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官员被杀死为何不救——拾慧志·谅 :@~mN7O*
OlM3G^1e1
Qn}M
|%@pjJ`3
○许石林 ?hKpJA'%
P52qt N<
^*b11/7
y>
0Gmr
邹国与鲁国为邻,鲁强大,邹弱小,经常发生边境冲突。有一次,鲁国进攻邹国,抢掠财产,还杀死了不少人,其中有33名邹国的官员即干部被杀。 5=Il2
H@'u$qr$:
战事平息以后,邹穆公十分郁闷,对来访的孟子说:孟老师,您说这叫什么事儿?官员代君牧民,从事地方的行政管理工作,老百姓该不该听从各级领导干部的话,当国家遭到敌人进攻的时候该不该保护干部?该不该跟领导干部一起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甚至为保护领导干部而英勇献身?可是,这次邹鲁之战,我们的各级官员被杀了33名,那些老百姓不但不随同官员作战抵抗敌人,没有为前线送军粮纳鞋底儿抬担架,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有的甚至打酱油、围观,更可恨的是还出现了不少“带路党”。现在,我想依据官纪国法把这些见死不救、逃跑、围观、打酱油和“带路党”都杀了。可是,那样一来,邹国就剩下不了多少人口了。不杀吧?这种仇官恨官、眼看各级领导干部被杀也不施救的风气如何能任其滋长蔓延?您说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Q"~bP
{F
~:99
)AOM
孟子微微一笑,说: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前几年邹国闹灾,饿死了很多人,各地捐赠的救灾款也使用得不明不白,有的甚至变成了官员二奶的跑车和名包了,事后还不许人问。老百姓年老体弱的等着饿死,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打工。那时候,大王您和您的各级官员,生活质量一点没受影响,一顿饭都不凑合着吃,正常工作时间官署里基本上见不到官员的人影儿,都在酒店牌桌桑拿房待着。这些情况,您该不会不知道吧?这些官员掌握着国家财富和资源,还拼命挤压老百姓的生存空间,不给平民一点生存和上升的机会,百姓本来就不多的生存资源几乎被官员占尽了,官员用公款送礼办私事比比皆是。您怎么能叫百姓保护这样的官员?前辈圣人曾子说过:要小心谨慎啊!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会怎样对待你。(“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cH}sNHy
84/#,X!=s
邹穆公被说得很无语。孟子继续说:您和您的官员如今跟百姓已经结成了死结,没办法调和。 7
lu_E.Bv
l:*.0Tj
邹穆公急了:那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死结下去? Q-KBQc
-'T^gEd)c
孟子说:唯一的办法是,你和你的官员让步,让出你们现在的一部分既得利益,给老百姓以生存的机会和适当上升的空间,简单地说,就是实行仁政嘛!什么是仁?您知道花生仁、杏仁、桃仁等等这些果仁吗?仁就是生命的种子。心里有了生命的种子,就是仁心;政策有了生命的意识,就是仁政。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活,也要别人活。 fvRqt)Ks
cToT_Mk
以上故事见《孟子·梁惠王》,您是熟悉的。原文在此—— ]v l?J
^bECX<,H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 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D~)bAPAD
iN1_T
到了明代正德三年,陕西高陵县一位名叫吕柟的书生参考科考,当时科考的题目就是取自《孟子·梁惠王》:“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吕楠写了一篇不到300字的文章,将孟子与邹穆公的这段对话几乎是复述发挥了一遍,类似翻唱一下,就中了状元! hVh,\d&2t
u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