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4362阅读
  • 4回复

[职场经验]《创意财富》4.收藏天下,去伪存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5
成功启示  陈纪平的那些宝贝,尤其是那件钧窑的笔洗和打碎的凤首瓶,到底值不值千万以上,我们不是专家,不能妄下评论,只是知道,这么多年来,他从赚钱,到爱上这一行,再到停下来,想好好整理他的那些宝贝。这些变化,不仅是陈纪平做事情的变化,更是他财富观的变化。是他改变了古董?还是古董改变了他?或许是相互改变的过程,而他和古董的故事也改变了我们对创意财富的理解。
  财富演义
  天上掉“馅饼”,兴奋难耐
  2000年的一个夏天,酷热难耐,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灼烧着温州,所有人都尽量蜷在屋子里,热得什么都不想干。就在这一天,温州的陈纪平也跟大家一样,躲在自己的小店里,无所事事地翻着杂志,他还不知道,一场飞来横福就要撞到他的头上。
  陈纪平有家小店,叫博古斋,从事收藏品买卖的生意。这一天,又有人拿着东西来找陈纪平,刚开始他并没当回事,可是当来的人把包袱打开的时候,陈纪平震惊了。
  他发现这是一个宋代的或辽代的钧窑。
  本身钧窑在古代来说,有这么一句话,家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窑 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色彩斑斓,美如朝霞,磁釉中有呈不同规则流动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如果陈纪平眼前的这件东西真是古代钧窑的瓷器,那价值就不可估量了!陈纪平压抑住自己的兴奋,尽量不表现出来。
  因为搞古董这些人大家都有这么个特点,一旦表现出来,就等于自己要掏很多钱。说起这古代瓷器的价值,那可真让人目瞪口呆,去年在英国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中国的 元青花瓷器,以约合人民币2.3亿的价格成交,天价吧?这钧瓷虽不如元青花那么值钱,可值个千八百万也是常有的事。而陈纪平在古董界混了那么多年,还从来没收到过钧窑的瓷器,如今有人拎着这么一件瓷器上门,明显没把这宝贝当成好东西,陈纪平懂行啊,您说他心里能不蹦蹦跳吗?
  就在陈纪平仔细端详眼前这件瓷器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陈纪平觉得这个东西很奇特,奇特在它洗的边缘,和外围都镶上很精美的白玉,尤其在洗的中间有一个貔貅,这个工艺非常奇特,在以往的资料中没有看到过。
  洗是用来洗涤毛笔的器皿,在古代非常多见,钧窑瓷器中也有很多笔洗的器形。可是陈纪平在古董界打拼十多年,还从未见过钧窑的嵌玉笔洗。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不管怎样,为了在价钱上对自己有利,陈纪平故意把眼前这件东西说成是假的。
  卖主承认可能是假的。
  听到这话,陈纪平肯定对方是个外行,他顿时放松下来,有模有样的拿起东西端详,越看他就越兴奋。
  陈纪平一看到瓷器质感温润,气行端庄、稳重、大方、大气,这些东西就是霸气,这个东西应该是帝王宫廷用的东西。
  陈纪平当时就觉得,这好东西无论如何也得给它买下来,还要花很少的价钱买,这在古董界就叫做“捡漏”。搞收藏,最重要的就是眼力,好东西放在你眼前,你抓住了,算你本事,你看不出来,也不能怪谁。而且从经济利益上说,谁都想用最少的价钱买最好的东西,甚至有时候明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也要故意往低里说。所以在收藏界,这捡漏的事情就是再普遍不过了。
  陈纪平为了捡到眼前的这个大“漏”,就以钧窑没有嵌玉的笔洗为由,说眼前这件东西是仿造的。就说这是瞎仿,想为了便宜能到手,只好去这么讲。
  这方法果然奏效,一番讨价还价,陈纪平只花1000块钱就把那件笔洗买下来了。
  卖主走了以后他就高兴了,放大镜这么看那么看,看看有没有破绽给看出来,看是不是看错,看错了就泡汤了。
  他一直保留它,放在自己的卧室里面,让它逐渐养自己的眼睛。这件东西实际的价钱,按他来分析,最后起码在千万块钱。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0-05
 价值千万啊,陈纪平只花1000块钱就到手了,可真是捡了个的大漏,他把宝贝放在卧室里,时不时还搂着那上千万的笔洗睡觉,遇上收藏界的好友来拜访,他总要拿出来展示一下,希望能给这宝贝估个更高的价。可没想到,就这么一展示,那价值千万的宝贝就出事了。

  初入拍卖界,不走寻常路

  陈纪平把这件笔洗拿出来给大家看,可是朋友们都说他上当了,那是件赝品!甚至还有一些业内的人说这些东西是河南人做起来出口给越南的,都这么讲的。

  温州的很多人也是不相信,包括一些收藏界、文博界的,他们的反对声也是比较强烈的。

  但是,陈纪平是坚信自己的眼光,因为它里面的岁月痕迹他看到了,看到里面的大气与美他看到了,是现代没法生产出来的东西。

  尽管所有人都不相信那只笔洗能价值千万,陈纪平还是坚持自己没看错,那笔洗最少都能值1000万!要说他在收藏界没名没份,就是无名小卒一个,为什么这么相信自己的眼光呢?这里面就有故事了,他这眼力,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人家是真刀实枪练出来的!

  16年前,摄影家陈纪平来到巴黎寻梦,在异国他乡,他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为了生计,陈纪平不得不放弃摄影,到处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纪平被一个朋友带到巴黎的一家拍卖行,看到不少流失海外的中国古董被外国人以天价拍出,陈纪平大为惊讶。

  陈纪平最起先看到一个乾隆的青花碗,几千块钱起拍,结果被人们抢来抢去,抢到了30多万,他想这个东西我家里吃饭都是这种,为什么要30万,他想你这么抢来抢去,如果30万给我的话,我在法国可以发展一个事业了,我们打工要十年也攒不了30万。

  陈纪平大开眼界,从此,就成了拍卖行的常客,不过他可不是来这里买东西,他没钱,就是每天到拍卖行看看,听听,记记,幸运的话还能用手摸摸那些天价的宝贝。就这样在拍卖行学了几年,陈纪平这才决定自己出手拍点东西。可当他第一次以买家身份站在巴黎的拍卖行时,身上只有50块钱,而眼前的东西最少100块起拍。也是,想搞收藏,没钱哪行啊?

  陈纪平的第一次拍卖眼看就要无功而返,却发生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现场居然没人应拍。

  这个拍卖师马上降到10块钱,当时他口袋里只有50块他就举手了,他一举手这个拍卖师落锤了,拍卖师还说你好运气,这个拿过来花了10块钱买了这一筐,里面有钟,不锈钢的碗,玻璃的器皿。这个买下来之后,他要处理掉,50、30都可以卖的,有些咖啡吧也可以卖掉,因为是古董嘛,卖上了1000多块钱,陈纪平从中就尝到甜头了。

  10块钱买的东西,转手卖了1000多块,净赚100多倍啊!这次意外的竟拍,帮陈纪平找到了白手起家的求生之法,从此陈纪平什么都不干了,每天去拍卖行,专找别人不看好的东西,低价买来,品相好的就自己留着,差点的就卖掉,既赚了钱,还攒了不少藏品。几年下来,陈纪平收获颇丰,可是每每遇到好东西,还是无法跟国外的大收藏家抗衡,就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八年前,陈纪平回到国内,在温州开了一家专门收集古董的小店。

  受法国经历的影响,陈纪平的小店一开张就与众不同,他专门收集别人不看好的冷门藏品。别人认为对的东西,陈纪平几乎不收藏,他收藏主要是收藏大家认为假的,但是他觉得艺术性很强,很值得自己去研究的东西,他就会买。

  陈纪平这样做就是想从那些资料上从没出现过的、尚未被大家认可的东西中,寻找古董珍品,也就是延续他在法国搞冷门收藏的路子。

  当时陈纪平还没有产生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样,他是以买进来卖出去赚钱为目的,因为谋生的嘛,后来逐渐发现了,这里面很多东西确实是非常好的,按他自己的眼光来说,应该是各个朝代帝王用的东西。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0-05
这冷门收藏果然有效,陈纪平居然在大家都不认可的东西中,发现了古代帝王用过的宝贝,那可都是古董中的珍品啊!看来冷门收藏在国内更有成效,这下陈纪平是越干越来劲儿了,而且还屡试不爽,靠这个法子他还真积攒了一些好东西,包括那件让他觉得价值千万的钧窑嵌玉洗,可是没想到这件好东西却缕缕遭到业内藏友的质疑。陈纪平心有不服,有一次去北京听课,就带着那件笔洗来到北京,想趁这个机会请业内的行家鉴定一下,也好肯定他的眼力。可是让陈纪平没想到的是,人家根本就没把他带来的东西当回事。老师也不在意。

  看着老师满不在乎的把东西举起来,陈纪平心中一颤,难道老师也觉得这东西不对?

  老师就把这个东西举起来了,问同学们,同学们这件东西对不对,同学下面讲不对,他就说:“你们讲的好,这是臆造品”。

  陈纪平当时就觉得心头像是被人狠狠砸了一下,自己觉得价值千万的宝贝,就这样被老师当众彻底否定,真像是被人当众扇了两个耳光,又没面子又心疼!疼过之后,陈纪平不甘心啊,紧接着就问老师,“这东西怎么不对”?

  陈纪平没想到,老师的回答让他当场哑口无言。

  陈纪平问:“为什么不对?”老师说这个东西没有见过,要把这玉刻出来放进去,他说这个瓷器是新的,这个玉是老的,硬把玉扒下来卖掉。

  这个理由,正是陈纪平当初买东西时,为了少花钱而跟卖东西的人编的理由,陈纪平真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可他又不死心,找到京城一个有名的专家,专家拿着看了很久,语重心长说了一句,你还是去做机器检测吧。看来专家也说不准。

  网上交流,处处碰壁

  陈纪平一摸口袋,囊中羞涩啊。这几年光顾着花钱买东西了,每一件都当宝贝留着,只进不出,让他攒了一屋子的瓶瓶罐罐,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连这次上北京的钱,还是找朋友的借呢。

  陈纪平的钱都花在了买藏品上,尽管他觉得,单这一件笔洗就价值千万以上,可是除了自己,没人把它当成是宝贝,并且还由此否定了陈纪平的其他藏品。

  一个人拥有一两件好东西那已经挺不错了,他这个好东西又是成系列的,又是大批量的,对这个搞收藏的人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别人认为这是一个天方夜谭。

  人们都说,搞古董这一行,真假难辨,水深了去了!而在陈纪平看来,说好听点,其实就是考眼力,看谁的眼力狠、准、稳,谁就能在这一行显山露水,叱咤风云;说难听点,其实就是赌,你说这个好,他说那个好,那就赌眼力,赌运气,也赌财力。而对陈纪平来说,他只有眼力,又不被认可,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这价值千万的宝贝被埋没?

  陈纪平估价千万的宝贝要是就此被否定了,那他的眼力和其他藏品也就会面临同样的命运,陈纪平不甘心,他开始积极想办法,而此时,互联网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国内发展,陈纪平瞅准这个机会,在2002年建了一个博古斋网站,想以此展示那些暂时不被大家认可,却让他觉得是绝世珍品的宝贝。

  把这个东西通过更快的速度在网上展示出来,让更多人认识,得到社会的认可,让这个东西启示人们要如何更好保护我们国家的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陈纪平想,我的东西不被认可就是因为很多人没见过,既然如此,我就广而告之,顺便把其他的东西也借网络这个媒体展示给大家看,总有懂行的、有眼力的人,能看到我的东西,继而引起注意吧?陈纪平觉得这是条光明大道,于是开始在网站上广为宣传他的藏品。可是万万没想到,他找的这条道,上来就给他惹了麻烦。

  陈纪平的东西在网上刚一展示,立就刻引来一片质疑,很多人都认为陈纪平的东西都是假的。

  陈纪平跟他们都在网上交流,他们就说陈纪平这东西都是假的。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0-05
 真是处处碰壁,藏友否定,老师不认,专家说不准,鉴定做不了,现在互联网上也一片反对声,陈纪平纳闷了,想得到个认可,有这么难吗?好在,他一直都没灰心,因为他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既然你有东西能证明我的东西是假的,那就拿出来看看。结果,在全球华人艺术品投资网站“雅昌”艺术论坛上,还真有人贴出一件釉里红凤首瓶招呼陈纪平。

  为求真伪,砸碎古董

  凤首瓶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造型之一,而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最难烧制,也是最为精美的作品。这样一件瓷器照片一出现在网站上,就被大家一致评为赝品。

  很多人发表这是假的,大家很多人跟贴说是假的。

  陈纪平根据他的眼光来判断,认为是真的,他这么说,很多人不相信。你说是真的,那真的就卖给你,你敢把它买过去就说明你认为他是真的。

  后来讲来讲去,他们说5000块钱,就达成协议了,陈纪平把5000块钱寄给了他们。

  陈纪平连几百块钱的鉴定费都掏不起,此时却要凭空扔出去5000块钱,太奢侈了。大家都劝他别上当,可是陈纪平不顾朋友的劝阻,硬是筹了5000块就跑到邮局寄钱去了,身边的朋友都说他走火入魔了,只凭着网站上的几张照片,就断定东西是真的,这也太莽撞了吧,火眼金睛也不过如此吧?

  让大家更没想到的是,陈纪平把钱寄走之后,又嘱咐对方要做一件事。陈纪平告诉对方你收到之后,把这件东西可以打碎掉,打碎掉之后烂一半你照个照片发到网上,因为整器已经在上面了,这边打掉,再把这件东西也放在里面,那一半麻烦你寄过来,费用我给你付了。

  等于说陈纪平白白花掉了五千块钱,这五千块钱对于他来说又是非常需要的一笔资金,他不是有钱的人。

  要知道这釉里红的瓷器可是相当的珍贵啊,今年五月份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釉里红的瓷瓶以7852万港元成交,7000多万啊,要是陈纪平花5000块钱买的那件釉里红凤首瓶是真东西,就这么轻而易举打碎它,岂不是是暴殄天物啊!就算那东西是假的,5000块钱听个响也太奢侈了吧,难道陈纪平真走火入魔了?

  几天后,网站上那只颇受争议的凤首瓶已经被敲成两半。看着瓶子的断痕,很多人又发表评论了。

  有人这么讲,这个东西太可惜了,不应该把它打碎的。这些东西一看就是真的,为什么要打掉,真是一个糟蹋,应该说这个东西卖的话,现在的价钱来说,应该在千万。

  这个价钱,陈纪平在决定掏5000块钱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了。而网上的藏友在看到上传的碎片后,才一致认为这件被敲碎的凤首瓶是件珍品,价值不可估量。古董这东西就是这样,就算行内的人,也不一定都能用肉眼看出真假来。但古董内部的岁月痕迹,却是显而易见的。陈纪平就是想让这千年古瓷的碎片,证明他的眼力。只是,这证明的代价也太大了。

  可是陈纪平的目的是让这个东西来教化世人,要真正了解而不要把这么好的东西糟蹋掉,虽然今天损坏了这一个,教育是这一片。

  这件事,让陈纪平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眼力不被认可不算是大事,但若因此导致那些古董珍品也被埋没的话,这责任可就大了。古人说的好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算是真东西,被批评的多了,也就可能成假的了。于是,陈纪平做出一个让他的朋友都想不到的决定,宣布关门,他的博古斋不再收东西了!

  陈纪平收藏感觉收藏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整个心态都变化了,原来是为做生意,现在搞到场面大起来他想到的更是一种国家的利益了,民族的利益,这东西再糟蹋掉不应该,争取在毕生之年,他想尽快凭自己的努力,跟时间赛跑,做出鉴定,让社会得到启示。

  原音回放

  1我是坚信自己的眼光,因为它里面的岁月痕迹我看到了,我看到里面大气,美我看到了,是现代没法生产出来的东西。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10-05
 2别人认为对的东西,我几乎不收藏,我收藏主要是收藏大家认为假的,但是我觉得艺术性很强,很值得我去研究的东西,那我就会买。

  3把这个东西通过更快的速度在网上展示出来,让更多人认识这个东西。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让这个东西启示人们要如何更好保护我们国家的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4我收藏感觉到一个最大的特点,收藏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整个心态都变化了,原来是为做生意,现在搞到场面大起来了,我想到的更是一种国家的利益了,民族的利益,这东西再糟蹋掉不应该,争取在毕生有生之年,我想尽快凭自己的努力,跟时间赛跑,做出鉴定,让社会得到启示。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