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532阅读
  • 1回复

对股市罕见力度调控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李志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2
            从8月下旬以来,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控力度之大可谓历史罕见。在政策面上,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特别国债、港股直通车、QDII基金出海、12部委联合抓监管、国企上交利润、股指期货推出日近、规范重组的六个文件、尚主席风险讲话、中宣部风险宣讲材料、创业板10月开设、国有股增量10%划转社保基金、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的文件、清查基金“老鼠仓”,令人目不暇接,凡是可想到的利空武器不管远与近、虚与实、老与新,统统都搬了出来。在供求面上,北京银行、中油服、建行、神华、中石油等超大盘股一个接着一个发行上市,9月融资额2000亿元已接近前8个月的总和,创了历史纪录。

  许多人从如此严厉的政策取向得出“中国牛市即将结束”、“大盘正在构筑类似于2001年2245点头部”的结论,甚至发出“5·30”式暴跌将再现,“9·27将大跌”的魔咒。但是,大盘却不依不饶地连创新高。我认为,对管理层以罕见力度调控股市的意图应作全面理解。

    1、大力度调控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众所周知,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期间,股市无不出现暴跌,并且是是会议开几天,股市就跌几天。原因是在会前股市被大幅拉高,到了会中,机构便利用管理层组织拉盘而乘机出货。而本次在“十七大”召开前一个月,管理层采取各种调控手段的意图就是对暴涨严防死堵,强制大盘在5300—5500点区域进行盘整(不要然早就上6000点了),从而大大降低“十七大”期间主力拉高出货、制造暴跌的可能性。从实际效果看,这一个月的调控是成功的,达到了尚福林主席提出的“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看待风险教育”的要求。

    2、调控的目的不是要股市暴跌,只是不希望涨得过快。记得“5·30”暴跌发生后的6月4日,管理层在三大报的评论员文章中均表达了“调控不是为了打压股市,而是希望慢慢涨”的态度。我以为现在同样适用。近期许多人误解了管理层的政策取向,断言市场将再现“5·30”或暴跌。甚至八成经理认为,第四季度将出现大幅调整。这种预测十分脆弱。因为,历史上凡暴跌凡大级别的调整,都不是事先能一致预测到的,正象每年年初基金经理、机构们对当年股市的高点的预测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一样。近期市场连创新高表明,股市内在的上涨动力和要求不是行政部门压抑得住的。

    3、调控的目标并不是要求现时中国股市的估值与国外成熟股市接轨。首先,尚福林主席不久前仍强调当前中国股市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就意味着新兴的中国股市是一个“准创业板”,估值不可能立马与国际接轨。其次,在近期大力度调控期间,管理批准的新股建行、神华的发行价市盈率仍然是32倍、43倍,高于成熟股市估值一倍,上市后估值自然更高。可以预期,今后更多的H股、红筹股回归,发行价市盈率都不会低,故不可能降低A股的估值,反而成为现A股估值的支撑。再次,对于囤积于一级市场、专事认购新股套取无风险收益的2—3万亿巨资,以及他们在上市第一天推高股价、抬高市场估值的状况,管理层孰视无睹,并坚持认为这种新股发行方式是公平合理的,没有必要改变。这表明,目前管理层在估值高与融资多二者之间,取的是后者。既如此,市场某些人一再抨击二级市场泡沫太多、估值太高,只能是自作多情。

    4、大力度调控股市并非为了终结牛市,而是使之更稳定更健康的发展。许多人断言“牛市即将结束”是依据两个理由:

  一是现股市市盈率已高达60倍,已接近于2001年6月牛熊转折点2245点时的市盈率,故十分危险。殊不知,当时牛熊转折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有股按市价减持的错误决策,其次,还有高价大比例的市场增发圈钱、通货紧缩引发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但这些因素目前均不存在。

  另一个理由是:当前股市市盈率已接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的水准。这也是牵强附会。因为日本股市泡沫的崩溃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泡沫崩溃。而当前中国经济依然是健康发展,按温总理的话说“9%的高增长至少还能保持20年”。更何况,中国经济11.5%的增长率高出欧美国家3倍;中国上市公司业绩70%的高增长举世未有;中国央企上市资产仅3万亿,而未上市资产却有12万亿,国资委已制定国企注资、整体上市的战略决策,为股市上涨增添新的动力;人民币将加快升值助推股市。这四大高成长因素成了降低中国股市估值泡沫的“消泡剂”,确保中国股市牛市将不断延续,是政策调控所难以抑制的。更何况,中国股市的动态市盈率仅40倍,现在三季度已经结束,关注动态市盈率比静态市盈率更能准确地判断股市的估值。

  那种在1700点、3000点、4000点、5000点不断用“泡沫论”阻挡牛市步伐、动辄轻言“牛市即将结束”的观点,要么是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和研究,要么是对人民币升值在股市的爆发力缺乏认识,要么是不懂中国股市“买股票是买未来”、“只有做多才能赚钱”的硬道理,要么是由于心理变态而变得越来越阴暗、偏执。从实际效果看,他们的“风险忠告”其实并不是对投资者负责,而是误导投资者。

    5、用供求调控股市对广大投资者是有利的。一方面,优质大盘股回归A股,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个股选择,提高上市公司公司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大盘的稳定。当10月份神华、中石油上市后,再加上中石化、人寿、平保等,将打破目前银行股对指数权重的一统天下。今后红筹股中移动、中国网通上市后,权重股更是如“诸侯割据”。那时的股指将比现在稳定得多,行政调控手段将日益淡出,暴跌的频率将大大降低,个股行情的机会将更多更大,选准个股做中长线将蔚然成风。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盘股扩容对股市的负面作用是暂时的,而积极作用则是长期的。当人们在调控中处于一方面不时为“指数太高、仓位太重、一旦暴跌、损失惨重”而担忧,另一方面暴跌又始终未发生,反而屡创新高的两难时,最佳的选择乃是忍痛换仓,精选个股(尤其是外延式成长性的注资概念股),淡泊涨跌,长线持有,宁静致远。

    6、节后操作提示:本周四的中阳线和本周五的大阳线,并且首次站在5500点上方的漂亮走势,一扫中秋节股市大跌郁闷,让广大投资者享受开开心心过国庆的喜悦。作为中国的投资者,由于身处人民币加快升值、国民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注资整体上市成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时代,无疑是全球投资者中最幸运、获利机会最大的一族,这也是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根据历来长假效应,节后股市都有上涨走势。按照我总结的中国股市指数“二、五、八”演进规律,5200点须站稳,才能攻5500点;5500点须站稳,才能攻5800点。现5500点仅收盘一天,还需继续整固,若不整固就直冲5800点并且放巨量,应坚持减磅;若在5500点一线缩量盘整,则可大胆持仓。

  对仓位重的中短线投资者来说,面对高指数,规避下跌风险的最佳手段是:果断调仓,精选个股,尤其是选有外延式成长性即注资整体上市概念股,抗风险的能力最强。对长线投资者来说,只要股票选得好,完全可以淡化指数涨跌,宁静致远获利。

  至于八成经理认为第四季度将有大幅调整的观点,人们需要独立思考,冷静判断,按照“二、五、八”规律,走一步看一步。即便有波段调整,我也坚持认为:至少在明年5、6月份前,牛市不会结束,行情(尤其是个股行情)还有得做。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喜欢静静的守候,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那份无法更改的浪漫,那份总想追求的完美,我会守候一辈子。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0-03
有道理,学习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