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9697阅读
  • 108回复

血性男儿辉煌岁月:《十大王牌师》(精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今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来,这支人民军队书写了一页页不朽的篇章,创造了一个个炫目的辉煌。当然,最精彩、最耀眼的地方当属20多年艰辛卓绝的战争岁月。正是这段极不寻常的岁月,成就了我们这支当之无愧的王牌军队。
  在这20多年的战争历程中,四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战略性决战,朝鲜战场上一至五次战役,等等,均堪称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人民军队的杰作,非王牌军队所不能为。


作者:宋晓军 青山编著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0-14
4师的一粒红色种子


 “八一”南昌起义后,贺龙和周逸群根据党中央决定,去湘西北领导组织工农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2月下旬,贺龙和周逸群带领贺锦斋和石首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李良耀等10余人离开石首,于2月28日到达了贺龙的故乡——湘西北桑植县洪家关。贺龙以其社会声望利用亲友、旧部的关系,到3月下旬,联络了10余支土著武装共3000多人,700支枪,定名为工农革命军,编为2个团和3个支队。

  4月2日,工农革命军,攻占了桑植县城,建立了中共桑植县委和革命政权。从此,拉开了湘鄂边地区武装割据的序幕。

  7月初,湘鄂边工农革命军定名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党代表(未到职),黄鳌任参谋长,下辖第1师另4个支队。第1师约800余人,贺锦斋任师长,张一鸣任党代表。

  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后,先后在石门渫阳、泥沙等地受挫,黄鳌、贺锦斋先后牺牲,最后部队大部溃散,仅剩200余人,由贺龙率领转至鹤峰的堰垭一带。

  11月,工农革命军第4军在堰垭进行了整编:疏散了老弱和伤病员;遣散了动机不纯分子;发展了党团员,建立了党支部;注重了思想教育,加强了部队管理。经过整顿后,工农革命军第4军改称红4军,全军剩下91个人,72支枪,编为6个区队。整顿后的红4军人数虽然少了,但都甘心为革命献出一切,觉悟较高,战斗经验丰富,提高了部队的质量。从此,部队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12月,红4军取消了师的名称,将师改为第1路指挥部,王炳南任第1路指挥,张一鸣任党代表。1929年成立了第2路指挥部。

  1929年7月初,红4军于桑植南岔歼灭进犯的湘西军阀陈渠珍部向子云旅周寒之团大部,击毙周寒之,缴枪数百支。7月中旬,向子云率所部2000余人及部分地主武装再次进犯桑植。红4军在消灭进占桑植城内的敌人后,乘胜猛追,在赤溪渡口,将敌人基本歼灭,仅百余敌人跑掉,缴各种枪1000余支。南岔、赤溪两战胜利,巩固了桑鹤根据地,红4军迅速发展到4000余人,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强,使湘西敌人闻风丧胆。

  此后,红4军3次东出。1930年7月4日与洪湖地区红6军在公安县城胜利会师。

  7月7日,红4、6两军前委在公安县南平镇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红4军改称第2军,辖第4师和警卫团。第4师由原第1、2路指挥部组成,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辖3个团。

  第4师的一部分指战员,即后来成为4师的一粒红色种子。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0-14
红32师在起义中诞生

1927年11月鄂东北黄麻起义后,积极影响和带动了鄂豫皖边农民起义斗争。

  1929年上半年,豫东南的革命斗争形势有了急剧发展,在商、罗、麻特别区委直接领导下,于5月6日(“立夏”节)发动了商南武装起义。起义前,鄂东特委派红11军军长兼第31师师长吴光浩等一批干部到商南参加领导起义,吴光浩在途中不幸牺牲,部分干部到达商南,并参加了起义。

  起义行动迅速取得了胜利,消灭了商南和乐两区反动民团。5月9日,起义武装集结在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漆德伟任副师长,漆海峰任参谋长,漆雨元任政治部主任。全师100余人,编为2个团。

  红32师成立后,立即展开了打击反动民团,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南溪以西地区,打退了商城县民团王继亚部和亲区民团顾敬之等部的进攻,击溃了双河、皂靴河等地民团,占领了六安金家寨。

  在红32师胜利的鼓舞下,商南各地农民委员会迅速建立,青壮年争先报名参军,赤卫队发展到5000余人。1929年8月,红32军发展到300人,辖3个团,1个手枪队。并建立了中共第32师委员会,李梯云任书记。

  1929年8月,蒋介石嫡系第1师师长刘峙组织鄂豫两省反动军队,对豫东南和鄂豫边根据地进行“会剿”。红32师与赤卫队先后在麻王冲、吴家店、佛堂坳等地抗击敌人,歼敌第13师补充团一部,缴枪50余支。

  10月,红32师又积极向皖西出击,消灭多处反动民团,有力地支援了六安、霍山人民武装起义。12月25日,袭取了商城,毙俘敌300余人,商城解放后,改名为赤城,红军控制商城数十天。此时红32师发展到800余人,辖4个团。党中央委派刘英任师长,吴荆赤任党代表,李桂荣任政治部主任。

  1930年5月,红32师在商南南溪改番号为红1军第2师。此后,会同第3师即向六安、霍山西部地区的反动据点进攻,歼灭地方反动武装1000余人,毙俘六安驻敌潘善斋新编第5旅700余人。7月13日,红2师又突袭了英山地区金家铺,歼敌唐生智部韩杰旅1000余人。经过霍山、英山两次胜利作战,部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由改编时的600余人扩编到1200余人,成为红1军的主力师。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0-14
第73师活捉敌两个旅长


 为了抵御国民党对鄂豫皖边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整顿和扩编地方革命武装的同时,红军也进行了整编。1931年10月,在麻埠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开始只辖第73师。刘英任师长,吴焕先任政委,赵箴吾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团:第217团(红4军第11师第31团改编,即商南起义的红32师),团长洪美田,政委张家凯;第218团(红4军第10师第28团改编,即原光山独立团),团长程启光,政委林英安;第219团(红4军第12师第34团改编,不久调走)。

  1931年11月,红73师编入红四方面军序列。其后,红四方面军抓住战机,主动向敌进攻,连续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4次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使敌对鄂豫皖苏区的第3次“围剿”计划未能实现,红73师参加了商潢、苏家埠、潢光战役。

  1932年1月我军组织商潢战役,控制了商潢公路,红73师和红10师第30团将商城之敌第58师围住,并大造声势,以引诱潢川敌人出援。

  2月7日,潢川之敌3个师又1个旅共19个团,分左、右两路大举出援商城。我军在豆腐店一带高地构筑阵地,实施阻击,侍机歼敌。

  2月8日,敌右路与我军在豆腐店地区接触。红73师由东面向敌迂回,歼1个团。我军乘势全线展开猛烈反击,敌军争先向北溃退,我军将敌追至潢川近郊。商城守敌第58师乘我主力打援兵之机,弃城逃窜。

  商潢战役胜利后,方面军为了东进打击敌人,向东扩大根据地,决定发起苏家埠战役。苏家埠位于皖西六安西南,是敌人的前哨据点。敌第46师两个旅(欠1个团)驻苏家埠,1个团驻青山店,师部率1个旅及2个团驻六安。

  3月下旬,方面军主力包围了苏家埠之敌。红73师将青山店之敌大部歼灭,少数敌军逃往苏家埠,并击溃霍山出援之敌警1旅。

  4月下旬,蒋介石任命第7师代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拼凑了15个团2万人的兵力,从合肥、霍山分两路向苏家埠地区进犯。

  红73师于樊通桥以东地区构筑阵地,担任正面阻击,以第218团1个营进至陡拔河以东与敌援兵接触,边打边退,诱敌深入。

  5月2日拂晓,敌先头部队第7师第19旅冒雨渡过陡拔河,因连日大雨,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敌人行动极为迟缓,已过河之敌进至红73师阵地前沿,遭我猛烈反击;敌后续部队还在河东无法支援,使敌第19旅处于孤军深入,背水作战的不利境地,敌军前退后拥,混乱不堪。

  红73师乘势冲杀,将其大部歼灭。尚未过河之敌见前面失利,慌忙抢占老牛口、婆山岭高地,妄图稳住阵脚。此时,红11师和红10师主力迅速向敌两翼实施迂回。

  红73师渡过陡拔河,第217团以迅猛动作突入敌纵深,很快摧毁了敌军指挥机构,师主力及友邻、地方独立团、游击队、赤卫军和参战群众,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将敌分割包围,经终日激战,敌2万援兵除少数漏网外,全部就歼。

  红73师第217团9连活捉了“剿共”总指挥厉式鼎。合肥援兵被歼灭,苏家埠被围敌人全部缴械投降。

  正当我军主力在皖西苏家埠地区作战期间,敌张钫第20路军乘隙向豫东南进犯,先后以2个旅进占潢川东南之仁和集和双柳树,准备长期据守并俟机向我根据地继续深入。我军为了消灭仁和集、双柳树之敌,收复为敌占领之潢川、光山南部地区,决定发起潢光战役。

  1932年6月12日,红73师在少共国际团协同下,将仁和集之敌李万林旅3个团包围,至16日将敌全部歼灭,活捉敌旅长李万林,胜利完成了战役任务。

  此役后,在向麻城进逼途中,红73师于7月7日至8日在红石堰、七里桥地区全歼敌第31师第93旅,生俘敌旅长章祖卿及敌官兵2000余人,缴枪2300余支,山炮5门。

  随后,和兄弟部队包围了麻城,参加了出击打援行动。

  1932年8月10日,红73师随主力由麻城出发,我军一战冯寿驿、再战七里坪,虽给敌以重创,但这两次战斗没有击破一路敌人。后随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外线转移。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10-14
红色种子在敌后抗日中开花

 为了投入全面抗日战争,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和陕甘红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红2军团和红28军改编为第358旅,旅长张宗逊,下辖第715团(红4师改编)、第716团(红6师和红28军改编)。

  红6军团和红32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1个营合编为第359旅,下辖第717团、第718团,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10月改任政委)、刘子奇任参谋长、袁任远任政训处主任。

  红6军团缩编为第359旅旅直和第717团。第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道生。

  红32军及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1个营合编为第359旅第718团。

  红四军方面军第31军91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771团(原第276团为第1营,第277团为第2营,第273团为第3营),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刘金轩、政训处主任黄振棠。

  改编后的部队,便投入到了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之中。

  为配合忻口会战,第358、359旅在同蒲铁路北段沿线敌之侧翼和后方积极打击与钳制敌人。10月8日,第358旅主力袭入宁武县城,歼敌一部;继而攻袭忻口西北的南北大常、永兴之日军,歼敌150余人,并在雁门关以南的黑石头沟两次伏击日寇。击毁敌汽车数十辆。

  为了打击日寇空运力量,10月19日,第359旅第717团向阳明堡机场西敌重要据点发动攻击,迷惑、牵制敌人,有力地支援兄弟部队取得了一举毁敌飞机24架的重大胜利。10月20日、21日,第717团在崞县王董堡附近,又连续伏击敌运输队,两仗皆捷,共击毁敌汽车30余辆,毙伤敌300余人,使敌交通陷入瘫痪。

  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1937年10月,第359旅委派刘道生、陈宗尧带领由旅直特务连抽调的1个排约20余人和第717团抽调的各级副职干部组成的武装工作队,并令第717团第10连连长黄明政、指导员刘发秀率领全连官兵负责掩护,开赴河北省平山县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和扩充主力部队的工作。

  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大力支持下,武警工作队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迅速扩兵2500余人,组建了平山团和平山独立营。陈宗尧为平山团团长,刘道生负责地方工作兼平山团政委,不久由李铨接任政委。11月9日,平山团由洪子店出发,开赴山西,12月初,进至崞县、杨壬、西会一带归建第359旅,初始命名为第719团。

  与此同时,第359旅还委派民运科长曾涤带领1个连和火线剧团,组成战地工作服务团,深入到晋西南的侯马、赵城、洪洞、曲沃、闻喜等地,开展抗日宣传和扩兵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辛勤工作,扩充新兵3500余人,组建成侯马新兵团,除奉命调拨给第115师6个新兵连外,其余归属第359旅。

  1937年12月,曾涤所率侯马团第3营及第1连和旅直警卫连共7个连约800余人,拨入平山团,使平山团达3300余人,编成3个营及团直属队。每营均为5个步兵连,团直为团部(司政)、供给处、卫生队、担架连、工兵连、警卫连、特务连等单位。因当时扩充与成立团之先后和配备干部等关系,最后定名为第718团。团长陈宗尧、政委罗章、副团长徐国贤、参谋长左齐、政治处主任李铨。为使新建团继承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又从第717团抽调第2连、7连和全团副排以上副职军政干部充实第718团,原第359旅第718团脱离旅建制,转隶八路军留守兵团,改称警备第8团。

  以侯马团及崞县团一部,派出第717团的领导和骨干,组成第719团,该团开始一度称为第718团,最后定名为第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彬、参谋长尹保仁、政治处主任江勇为。侯马团一部和忻(县)崞(县)游击支队拆散建制,分编到旅直和第717团,这时,第359旅兵员达12000余人。

  这些红军中的革命种子,在抗日战争中迅速生根,开出了革命之花;这些都成为后来人民解放军第4师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0-14
一举收复7座县城

 1938年2月下旬,敌调遣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驻绥蒙军第26师团及伪军李守信一部共万余人,分5路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首次围攻。

  为了歼灭进犯之敌,保卫晋西北广大地区,第120师由平社地区赶回晋西北内地。第359旅、358旅逼近岢岚城,以一部佯攻五寨城,准备截击岢岚撤退之敌和打击可能增援之敌。

  3月7日,第359旅第717团及第718团第2营向岢岚城郊之敌发动围攻,进行袭扰。10日,敌弃城突围北逃,岢岚为我收复。第359旅追击敌至三井镇,歼敌300余人俘敌人28人,缴获山炮1门。其余日军逃往五寨。

  五寨是个中心县城,城内守敌1000余人,且城墙坚固,并与外围的义井、三岔堡构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八路军决定用围城打援办法歼灭该敌。第718团和当地游击队围困五寨;第358旅和第359旅第717团分别进至五寨至义井镇、五寨至三岔堡之间,待机歼敌。

  五寨之敌在我围困袭扰下,惶惶不安,频频求援。3月17日,神池之敌出动1000余人增援五寨,进至义井镇以南之虎北村、山口村一带,被第358旅击溃。18日,三岔堡日军山动200余人增援五寨,又被第359旅717团击溃,歼其一部。19日,第359旅第718团夜袭五寨城,五寨之敌慌忙向神池撤退。五寨当即收复。

  此时,在北面及敌后活动的第719团、警备第6团、雁北支队及地方游击队等,积极袭扰敌人,破坏交通,断敌补给,对敌造成很大威胁。3月20、21日,保德、河曲、偏关之敌先后弃城东撤,我军收复3城。23日,神池之敌在第358旅、359旅压迫下,弃城逃往朔县,我收复神池。

  神池光复后,侵入晋西北根据地之敌,除宁武县尚有1500余敌外,均已被击退。贺、关首长决心乘胜歼灭宁武之敌,部署以第716团、第718团第2营围困宁武;以第358旅、359旅第717团于宁武至阳方口之间的石湖河地区,待机歼灭撤退或增援之敌。31日,敌由朔县出动步骑600余人经阳方口驰援宁武,进至石湖河时遭到第717团的伏击。宁武之敌500余人出城反扑,第358旅第715团适时赶到,与第717团对该敌形成夹击。激战至黄昏,宁武出援之敌退守城内,朔县出动之敌窜回阳方口,此战共歼敌300余人。与此同时,第718团第3营在神山村一带顽强击退由原平驰往增援之敌。宁武之敌待援无望,难以固守,遂于4月1日晚突围北窜。我收复宁武。

  至此,反击日寇对晋西北根据地的首次围攻战役胜利结束。第120师歼敌1500余人,缴获山炮1门,枪200余支,汽车14辆,骡马100余匹。收复岢岚、五寨、保德、河曲、偏关、神池、宁武等7座县城。此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0-14
机动灵活地开展晋东南游击战

 改编后的红军部队,在毛泽东游击战思想指导下,开展了个各种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下面举4例以作说明:

  太谷麻雀战

  1937后11月26日,日寇以步兵500余人,附骑兵1个连,火炮6门,汽车2辆,由太谷向范村进犯。

  第771团1连以灵活机动的战术,三五人为一组,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分散隐蔽在10余里长的路旁山林间,主动出击,随时转移,使敌进攻时找不到目标。与敌作战7小时,毙伤敌100余人,击毁敌汽车1辆,我无一伤亡。成为晋东南前线正规部队打“麻雀战”的先例。第129师对此战给予高度评价,称为“从此叫麻雀仗”,“这是我们第771团发明的作品”,“此后这种打法,就散布运用于我军了”。

  长生口伏击战

  1938年2月22日,第771团与第772团埋伏于长生口、核桃园一线,伏击由井陉援助旧关之敌。

  晨6时,日军警备队长荒井丰吉率快速部队200余人,乘汽车8辆出援。行至长生口地区,第771团与772团突然发起攻击。经5小时激战,毙荒井丰吉以下130余人,生俘日军1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3门,重机枪2挺、步枪50余支。

  神头岭伏击战

  邯(郸)长(治)公路是敌重要的后方补给线,运输频繁。黎城是敌人在这条运输线上的重要兵站,有200余人守备。黎城以东之涉县有敌400余人;黎城东南之潞城有敌第16师团和第108师团的步骑2000余人。该敌装备较好,加之在入侵过程中,没有遇到国民党军的抵抗,也未发现我军行动企图,思想上比较麻痹。我第129师决心佯攻黎城和阻击涉县之敌,吸引潞城敌人来援。

  我第771团在张家庄、王家庄设伏,从正面攻击敌人,并派1个连在战斗打打响后破坏浊漳河赵店大木桥,断敌退路。第772团、补充团在公路两侧设伏。

  3月16日4时,我第769团第1营袭入黎城,歼敌100余人后撤出城外。9时,由潞城出援之敌1500余人,进入我伏击地区。我第771团拦头,发起猛烈攻击,友邻2团由公路东西两侧向敌猛攻,夹击敌人,将敌截为数段。敌在狭窄地形上负隅顽抗。激战2小时,敌除百余人拼死突围外,其余全部被我歼灭。

  当神头岭围歼战正激烈进行时,黎城敌一部向神头岭方向急进,企图接应被围部队。敌进至浊漳河赵店时,我第771团特务连已将桥炸毁,并进行阻击。敌以猛烈炮火掩护强修赵店桥,桥修复后,神头岭敌已被歼,援敌窜回黎城,桥复被我炸毁。

  响堂铺伏击战

  响堂铺位于邯郸长治公路黎城至涉县之间,该处南侧多是高山悬崖,北侧多为起伏状山地,日军依山顺沟修了一条简便的汽车路,当时是日军由邯郸进犯山西翻越太行山的咽喉之地。

  据侦知,敌运输车队将在3月31日由长治返回武安。第129师首长决心利用响堂铺附近有利地形,采用待伏战术,再次打击邯长公路之敌。

  30日夜,第771团与第769团分左右两翼秘密进入伏击地区。次日,敌14师团所属之两个汽车中队汽车180辆,载掩护部队170余人,由黎城经东阳开来,9时全部进入伏击区。

  我设伏部队飞奔而出,与敌短兵相接,展开刺刀格斗。敌在我突然攻击下,惊慌失措,多数机枪、迫击炮未来得及架起便被击毙在汽车上,少数钻到汽车下面顽抗,但迅速被我消灭。

  第771团3连战士袁开忠与敌搏斗时,手中武器被敌打落,仍紧紧扭住敌人不放,最后咬住敌人的脸,趁机拣起石块将其砸死。经2小时激战,将敌掩护部队170余人全部消灭,汽车180辆全部焚毁。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0-14
解放战争序幕拉开时,独立第4旅组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战争中,独立第4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4师。而独立第4旅则由上述各支抗日团队(后来成为4师的红军底子部队)改编而成。

  独立第4旅于1945年11月8日在山西省汾阳县三泉镇以西的员庄召开命名大会,宣告成立,归吕梁军区指挥。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罗贵波,副政治委员解学恭,参谋长张希钦。独立第4旅旅长顿星云(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副司令员,原358旅第715团团长),政治委员杨秀山,参谋长谷志标,政治部主任何辉。

  独4旅编有第11、第13、第14团。

  第11团,原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区警备旅第2团,1943年9月调归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建制为第2支队,后改为吕梁军区独立第11团。划归独4旅时,团长林海青,政治委员孙继铮。

  第13团,原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新军决死第2纵队第5团,1942年底,改为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第5支队,第4军分区组建时,该支队划归第4军分区建制,后改为吕梁军区独立第13团,仍归第4军分区指挥。独4旅组建时,团长王文礼,政治委员曾光明。

  第14团,原为抗日战争时期第115师晋西支队(通称陈士榘支队)第3大队,后改为洪赵纵队、洪赵支队,吕梁军区独立第14团。划归独4旅时,团长李述应,政治委员吴鉴群。

  独4旅组建时,各团均辖2个营,时第358旅部分干部和所属第716团3个红军连及独立第1旅部分分队,在晋中平川扩兵,扩兵后拨归独4旅,使独4旅所属各团都编满了3个营。独4独所属3个团的领导大多数是红军干部。

  1945年8月,晋绥军区炮兵营(原称第120师炮兵营,归第358旅指挥,亦称第358旅炮兵营),以副营长杨春芳和副连长唐琨带2连(山炮连)3排成立吕梁军区炮兵营第1连,独4旅成立后,归独4旅指挥。

  独4旅组成后,奉命率第13团、14团向隰县、灵石、汾西地区进军,担负开辟与扩大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的任务。11月15日,独4旅从汾阳县之员庄、南北马村出发,于17日进入隰县、灵石、汾西地区。以第13团、14团分路配合作战,结合政治争取,连续攻克汾西之庆余、前王堤,灵石之老虎山、中华山等敌据点,歼敌编村(阎锡山村政权)武装及灵石挺进支队共500余人,解放与控制了孝(义)隰(县)公路大部及其以东、以南近200平方公里的地区。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