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9703阅读
  • 108回复

血性男儿辉煌岁月:《十大王牌师》(精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10-14
向新疆进军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发展,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对解放全中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期间,王震主动请缨率部进军新疆。

  1949年9月28日,第1野战军前委根据军委的指示,命令第1兵团部率第2军、第6军火速进军新疆。

  10月12日,第2军按第4师、军指和第5师主力、军直及第6师主力顺序,用接收的美制大道奇、杰姆西、雪佛莱等各式型号的400多辆汽车往返倒运,沿兰新公路转迪(化)喀(什)公路梯次前进。

  13日,副军长顿星云率领第4师12团与兵团战车第5团为前卫部队进抵哈密。14日,我4师和5师主力相继到达哈密。

  10月23日,第4师全部抵达焉耆。26日,由焉耆出发,徒步行军970至1195公里,于11月20日至26日分别进驻巴楚(12团3营)、伽师(12团团部及1营)、岳普湖(12团2营)、喀什(师部和10团、11团)等地。

  30日,又集中车辆运送11团进驻莎车。其骡马大队由12团原副团长周治坤率领,从酒泉出发进到喀什,历时近3个月,步行61天,行程2840公里,是全军进疆中徒步路程最远的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军第4师,从井冈山、大别山,走向延安,再走向华北、新疆,英勇顽强,无所畏惧,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勇往直前,是该师的鲜明个性。

  4师发祥于湘鄂西、湘赣、鄂豫皖、川黔陕,并参加了这些地区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因此,她部分连队和指挥员来源于红4师、红73师、红32师。长征后,改编成为第358旅、第359旅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编为新4旅、晋绥8分区第5支队、第115师赵洪支队、晋绥第8军分区新6支队等,在晋、察、冀地区参加了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敌后游击战争,“南泥湾精神”的主要创造者之一。解放战争中,历经改编、扩展,由独4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4师,参加了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大西北的一系列主要的战役战斗。

  4师曾转战19个省区,参加战斗逾千次,仅在解放战争中就参加战役35次,战斗315次,歼敌近13万人,其中俘敌约8.6万人,毙伤敌约4.4万人,毙俘敌将官达21人。

  第4师在历史上,曾涌现过一批又一批荣誉单位和英雄模范人物,“红5连”、“老虎团”、“钢铁连队”、“生产训练模范团”、“宜川战斗第一功”、“勇往直前硬8连”、“风雪高原开路先锋连”等荣誉单位名扬四海。

  直接领导过后来成为第4师的种子部队的将领有任弼时、贺龙、徐向前、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在第4师先后担任过领导或从第4师走出来的将军有一大批,如:王炳南、孙德清、刘英、卢冬生、吴焕先、杨秀山、廖汉生、冼恒汉、李井泉、张宗逊、黄新廷、张平化、余秋里、贺炳炎、解学恭、赖万芳、张献奎、林海清、顿星云、曾光明、吴子杰、马森等等。

  第4师不愧是一支历史悠久、功勋卓著、英雄辈出的王牌部队。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10-14
方志敏等在弋横领导农民武装暴动


 1927~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大地的中部、南部、东部、北部、西北部,先后爆发了上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

  1928年元月,赣东北响起了春雷。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在弋阳、横峰一带,领导农民武装暴动。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九区漆工镇湖塘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读了几年私塾,12岁开始在田间劳动,共同的劳动,共同的苦难,使他对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有了深厚的感情。他有空就帮助孤寡老人干活,为不识字的人家写信,村里家家户户都夸他是个好后生。

  17岁那年,在村里祠堂的极力保举下,方志敏有幸重新读书,进了弋阳县立高等小学。

  方志敏不是个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他上学读书是为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

  在县立高等小学,方志敏把九区的十几名同学团结起来,成立了“九区青年社”,读进步书籍,积极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他创办了《寸铁》旬刊。

  1919年秋,20岁的方志敏,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不久,即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当时,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已经涌入江西,方志敏参加了南昌学生联合会,并加入了进步青年学生组织“江西改造社”。他又参与编辑《新江西》社刊。

  1922年7月,方志敏来到上海,在共产党员赵醒农的帮助下,进入上海大学做旁听生。在这里,他结识了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蔡和森、邓中夏等许多共产党人,经常听他们讲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年8月,在赵醒农的介绍下,方志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组织委派赵醒农、方志敏开展江西的革命工作,他们便从上海回到南昌。

  1925年7月,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赵醒农当选为国民党省党部的主要负责人,方志敏当选为执行委员,同时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西省农民部部长。

  农民部长,主要任务当然是抓农民运动,方志敏深入四乡,广泛发动农友乡亲闹革命。几个月时间,全省农会会员便发展到5万多人。

  1926年11月,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在南昌正式成立,方志敏当选为筹备处委员长兼秘书长。

  南昌起义时,方志敏正在吉安发动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得到起义的消息以后,他马上回到家乡弋阳湖塘村。

  1928年1月,方志敏在弋阳、横峰一带,领导农民武装暴动!

  方志敏带领楼底蓝家村的暴动队伍,首先烧毁4户地主的300多份田契、借据,没收了他们的土地,分了他们500担粮食及金银财宝衣物……

  一村暴动,十村响应。村村寨寨,人声鼎沸,火光冲天。手拿大刀、长矛、棍棒、土枪的贫苦农民,冲进地主老财的庄园,开始了一场亘古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弋横起义后,方志敏挑选青壮年,编成工农革命一个连。即工农革命第2军第2师第14团第1连。

  一年后,独立连发展为独立营。

  1929年4月,第14团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革命武装发展到1000多人。

  方志敏率领独立团,向反动武装进行猛烈进击,1930年4月消灭了凶恶的德兴黄柏塘靖卫团。之后,胜利突袭乐平鸣山,打得敌人狼狈逃窜。

  这次战斗,缴获了几台机床,上过工业学校的方志敏,深知机床的珍贵,他让同志们把这些机床运回根据地,办起了第一个兵工厂。

  连连胜利,使独立团愈战愈勇。

  攻取德兴城!

  占领河口镇!

  智取景德镇!

  在赣东北创办第一所红军医院。

  部队由10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1930年7月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根据地扩大到方圆500余里。人口已起超过100万。

  1930年11月下旬,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他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肺病,起早贪黑地工作。赣东北先后设立了红军大学五分校、列宁师范以及女子职业学校,还开了煤矿、炼铁厂、榨油厂、被服厂、造纸厂、农县厂等等。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10-14
毛泽东对方志敏在赣东北的革命行动,十分赞同,当时虽然他还没有处于党的最高领导地位,但作为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战略家,他慧眼识珠,认为方志敏的方向,正是中国革命的方向。他在给林彪的一封信(发表时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批驳了林彪及党内一些人当时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对方志敏则给予了高度评价。

  1931年11月,在毛泽东在主持下,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大会授予红10军一面奖旗,奖给方志敏一枚银质奖章。方志敏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

  红10军中的红军战士,闽南红军游击队保留下来的数万人,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有的后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及67师中开花结果。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10-14
闽西农民武装起义

 闽西反了!

  1928年3月4日,郭滴人、邓子恢等人领导了龙岩县的后田暴动;3月8日,朱积垒等人领导了平和县的长乐暴动;6月25日,郭慕亮等人领导了上杭县的蛟洋暴动;6月29日,张鼎丞等人领导了永定县的溪南、金丰等地暴动。

  永定暴动之后,邓子恢来永定与张鼎丞会合,他们认真分析了全国的形势和闽西的情况,一致认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最为正确,在闽西革命的出路,也必须建立红军部队,搞起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

  7月下旬,永定、上杭、龙岩农民起义武装编成红军第7军第19师,辖第55、56、57三个团。

  队伍组成后,立即分头去各乡逮捕反革命分子,收缴反动派手中的武器,开展革命活动。

  敌人把起义队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调集反动武装,大举向革命力量进攻。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饿狼般一次又一次扑向闽西。

  闽西起义武装缺乏作战经验,更缺乏武器弹药,在十几倍、几十倍敌人的进攻面前,连连失利,最后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组成游击队,侍机打击敌人。

  正在闽西斗争最艰难的时候,毛泽东带领队伍来了,红4军的主力部队来了。

  1929年1月14日,红4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政治部主任陈毅便率领该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直逼赣南。2月10日,红4军在大柏地伏击尾追之敌刘士毅部,将其大部歼灭,生擒该部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800多人。

  3月11日,毛泽东率领部队越过武夷山南麓,进军闽西,到达长汀县境内。3月14日,长岭寨一仗,打得当地军阀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溃不成军,歼敌2000余人,旅长郭凤鸣被击毙,余部四散逃命。红4军解放了长汀城,成立了长汀临时革命委员会,组织了地方工农赤卫队。

  不久,蒋桂军阀开战,毛泽东率部回师赣南,攻占于都、兴国、宁都等县,扩大了赣南革命根据地。

  5月,闽西敌人军力空虚,毛泽东又率军入闽,在地方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红4军三次打下龙岩城,敌第一混成旅全部被歼。五六月间,永定、龙岩两县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

  这样,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五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便初步形成了。

  龙岩农民起义武装连同闽南红军游击队保留下来的红军骨干,像一把把火种,其中的一小部分成了后来第23军及第67师的基础。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10-14
悲壮的先遣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长征前,为了牵制调动敌人,派红7军团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7月初,中央命令在福建连城地区的红7军团速回瑞金待命,指挥机关到达瑞金后,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和那位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接见了红7军团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宣布由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

  先遣队进入闽中以后,立即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震惊,急忙部署在福建的第87师王敬久部火速迎击,又令在湖北整训的第49师伍成仁部由长江水路东进,开往福建。担任“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也急忙从漳州飞到福州。

  这时,中央命令先遣队攻打福州。福州没有攻下,却暴露了力量,引得敌人更加疯狂的追击和堵截。

  先遣队继而转战闽东、闽北,伤员不断增加,因为找不到民夫抬担架,大部分伤员由干部战士抬着走,部队行动异常艰难。后来,先遣队经浙西、皖赣连到达方志敏创建的闽浙赣苏区,已是伤亡惨重,疲惫不堪。

  “老红10军回来啦!”

  “子弟兵回来啦!”

  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和广大人民群众,热情欢迎先遣队的到来,因为先遣队的前身红10军是1933年从这里调往中央苏区的,当地籍干部战士很多,他们回到了家乡。由于中央苏区丧失,主力红军长征,闽浙赣苏区也处于敌人大举进攻之中,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上级命令,先遣队与闽浙赣苏区的新红10军合编,成立红军第10军团。对外仍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团司令员为刘畴西、政委是乐少华、参谋长是粟裕、政治部主任是刘英。

  不久,为统一对红10军团的领导,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随军团行动。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先遣队从1934年12月下旬到1935年1月上旬,在皖南和皖浙赣边的泾县、太平、青阳、石蝶、黟县、休宁、祁门、屯溪、歙县、溪溪、婺源、开化等十余县往返转移,进行大小战斗十几次,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先遣队消耗很大,处境愈来愈险恶。

  1935年1月16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在方志敏、乐少华、粟裕、刘英的率领下,来到赣东北敌人陇首地段封锁线的山脚下。几位领导人感到形势严峻,决定趁敌人兵力不足,当晚全部通封锁线。他们派人通知后边军团司令员刘畴西带领主力迅速跟上。

  傍晚,先头部队正要整队出发,后边的刘畴西派通信员说,大部队疲劳,当晚不能再走了。这是关键时刻的犹豫,犯了兵家大忌。方志敏和粟裕商定,敌情紧急,一刻也不能耽搁,先头部队马上就走。方志敏知道刘畴西犹豫迟疑,便决定自己留下来去带领大部队,让粟裕率先头部队立即前进。此时,敌陇首地段封锁线的兵力尚不足,粟裕带领先头部队通过时,山上碉堡里的敌人只是打枪。粟裕派出两个战斗班佯攻,吸引敌人火力,上半夜全部通过封锁线。后边的主力部队,由于刘畴西的优柔寡断,行动迟缓,敌人在封锁线上增加了兵力,再也突不出去了。

  方志敏没有接出大部队,也一起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广大指战员是勇敢顽强的。第19师、20师来到怀玉山东南的山地和北部的冷水坑、玉峰等地。第21师在王龙山北部同敌人进行殊死的血战,但为时已晚。在重围之中,弹尽粮绝,伤员不断增加,又遇天气骤变,雨中加雪,同志们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难以支持。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围出来,大部壮烈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被捕。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方志敏在狱中同敌人作坚决斗争,最后被敌人杀害。

  但方志敏烈士的血没有白流,他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心中,在子孙万代中,永远闪光夺目,永远是巨大的力量。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10-14
粟裕率部挺进浙南


 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先头部队400多人突围出来后,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方志敏和大部队。一等不来,二等不来,一个星期以后,才得知主力部队遭到失败的消息。

  面对满天乌云和敌人设下的一道道封锁线,粟裕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志敏同志,先遣队的同志们,我们一定为你们报仇雪恨!”

  1935年2月初,中共闽浙赣省委转达中共苏区中央分局指示:以先遣队突围出来的人员为基础,组成红军挺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并令挺进师迅速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粟裕、刘英含悲忍泪,重新整顿队伍,原来偌大一个军团,如今只剩下几百人,损失是太惨重了!但他们决心保住这星星之火,使其将来发展成燎原之势。

  中央分局要求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但首先进入浙江什么地方,并没有明确指示。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粟裕、刘英选中了浙西南的仙霞岭地区。那里层峦叠嶂,林深路曲,既便于隐蔽,也便于机动。

  挺进师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发展红军游击队和地方武装。仅仅4个半月时间,队伍发展到近千人,扩编为5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游击根据地扩至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等5个县。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老家起火,老蒋发火,妄图一举消灭红军游击队。但他知道光靠地方保安团队是不中用的,便调集了大量正规军。他委任第18军军长罗卓英为这次“围剿”的总指挥,纠集32个正规团、8个保安团,共7万多人的兵力,进攻浙西南。

  你烧我的麦场,我捣你的祠堂,你占我的前庭,我袭你的后院。面对几十倍敌人的进攻,粟裕、刘英决定,除留下第2、第5纵队就地坚持,其余兵力转移出去,寻机打击敌人,另建游击根据地。

  粟裕、刘英率领挺进师主力转入浙南后,担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的刘英,带一小部分人单独活动,做群众工作。粟裕则带领大部队以武装斗争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这时,粟裕已亲历了8年残酷军事斗争,从班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到军团参谋长,各级领导职务都担任过,经过大大小小战斗无数次,他以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总结的十六字诀为指导,结合实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粟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弄得敌人晕头转向。尽管敌人多我红军游击队几十倍,却无法将我军消灭;而我军则抓住战机,一次又一次地打击敌人。

  到1936年12月,挺进师在浙南地区再次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活动范围扩大到三十几个县境。

  1936年底到1937年春,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刘建绪,调集主力部队和地方保安团43个团的兵力,用拉网式“围剿”挺进师,始终无法将这股革命的火焰扑灭。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10-14
英雄的闽南红3团

话分两头。主力红军长征后,闽南红3团仍坚持在闽粤边区的南靖、平和、漳浦一带活动。

  此红3团也是后来成为第23军以及第67师的红色老底子。

  1934年底,国民党中央军第80师,粤军张瑞贵部和李汉魂部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闽粤边区发动了残酷的“清剿”,敌人所到之处,烧毁房屋与山林,抢掠农民粮食,强迫移民、并村,搞成许多“无人区”,以此孤立红3团。

  面对敌人残酷进攻,闽粤边特委决定,只留下部分武装在靖和浦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大部分武装兵分两路,实行军队与地方相结合,分散开展游击活动。团长张长水带领一路以梁山为依托,向漳浦县的霞美、社浔、沙西的海边地区发展。团政委何鸣和副团长陈桃庆带领另一路,经平和坂子,绕过小溪,进入毛山,与活动在漳龙公路的闽西红8团相呼应,在龙潭、崎路一带开展游击战,而后与活动在饶和浦的闽西红9团建立联系。营长卢胜和朱曼平、林路等在坪水、五南、内外溪根据地坚持斗争。他们以班为单位,开展小规模的、分散的游击战,搞得敌人疲于奔命,终日不得安宁。

  1936年9月3日上午,卢胜带领40多名班、排长和老战士组成的便衣队,分散行动,直奔云霄城。他们有的扮成“富豪”,有的装成商贩,有的假做砍柴夫。进了县城,突然将银庄包围起来,两名警察拔枪要反抗,游击队“啪啪”两枪,结束了他们的性命。胖经理吓得六神无主,战战兢兢地交出了钥匙。这次袭击云霄城,缴获钞币1万余元,银元300多块。这批款子除解决游击队的经费和冬衣外,还分了一部分给贫苦百姓。

  正当红3团这支队伍元气上升,继续发展壮大之时,又遭了一次重大挫折。1937年夏,当时任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红3团团长的何鸣,在与当地驻军国民党第157师进行和平谈判时,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意将红3团和闽粤边独立营,改编为福建保安独立大队,归第157师指挥,将部队近千人开进漳浦城内。

  7月16日早晨,国民党第157师师长黄涛以集合训练为名,调集了16个连队的兵力将红军游击队包围缴械。

  这就是著名的“漳浦事件”!红3团又遭厄运。毛泽东曾经为此发表过多次讲活。

  幸亏卢胜、王胜等人机智地突围出来,在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他们整理队伍,重建红3团。卢胜任团长兼政委,王胜任参谋长。在党的领导下,在红9团的支援下,他们扩充部队,恢复根据地,半年时间,又发展到300多人。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10-14
第4团在白土成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坚持在闽南、浙南、汀瑞的红军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

  第2支队下辖两个团,即第3团、第4团。

  第4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战争中一步一步成长壮大起来,10年后成为23军及67师的主体力量。

  1938年2月,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在白土成立。

  第4团的主要领导人是:

  团长 卢胜

  副团长 叶道之

  参谋长 王胜

  政治处主任 廖海涛

  4团刚成立时,只辖2个营和1个特务排。

  第1营由闽南红3团保留下来的骨干组成,共300多人。

  第2营由闽西地区部分红军游击队组成,也是300多人。站在镇子边上一棵大榕树下,团长卢胜给刚成立的团队讲话。严格说起来,这还不能算做一个完整的团,只是一个团的架子。但卢胜讲话却高亢有力,充满了信心:

  “同志们,我们这些人,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后,在各地拿着梭镖、长矛、土枪、土炮起来暴动的。从革命那天起,10多年来,国民党哪天不追我们,打我们,悬赏我们的头,抄我们的家?我们有许多同志牺牲了,还有的伤了,残了;也有的人经不住严酷斗争的考验,走了,散了;更有那些无耻之徒,叛变了,投降了!

  “如今剩下多少?十不存一,只有一点点人了!但我们是火种。有火种,革命的烈火就不会灭。有火种,就能烧起漫天大火!今天,我们党与国民党谈判成功,我们取得了合法地位,大家多年抗日的愿望实现了,我们要挺胸阔步,开赴前线打日本鬼子!”

  这年卢胜刚刚27岁,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轻团长,已经有10年革命经历了。

  1911年11月,卢胜出生在海南琼海县万泉河畔的芳岭村。从小丧父丧母,与年迈祖母相依为命。1926年夏天,祖母病逝后,卢胜的生活更无着落。此时,他的家乡兴起了农民运动,他便积极参加了农会,1929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卢胜参加农民自卫军,多次和同志们一起攻打驻博敖港的反动武装,缴获了许多武器装备,他还带领农民自卫军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陈和卿。不久,上级调他担任县委交通联络员,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险,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28年夏,国民党调集4000余人对琼崖苏区进行“围剿”,因寡不敌众,革命据点全部被敌军攻破,红军和农民武装被迫撤出根据地。组织上决定,采取各种形式分散隐蔽地方革命武装人员,卢胜从海南乘船逃到新加坡。

  到了新加坡,开始他在一家制胶厂当工人,后来到外国轮船上当海员。这期间,他不断进行革命活动,引起了英国殖民者和地方当局的嫉恨。曾两次被捕入狱。1932年夏,新加坡以“危害治安”的罪名,将卢胜驱逐出境。

  这年秋天,卢胜几经周折回到了厦门,12月,经杨全明介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入党后,组织上派卢胜到厦门一家菜馆当厨师,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33年1月,党决定他去漳州闽南红3团参加军事斗争。

  从此,卢胜开始了他的革命军事生涯,一辈子都在为党的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呕心沥血,成为我军著名将领。

  1955年秋,卢胜被授予中将军衔,后任福建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福州军区顾问组组长、福州军区纪委书记等职。

  经过近一个月的整训,1938年3月1日,第4团誓师出征,卢胜等人率领机关和第1、第2营,经古田、瑞金、赣州、樟树、玉山等地向皖南集中,4月18日,到达泾县田坊镇。

  3月18日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保留下来的队伍,从浙江平阳县山门镇出发,经丽水、衢县,到达田坊,编为第4团第3营。

  至此,第4团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团队。

  三条溪水,汇在一起,成为铁流!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