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680阅读
  • 3回复

下周地产股深度回调——政策利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公募基金对地产股下“禁入令” 私募不再买入 

自“东方财富网”10月21日

参与万科A(000002(股吧,行情,资讯))增发后的糟糕投资经历,让小型私募基金经理李先生十足憋气,他已经将万科划入“投资禁区”,并向记者坦言,至少在2008年以前不会再买入万科。

  事实上,沪深两市房地产龙头万科A于8月底实施的公开增发,并没有为参与的投资者提供多少创富机会。10月18日,万科A报收30.60元,比增发价格31.53元还低0.93元。而整个9月份,万科有11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增发价。

  万科的遭遇不是个案。更多市场人士正在对房地产股敬而远之。10月17日,两市房地产指数下跌近1.7%,其中有接近100家房地产股以绿盘报收。

  一些公募基金近期也在内部会议上对地产股下达禁入令。某大型基金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地产股前期涨幅过大。虽然此前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调控措施并非专门针对房地产,但已对地产开发商资金流动性形成明显抑制作用。十七大之后,必须防备或会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降低地产股仓位势在必行。

  机构警觉引发阶段性调仓

  在诸多基金和券商看来,万科增发后股价进入了绵绵阴跌并不出人意料。自5月15日在24.55元的高位实施每10股转增5股派1.50元除权后,万科的股价在7月至8月间迅速拉升,从除权后最低14.65元拉至8月9日的35.48元。

  “这本身就不是公司基本面可以解释的。”一位曾在9月中旬向记者提示过地产股风险的上海某券商机构人士认为,“我们当时就认为万科股价已经透支,从公司自营盘中剔除了万科,随后又基本剔除了所有的地产类公司。”

  这位人士认为,万科于8月底启动的公开增发,“是在央行年内多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后,因急需缓解流动资金之困而开展的。”该人士据此判断,万科股价短期内已是强弩之末,并陆续向客户发出风险提示报告。

  无独有偶。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多家大型创新类券商也都在9、10月份通过多种形式,向核心客户发出地产股风险提示。

  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表示,公司内部已形成一致意见,认为部分地产股短期内可能会发生幅度比较大的回调。“万科不是个案,我们觉得有一些地产股长期是向好的,但短期内很可能会受到政策预期的干扰。”朱平说,短期内必须对房地产股持谨慎态度。

  “清仓倒是没有,但地产股最近确实比较危险。”一家拥有百亿规模自营盘的大型券商自营部门人士间接证实说,他们对地产股的调仓目前也已结束。

  地产股需要区别对待

  “机构纷纷出走,散户再多也不可能把股价拉抬起来。”前述李姓私募经理谈及将万科“打入冷宫”的缘由时说,当初参与增发时并没有听说机构开始减仓万科,但随后股价一蹶不振的事实说明,地产股的叠加风险已经非常严重。李先生说,他目前对地产股已经没有兴趣。

  作为房地产股龙头,万科身后还站着保利地产(600048)(股吧,行情,资讯)、中粮地产(000031)(股吧,行情,资讯)、中华企业(600675)(股吧,行情,资讯)、北辰实业(601588)(股吧,行情,资讯)等100多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难道它们都在被机构做空?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分析认为,地产股价格走势和地价、房屋造价、终端销售价密不可分,而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一直在持续,但“屡调屡失控”,因此不能单方面看空做空地产股,要区别对待。

  李迅雷认为,房地产的流动性与股市的流动性完全不一样。股价提前透支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预期,本身不具有稳定性。另外,房地产股票年初以来几乎都有超过1000%的换手率。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前期房价虽然猛涨,但流动性不够,买卖不活跃,换手率严重不足。李迅雷认为,万科等地产开发类上市公司必须背负房子卖不出去、政策随时变动以及央行不断加息等种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此短期内“风险很大”!

  但李迅雷同时认为,房地产经营(租赁)类企业或许将绝缘本轮地产股回调风险。“这些企业签合同最少半年,中间很少出现变动,房价涨了,租金不会马上涨,即便政策干扰让房价跌了,租金也不会少。”

  一家正在深度参与益民商业(600824)的私募机构表示,地产股越跌,对益民商业这类依靠收租金过日子的企业越是利好,因为更多的资金会流入,会把这类公司的股价抬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喜欢静静的守候,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那份无法更改的浪漫,那份总想追求的完美,我会守候一辈子。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0-21
监管层叫停内地地产企业A股IPO 全面整顿借壳

自“东方财富网”10月21日

“证监会发审委现在已经暂停了内地企业A股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申请受理、审批工作。”一位接近证监会的政府官员日前透露。这位官员还告诉记者,何时结束“暂停”并没有明确期限,不过,在溯及时间范畴上“有一个区间”,在这个时间结点之前提交IPO申请的,将不受“暂停审批”的影响。

 一家正在谋求A股上市的知名地产企业高管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这家企业于2007年9月下旬向证监会发审委提交了A股IPO申请,但随后被告知,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IPO申请受理和审批工作已经暂停。“只告诉我们继续准备材料,但何时重新受理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位高管对记者说。

  IPO“暂停”并非地产直接融资政策调整的全部。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明年1月开始,证监会将对房地产企业在A股借壳上市进行全面整顿和清理。未来,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难度可能越来越大。

  针对上述消息,记者向证监会新闻处进行核实,新闻处已将相关问题传至证监会发行部,但截止到发稿时止,未获得明确答复。

  高价抢地中“我们拼不过上市企业”

  在银行信贷全面收紧之后,资本市场这条房企另一融资渠道,也正在受到力度空前的政策挤压。

  潘石屹把SOHO中国(0410.HK)带到香港上市,如今看来,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一年前他把上市目标定在A股,SOHO中国或许就将要面临“无休止等待”的命运。

  9月28日,证监会否决了华远地产借壳SST幸福(600743)上市的方案。负责华远借壳操作的中信证券(600030)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借壳上市方案正在进行紧张修改,并将于近日重新提交证监会审批,不日将有结果。“肯定在年底之前。”他说。

  而最能刺激房企上市欲望的,无疑是制造了中国内地“新首富”的碧桂园(2007.HK)。4月20日,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成功融资148亿港元。“碧桂园扩张速度最快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内地银行业紧缩地产融资的时期,成功在香港上市,在相当大程度上,冲抵了内地金融调控政策的影响。”香港京华一山分析师尤浩然说。

  碧桂园2007年中报显示,截至2007年6月,碧桂园在中国内地土地储备总量高达4500万平方米。在土地价格高企的背景下,获得如是土地储备所必需的资金支持,无疑来自资本市场。

  尤浩然认为,一方面,上市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IPO获得大量现金购置土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已收购地块进行定向增发等手段进行再融资。这实际上意味着,上市之后的土地购置费用,一样可以通过向公众投资者募集的方式完成,企业自身承担的资金压力将大大减轻。

  与“新贵”碧桂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地产业界颇具知名度的阳光100。作为在中国最早的地产开发企业之一,阳光100频频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失利。对此,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向记者解释,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在银行信贷全面紧缩的背景下,“我们拼不过上市企业”。正因如此,阳光100也启动了上市计划。“上市是迫不得已的事。”易小迪说,他给自己定的时间表是两年。

  土地市场的情况或许最能解释阳光100急切谋求上市的原因。今年以来,虽然银根全面紧缩,但地产企业“高价抢地”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而最终能够胜出的,绝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今年7月,以92亿元高价在长沙“全国地王”胜出的北辰实业(601588.SH,0588.HK),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2006年10月16日,北辰实业在A股挂牌,此前,北辰已经在香港上市。

  “这样,即便银行不发放流动资金和土地贷款,并收紧开发贷,上市房地产企业投资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不会受到影响。”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王德勇表示。在这样的逻辑下,宏观调控试图通过控制信贷发放,控制资金流入地产行业,遏制投资过热的调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冲抵”掉了。

    避走香港?

  实际上,地产企业在A股借壳上市,也只是股改后近一年来才蓬勃兴起。此前,地产企业在A股IPO也一直十分困难。只不过与如今发审委“主动暂停”的原因不同,彼时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券商冷落。

  “券商主要的收入就是‘通道费’。”一位证券界人士告诉记者。“所谓通道费,就是企业上市之后券商的佣金。每次提交上市申请,发审委会根据企业的经营、资产情况排出一个先后顺序的名单。地产企业由于通常负债率较高,所以,即便提交申请,排名也很靠后,券商保荐成功的效率相对较低,影响了券商保荐地产企业的积极性。”

  因此,自2003年中国地产市场重新进入上升期以来,多数房地产企业都选择在香港上市。北辰实业、华润置地(1109.HK)、首创置业(2868.HK)、上海复地(2337.HK)等近年在内地颇有建树的企业,都早早地完成了H股发行。直到2006年,随着保利地产(600048)、北辰实业相继在A股完成IPO,这种情况才有改观。

  然而现在,形势可能再次逆转。

  “内地上市困难的话,我们就去香港上市。”在得知地产企业A股上市“暂停”的消息之后,一位正在筹划上市的中型房企董事长对记者说。他认为,香港投资者对于房地产企业的价值认知拥有“更开放的心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准备上市工作的阳光100,就有赴港上市的考虑。有消息称,目前阳光100正在接受商务部的相关审核程序。但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并未向记者证实此事。

  避走香港是否是地产企业的上市上策?香港市场能否成为内地地产企业应对调控影响的“阵地”?谜题待解。

  “并不是所有的地产上市公司来香港上市都能成功,你只看到了成功者。”尤浩然向记者表示。2005年,孙宏斌主政期间的顺驰曾无比接近港股IPO,但最终因资产负债率过高而未能通过聆讯,而2007年9月刚刚在香港成功上市的SOHO中国老板潘石屹也一度抱怨“香港投资者不识货”。
我喜欢静静的守候,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那份无法更改的浪漫,那份总想追求的完美,我会守候一辈子。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1
最近一个月我一直不看好地产股。

恭喜这次我们终于达成了共识。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0-22
地产将面对更为严厉的调控,房价已经太高啦,相信胡锦涛政府会把事干好的,地产股不碰!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