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9116阅读
  • 343回复

《雪亮军刀》--张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16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流水无情(3) 
作者 : 张磊 




  这大半个月全团基本上没什么伤亡,虽然沿途时不时就有日军的飞机过来轰炸,但每次都及时利用地形隐蔽下来。团里通过这两年的仗,对怎么对付敌方飞机轰炸多少积累下一些办法,此后全团转战好多地方,其他部队被轰炸搞得焦头烂额,但这个团始终能在轰炸中安然无恙,这可能也不得不归功于抗战期间的锻炼。

  大家议论说不知不觉地怕是要真的走到黄河边上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好多人都没见过这么齐整的地。上头这个时候下令驻扎下来,团里也不知道干吗要停在这里,这离黄河还有几百公里呢。其实兄弟们认为的黄河是一条支流,这里离黄河还远着呢。

  这次过来上头说是加强这边的防区,反正当兵拿饷,让去哪儿就去哪儿吧。部队驻扎下来后,沿着防区边缘构筑了工事。这边的土结实,挖起来费劲,但挖好的工事很难炸得动。王卫华一帮人对防区边上的地形作了一些勘察,防区往北就是历史上的黄泛区了,古往今来时常泛滥。都是打仗闹的,要不国家可以腾出手来把这边的水利好好治理一番。

  勘察之后发现地图的标注有几处问题,还有就是这边防区似乎比南边密集,好几个部队都驻扎在这附近,也搞不懂下一步有什么行动。

  刚住下没几天,上头又来了命令,说是从这往北就是八路军的地盘了,要求各部严守防区,不得让八路军进入防区。反正来了啥命令就执行啥命令吧,团里开了会,把具体的事情布置了下去。

  其实以前团里也没怎么和八路打过交道,但大家对于八路多少有点了解,都说八路杀人不眨眼,到一个村子就把村里有钱的全杀了,粮食什么的全部抢光,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但既然上头这么说,下头也就这么信了。

  整个防区相安无事,这里距离日军的防线还很远,团里驻扎之后上头也补充了一些给养,就地还设了师属的医院,看来团里是要在这片驻扎下来了。

  丁三所属的一营在防区的西侧,阵地前面是一大片荒废的鱼塘和田地。驻扎下来之后丁三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让自己的排差不多成了全团伙食最好的一个排。说起来主要因为鱼塘是个好地方,这个节气里螃蟹是最肥的,青蛙也长得个个块头大大的。除了日常的防务、巡逻,排里的兄弟天天都到鱼塘里抓青蛙和螃蟹,有时候还能抓到蛇。

  不过丁三不爱吃蛇,好多人都说蛇汤鲜美,丁三喝过几口觉得土腥气重。但是螃蟹大家都爱吃,也没什么炊具,就拿大盆装上水蒸。完了把壳一掀,里面红黄红黄的蟹黄吃得满嘴油。盆里的水正好煮青蛙,煮熟了烩上酱油、葱、姜,吃得那叫一个喷香。

  驻扎下来之后,只要没什么大事丁三就领着兄弟们去鱼塘,逮着什么抓什么,晚上打牙祭。立秋之后水就冷下来,丁三和排里的几个新兵沿着鱼塘边上慢慢地拿脚踩,螃蟹一踩就冒泡,手伸下去一抓一个。半上午的抓了十几只螃蟹,丁三觉得很满意,等晚上弄点小酒那就更美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17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流水无情(4) 
作者 : 张磊 




  也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的本能让他觉得周围有什么动静,他把装螃蟹的布袋子小心地放在地上,把口子拧住搬起块石头压上,觉得不保险,又压上一块。他拿水洗了手,掏出手枪掰开保险,悄悄地从鱼塘芦苇林子里走出来。

  只见大路上有一队人,但看上去不像是当兵的,好多都穿着便衣。丁三招呼自己排里的新兵赶紧回到自己的阵地上。很快这队人走近了,看上去像是青年学生,丁三让哨兵把人拦下来问。

  原来这队人是防区北边八路军的宣传队,要到前方的八路军部队去表演,鬼子扫荡后把原来的一条路占了,只好从这边借道过去了。

  领头的是个女学生,看上去二十上下的模样,齐耳的短发,怎么看怎么像倪浣尘。丁三走了下神,那个女学生已经走到他面前了。丁三穿着和普通士兵一样的军服,但一看领章就知道他是军官(当时好多有经验的军官都穿着和士兵一样的军服,主要是防止日军的狙击手)。

  “老总,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宣传队,你让我们过去吧,八路军也是我们的抗日队伍啊。”

  丁三想着这些学生真是瞎胡闹,前面是战线,哪能让这么多老百姓过去。几个学生就围住哨兵一个劲儿地求情,还把一些印刷的传单给排里的兄弟看。就这么两三下把丁三烦得不行了,最后手一挥让这帮人过去。临走的时候那个女学生拉着丁三的手一个劲儿道谢,还和丁三合了影。

  事情一过丁三也没了印象,直到半个月后师里的人过来找他调查他才想起这个事情。活该丁三倒霉,那天宣传队经过丁三的防区走了不到十几里地就被另外一支兄弟部队拦下来了,一检查说是八路军的人,结果就扣那儿了。询问之后知道是丁三他们把宣传队放过来的,兄弟部队就报告了师里,师里报告了军部。结果军部上头下来人一查,丁三手下的兵还收了八路的传单,二话不说,全给关了禁闭。

  关在禁闭室里面,丁三一个劲儿地骂自己倒霉,本来嘛,就没个大事情,几个小丫头也没带枪,凭什么不让人家过去。

  团里面几个人听说了事情原委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好好的招惹八路干啥,一方面严令下来,以后不许八路军的任何人通过防区,不管拿不拿枪都不行。另一方面,团里上下地使银子,加上丁三以前也有战功。这次过去的不是八路军的正规军,只是地方的学生,估计军里多少会网开一面吧。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18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相煎何急(1) 
作者 : 张磊 


  第七十一章 相煎何急

  

  

  丁三在师里的禁闭室里着急,团里的人上上下下地帮着打点也着急。耗了大半个月,最后过完了双十节没几天,丁三好歹是放出来了。回团里的那天一票人都摆酒给他压惊,说是大难过了,以后定有后福。

  但丁三的排长是不能当了,不然师里肯定有闲话。最后团里琢磨着,正好丁三的伤也没好得太利落,就让他到教导队去,军衔不变,只是不再带兵。

  这会儿团里兵员也没补齐整,教导队总共不过百八十号人,三个大队,每个大队跟一个排差不多。教导队队长骆钧也是丁三的老兄弟了,知道他要到自己的队里也很高兴。现在的教导队今非昔比,当年那是全团赫赫有名的拳头部队,现在倒好,整个教导队的兵力和一个连差不多。

  其他各个营也一样,经过大半年的转战,各个营、连伤亡都很大,但一直都没有补充齐整。整个团的战斗力可能只相当于以前的一半。加上这大半年来仗打得也窝囊,部队上上下下的士气难免受影响。私底下好多兄弟都议论着,这仗再这么打下去,还不如回家种地去。

  到了教导队也没什么事情,现在教导队跟以前不一样,以前都是要升班长的老兵,现在多数是刚补充的新兵。

  三个队长有两个是刚刚从后方军校补充过来的年轻军官,在丁三看来,他们可能作战经验还不如一些老兵丰富。三队目前仍是教导队里战斗力最好的队,里面基本是老兵,至少都是有两三年战斗经验的,也是教导队里面惟一一个打算未来补充到各营当班长的队。

  丁三主要带他们操练队列、土木和射击。特别是射击,大伙都对丁三很服,知道他枪打得好。

  除了丁三之外,三队还有个大伙公认的牛气人物,那就是三队长严大勇。去年他负了伤,伤在肩膀上,回来后就进了教导队,后来就当了三队的队长。团里好多人都觉得这个团绝对邪乎,好多人负伤都是肩膀负伤,用王卫华的话说就是子弹打过来的时候脑袋缩脖子里了,别的没说的,点正没法子。

  丁三刚来那几天还有点拘束,后来就好多了,严大勇也没什么事,就安排丁三主要带射击科目。

  一开始带的是步枪科目,卧姿早就练好了,丁三就带他们打移动靶,教他们上山的鬼子怎么打,下山的怎么打,教他们拿手指比着,然后左右眼轮流观察,然后根据观察的差异计算距离,多远的距离该计算着打多少提前量等。

  步枪科目教得枯燥,丁三就夹带了一些手枪科目。丁三打手枪有心得,手一横过去,当当的几枪,一般都没得跑。

  三队只有一个新兵叫张春,四川兵,说是新兵其实已经在前沿待了一年多了。张春悟性好,丁三也就教得认真。但张春步枪打得好,但手枪却不行,死活上不了手。

  丁三站在树荫下面,张春在前面练端枪,不知不觉地手就开始有点儿颤。丁三走过去接过他的手枪,示意他到边上看着去。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19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相煎何急(2) 
作者 : 张磊 




  枪是支空枪,驳壳枪,丁三从兜里摸出子弹,拽开弹夹顶子,把五发子弹填进去,利落地上膛,别开保险。这种驳壳枪是老太原造,能活保,也就是关保险的情况下能上膛。丁三以前当勤务兵的时候用过,所以特别喜欢这种枪,顶上了膛,遇到要开枪的时候手一撩保险机头就能开枪。

  “你是不是用右眼瞄的啊?”丁三问。

  “嗯。”张春话比较少。

  丁三心里头乐,这小子其实心里有数,他很清楚张春调教好了,绝对是个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以后记得了,瞄的时候两只眼睛都睁着,你看着前面的时候枪是不是有两个重叠的影子,养成习惯,观察左边的那个影子。记得手枪和步枪不一样,标尺不要压,随手一挑就拿准星瞄。另一只眼睛养成习惯,随时用余光观察周围。”丁三拿手比画着,随手一横,三四枪打出去,几十米开外靶子下面的木头杆子被打断了。

  边上人都惊了,这枪打的,真是出神入化,大家都在心里暗挑大拇指。

  三队一直练到中午,每人都打了三发子弹,丁三对着靶子把大家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说了一下。丁三教得浅显易懂,大家也听得认真。

  操练完整好队列,三队其他的人去吃饭,严大勇拉着丁三去团部吃。他和团部一些参谋很熟,团部伙食好,他就经常过去蹭点好嚼谷。丁三也没啥意见,反正他和团部的人也熟,加上教导队离团部不远,两个人权当是散步了,优哉游哉地往团部走。

  等到了团部,发现里面没啥人,从岗哨的脸色上看,明显是出了什么事情。严大勇就抓过来一个熟悉的兄弟问,说是前沿出了事。严大勇和丁三也都心里一紧,两个人相互看了一眼,干脆饭也不吃了,去前沿看看再说吧。

  前沿离团部不远,严大勇和丁三走了没一会儿就到了事发的一营的防区。原来是八路的一队医护兵从这边借道,担架上面躺了好多伤兵。

  按道理说,战场上面见着抬伤兵的,其他兄弟部队都会主动让路。但刚出了丁三因为放了八路的宣传队被关禁闭这事,谁还敢放八路过去,所以就这么僵持着。

  从丁三这边看过去,队伍虽然不长,但并排挤了好多人,估计有一百多副担架。一堆人都堵在一营的哨岗这边,岗哨后头几挺机枪黑洞洞地朝八路那边指着。岗哨前面好像是王卫华和陈锋带着团部的人,一营长杨棋也在,和八路的人大声地说着什么。

  八路那边带枪的不多,而且啥枪都有,单打一、阳造,更多的是三八大盖,还看到几杆土铳,队伍后头居然还有扛着梭镖的。

  其实团里并不清楚,当时八路军边区的部队装备严重不足,基本上一个区大队兵力相当于国军一个营,但往往步枪不足两百支,其他装备和弹药更是少得可怜。这也造成了当时整个十八集团军战斗力明显不行,不能打硬仗。这个现象直到抗战末期大量缴获日军装备之后才勉强改观。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20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相煎何急(3) 
作者 : 张磊 




  此时的丁三也是摸不着头脑,呆愣地看着边上的人。严大勇跟丁三一样,搞不清楚原委,于是就找来一营的一个兄弟问,原来这都僵了好半天了。王卫华他们几个怕出事,死活不敢放他们过防区。八路那边也是着急,伤兵再不抬下去眼看着就有进气没出气了。都是中国人,都是打鬼子,咋就不能放条路走呢?

  这边陈锋其实最为难,说放他们过去吧,这是人之常情。但军令如山,上次丁三就是个例子,谁都不想惹火烧身啊。

  最后陈锋把他们带头的拉到了一边,悄声告诉他,防区的边上有个倒拐弯的山沟,让他们实在不行从那边绕路。这样一来贴着自己的防区,自己也不算违抗军令。那条路就是绕远了点,但路上很安全。

  八路那边也没辙了,只能这么办,就抬着人从原路退回去,沿着山沟走了。

  陈锋叫过来自己的勤务兵耳语几句,勤务兵打个立正就跑步走了,一营其他的人也都撤了回去,团部里的人跟在王卫华后头朝团部走。

  勤务兵跑到团部找到医务兵找了点药材、绷带什么的,背着一大包撵在后头追八路去了。陈锋看到躺在担架上面的汉子,个个也是不怕死的爷们,都是打小日本,自己也动了恻隐之心,所以让自己的勤务兵跟在后头送点药材。

  紧赶慢赶的孙凯在山沟边上撵上了八路的担架队,把药材给了他们。那群八路也挺意外,心想着真是碰到有病的了,明摆着不让自己抄近路,还派人偷偷送药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陈锋他们也是奉命行事,地主家吃粗糠,那是没法子啊。

  这边丁三跟着团里的人回团部蹭饭,一路上也在琢磨,这群八路能打仗吗?看他们穿那衣服,都是粗布染的蓝了吧唧的二布衫子,枪支弹药也不足,这样的兵能打胜仗?可偏偏八路就不信这个鸟邪,真敢拿这装备往上冲。八路真是邪乎了,也怪不得以前能把老头子打得没一点脾气。

  其实不管八路也好,国军也好,都是抗战杀敌的爷们,干吗要枪口对准自己人,干吗要手足相残呢?丁三想起在医院学认字的时候学的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什么泣,本是一条根,相煎别着急。想了半天就想起这么多,死活想不全,反正就这个意思吧。

  一帮人回到团部吃饭,严大勇就说丁三上午在教导队露的那一手,大伙好像心里都装着事情,也没几个人搭腔。王卫华和陈锋在另一张桌子上吃饭,几个人也都不怎么说话。半上午的这群八路的伤兵多少对大家有点触动。

  自己虽然不算什么兵强马壮吧,但总比八路那点穷酸装备强吧。人家八路这鸟装备都敢在前方跟小鬼子干,自己的部队在后方卖呆不说,人家的伤员从防区借个道上头都不同意,这仗打得真他娘蹊跷。

  陈锋也没胃口,三两口吃完了,喝了口王卫华的烧锅子,就起身到外头想抽根烟透透气。刚走出团部的大门,就听见远处枪声大作。陈锋立刻跑到外头,打发警卫连的人去查是哪儿在打枪。

  不到一个钟点警卫连的回来了,说是八路的担架队走弓背路,结果走错了道,走到军里面其他师的另一支部队的防区,结果被那边堵住了打,丢了好多担架,死了三四十号人。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21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摩擦(1) 
作者 : 张磊 


  第七十二章 摩擦

  

  

  团里在防区无所事事地待了整整大半个月,日子过得很消停,自从上次八路军担架队被兄弟部队截杀之后,八路军就再也没从这边借过道。团里更是三令五申,严格禁止八路军通过防区,同时在防区外围加了游动哨,如果看到有八路靠近就尽量劝说远离国军的防区。

  但即使是这样,还是发生了摩擦事件,事情的起因倒不是因为防区的位置,而是此后全团规模的一次大行动。

  也就是距离上次堵了八路担架队那件事一个来月的样子,师部下来命令,说是日军在东边有个防守薄弱的地方,要团里过去伺机进攻。命令下来团里几个人凑在一起看了看地图,觉得这个命令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先是从地形说,师部命令说的那个地方是个沟壑纵横的山区地形,大家都清楚鬼子一般不喜欢驻防在这种地形条件下面,主要是运输困难,再加上机械化装备施展不开。

  再从这距离上看,那个地方距离团里现在的防区不远,但光是直线距离日军的防线至少还有五六十里地。日军的防守特点是要点城镇防守,往往这么偏僻的地方看都懒得看。

  把这些情况一盘算,团里的人都在犯嘀咕,这鸟地方真有鬼子?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管不了那么多。第二天清晨,团里以教导队为前出搜索,依次摆开三个营,呈进攻序列朝预定目标开过去。

  路倒是不远,走到下午一两点的样子,前出的教导队派人汇报说,那个村庄里面别说鬼子了,连老百姓都跑光了。

  团里不禁觉得蹊跷,到底出了什么事,难道这个村庄被鬼子血洗了。当下命令一营随教导队进到村庄里,其他两个营沿村庄南侧警戒。

  教导队和一营小心翼翼地走进庄子,这个庄子不大,看上去最多也就住了百八十户人家。土墙上面拿白石灰刷着好多字,有认识字的兄弟就念:“统一战线万岁!” “一定要把口本帝国主义赶出去!”边上人说:“什么口本,那是日本,中间一横被雨冲掉了。”其他还有几面墙也都刷着类似的话。

  看来这个庄子以前驻过军,但从庄子的规模上看,驻军规模应该不大。王卫华听了一营的汇报,命令在庄子里仔细搜索,另外帮团部找个地方,看来今天晚上是要住这儿了。

  一营从庄子一头开始,逐屋逐屋地开始搜查。看来这庄子里头可真够穷的,家家户户屋里都没什么东西。有几户人家门一推,里面就墙角堆着一蓬子茅草,估计是睡觉的地方,再就是有口锅,几件农具什么的。

  搜索的时候三连连长刘旭进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庄子以前肯定住过人,而且是刚刚撤走的。因为搜的时候好多户的猪圈里面猪还在。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22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摩擦(2) 
作者 : 张磊 




  要知道猪可是农家的宝贝,咱中国人造字有讲究,一个屋顶里面养头猪,这就成了家字了。也就是说,猪比女人都重要,没有婆姨但有头猪,那就是家了。人生病有时候就挺着,但猪要是生了病那可了不得,全家上下都得慌了神。一家老小就指望着年底把猪杀了卖,当爹的想着置办点农具、攒了钱造屋子,当娘的指望给闺女置点嫁妆。

  猪是绝对非同小可的,人能饿着,但都得给猪打猪草,凡是小时候农家长大的都有这个经历。刘旭进也有这种经历,所以他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不对劲的地方,猪还在就说明人没走远,或者是撤退得急,压根儿就顾不上。

  但刘旭进心里没拿定主意,这个事该说不该说?他想等等看,结果就这么一耽搁,一场误会让几个兄弟送了命。

  当时枪响的时候刘旭进正好在庄子里头一户稍稍富庶点的人家,院子是两进的,前院还有个两石的大石磨。那年月,光是这大石磨一般人置办不下来,得请石匠师傅,家里好酒好菜地招待。石料是青花的横纹石头,质地相当硬。石匠师傅请来家,还得请灶王爷下凡,请完了神,石匠工钱就得好几块大洋外加两袋子粮食。有了石磨还得养牲口,这么大的石磨肯定得养骡子,光是骡子的夜草,一般人家就承担不起。

  刘旭进看着石磨就眼馋,看在眼里拔不出来,心想着实在太沉了,要不拉回自己家里。好好干几年,勒着裤腰带雇两个手脚实诚的佃户,娶门亲,那日子过得美了滋的。

  可就在刘旭进琢磨这石磨的时候一声枪响把他拽回到现实,枪声转瞬间变得密集,一阵响过一阵,然后就远远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

  刘旭进一个劲儿地骂,看来是中了鬼子的埋伏,一面让跟着自己的三排立刻据守庄子边上的道路,自己飞快地跑着去找其他的两个排。

  庄子里头是一片混乱,杨棋和一帮人正在庄子边上看地形,结果被一阵密集的子弹压得趴在地上。

  射击持续的时间不长,杨棋听着爆炸声怎么听怎么不对,这爆炸声既不同于手榴弹的短促,也没有迫击炮特有的哨音,更没有山炮或者重炮的那种呼啸。声音很沉闷,爆炸强度也不大,就一团火冒一下。杨棋观察了一下,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个是鬼子的什么新式武器。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杨棋一激灵,他听到庄子外面传来冲锋号的声音,然后好像是刮风一样的喊杀声:“冲啊……”

  杨棋明白过来,这个可能是八路军的部队,也只有八路军才用这样的号音作为部队的冲锋信号。而刚才自己认为的新式武器其实是土炮,拿松木做的,一炮出去砸地上也就一团火。

  “娘的,八路好好的打起老子了。”杨棋气不打一处来,立刻让人组织反冲锋,然后让一连火速调一个排从侧翼突破,打算随时威胁八路的后路。

  杨棋刚刚布置完,就看见团部派过来一个通信兵,让杨棋立刻停火。这下好,杨棋差点没气得给这个通信兵一个大耳刮子,人家打过来就行,我打回去就不行,这他娘的叫什么鸟仗。

  心里不痛快,但命令还是执行了,他让人到各个连通知,全营立刻停火。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23楼 发表于: 2007-10-25
第三部分
摩擦(3) 
作者 : 张磊 




  一营停火慢,那边教导队动作快,已经组织起反冲锋,一个突击就把人堵在村口的岔道那儿了。等冲近了一看,居然是中国人,脑袋上都戴着八路军的帽子,也没个帽徽,都拿纽扣代替。身上的衣服更是千奇百怪,啥样衣服都有,还有穿长衫的,也有对襟的夹衣,还有拿土布缝的短衫子,反正没一个穿军服的。

  被围住的还不住放枪,这边教导队也觉得好像是场误会,就拿火力逼住,然后喊话:“你们是不是八路啊,是八路就别开枪了,我们是国军,别搞混了。”

  其实还真是搞混了,下午村子里头的侦察哨就报告说是有支队伍从鬼子方向过来了,还扛着重机枪,领头的骑着大洋马。村子里头正好驻扎着八路边区的一个连,估摸着应该是鬼子,因为国军的防区离这里远,再加上这个方向来的肯定是鬼子。

  结果八路军搞混了,山路不好走,团里是绕了一个大冤枉道,结果从方向上看,可不就被当成是鬼子了。

  八路立刻就让老百姓先走了,因为走得急,好多家畜都来不及拉走。但最关键的是粮食,庄子边上有个大地窖,离庄子大概有不到一里地,囤积了大约几百担的粮食。

  所以到了傍晚,八路打算用一支队伍佯攻,另一支队伍赶紧把粮食运走。事情也凑巧,枪声刚刚打响,陈锋他们就带人拿望远镜看,正好团部和两个营临时驻扎的地方就离地窖不远。陈锋一眼看过去,命令楚建明带着他的警卫连,三下五除二就把运粮的八路全给缴了械。

  等把人拉过来一问,才知道是场误会,陈锋一面赶紧让人进庄子通知杨棋和教导队停火,一面把抓住的八路全放了,让他们回去告诉自己人赶紧也停火。

  等枪声停了,清点伤亡,团里死了一个弟兄,伤了四个。八路那边死了两个,伤了七八个。陈锋让团里的医护兵帮着包扎八路的伤兵,两边的人尴尬地看着对方,都不做声。

  王卫华把上头的命令说了,主要是想借这个庄子驻防。八路带队的那个小连长,估计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看着团里的人,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没办法,人家块大,谁让自己块小打不过人家呢,再加上几百担的粮食还控制在人家手里。

  尽管团里粮食也不足,但王卫华很开通,几百担粮食全部放行。此外送八路五千发子弹,想跟那个小连长换十担粮食,那个小连长可能也有点过意不去,就多留下了两担粮食。

  八路一直忙到半夜才把粮食全部担上独轮车送走,临走的时候,那个小连长冲团里一抱拳:“后会有期……”

  这边团里的人也都抱拳还礼。

  当时军里抱拳和行军礼不一样,抱拳是私礼,冲你抱拳的人是当你是兄弟。而军礼是当你是军人,当然也当你是兄弟,但军人间的尊重的意思比兄弟情更重一点。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