷公而忘私的形象推向一个极致。
      在《三爷送红包》中,写三爷为给老伴看病两次送红包,当老伴病愈出院时,却又收到郝院长退回来的1000元礼金,几句话,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形象便赫然在目.
            在《三爷入保》、《三爷借粮》、《三爷念经》、《三爷的存款单》等篇章中,也都是运用这种“画龙点睛”的写法,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三、从生活中提炼语言。
      解放后,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各种流派争奇斗艳,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和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山药蛋派”以纯厚质朴的方言土语写北方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乡约,其情节与语言诙谐风趣,入木三分,她不是下里马人的插科打诨,而是民间风情的高度提炼,形象升华。“荷花淀派”则以优美清新的语言和意境描绘北方水乡烽火狼烟中的荷塘水淀,画意诗境,她不是杨春白雪远离群众的桃源幻境,而是用独特的视觉和诗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惜在当今浮燥的世态人情下,这两大流派的艺术风格被渐渐淡化了,有些作家不再着意学习、研究来自民间的群众语言,更不愿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他们对农村生活习俗、语言越来越陌生,作家冷落了人民,人民也便冷落了作家,导致文学离人民越来越远。
      杜兴占恰巧相反,他与广大基层人民鱼水情深,须臾不可分离,自然与农民有着共同语言。文如其人,他的民间口头语言经常闪烁在字里行间,请听下面几段:
    “三爷总也不事闲,和老伴贷款办起了养鸡场,一年下来,竟赔了个净光净。三爷栽了,他悟出个道理:没文化不行,没知识不沾,不懂科学不中。”(《三爷圆梦》)辛集人把不闲着叫“不事闲”,把“完了”叫“净光净”,把“不行”叫“不沾”,但“不中”似乎是移植的河南话了。
    “那里有块好庄基,乡亲们都星着哩,过了这村没这个店儿!”(《三爷圆梦》)辛集人一看就知道:“星着”就是“盯着”的意思。
    “好你个三爷,要是给你闺女借粮,你说一声,我上午交粮的当口就给她捎去,可你不唱明,拿我的粮食落人情!”(《三爷借粮》)辛集把“时候”称做“当口”,“光明”叫“唱明”,杜兴占的辛集方言可谓熟练到家了。
      老伴唠叨个没完:“种手末(什么)也别种那入嘴的营生,麻烦多哩不行行个……甭说赚钱,闹不好连老本也得赔进去,落不了个囫囵尸首,贵贱别找那刺挠!”(《三爷种瓜》)且不说前面那两句土得掉渣的方言,光看“营生”“刺挠”“囫囵尸首”几个地道的口语,便使沧石路北的一个老太婆形象跃然纸上。
      杜兴占小说中的方言俚语随处可见,充耳可闻,使他的作品更加快炙人口,深入民心。
      杜兴占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淳朴乡情,忘不了故乡的天,故乡的地,村南那清清的小河,村北的甜水井,村边的榆树林,还有那孩提时捞鱼的蛤蟆坑……”这就是乡土作家的乡土情!
      金无足赤,白璧有瑕,因受环境、阅历拘限,作者的作品自然也有不足之处,我以为,有的小说故事性比较单薄,应再充实丰满一些;有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相悖,缺乏和谐统一;作为三爷系列小说,在故事发展、逻辑层次还须进一步理顺。相信作者以其丰厚的艺术功力,很快就会解决的。
      望杜兴占先生更加深深地植根于故乡这片沃土,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 此贴被李书宇在2007-09-03 07:37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9-03
三爷系列小小说,嗯,好看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9-03
透漏着浓浓泥土香的三爷系列值得一读,垂阳紫陌推荐阅读,定会从中受益。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9-03
欢迎著名作家李书宇来到文学沙龙,你的到来是对沙龙工作的肯定和支持!祝老师艺术之路常青!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09-03
是西朗月的吗?想不到同学的父亲这么有才
[ 此贴被美丽天使在2007-09-03 18:1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9-03
名家到场,热烈欢迎!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9-03
好消息:1两位前辈老师的到来!
                2老杜的三爷快要结集出版了。期待中!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9-03
Re -- -- 杜兴占三爷系列小小说欣赏
乡土作家乡土情

乡里乡亲血肉浓

平头百姓寻常事

竟使三爷纸上生
红尘一场醉 快乐永相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