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2881阅读
  • 77回复

《间书》—中国古代第一间谍奇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图书简介:
    本书在《间书》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编译和整理,新增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著名间谍案例,增强了全书的理论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实战性,是社科、文史、军事、谋略等问题爱好者以及商界人士不可多得的宝典。

作者:杨易唯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0-27
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导读 
作者 : 杨易唯 

  古今中外,给政局带来重大影响的间谍事件不胜枚举,但由于间谍及间谍活动的隐秘性,导致人们对间谍及间谍活动的认识有着歪曲或者太过玄奇的理解。然而,只要我们揭去其神秘的面纱,重新认识,舍弃偏见,就会发现:间谍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间谍及间谍活动都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并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而变化和发展。某些重大的间谍事件更是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7
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夏商周时期的间谍活动 
作者 : 杨易唯 

  一、少康始间——夏商周时期的间谍活动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间谍活动也可谓源远流长。追溯中国间谍活动的源头,有文字记载的是《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殪,遂灭过、戈。”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这一历史时期,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的逐步建立,王朝内部各阶层间的斗争、统治者之间为争夺私有财产和权利的斗争日益激烈,在这些斗争中间谍和间谍活动应运而生。

  

  少康是夏朝的一位君主,少时一直受到后羿叛将寒浞和他的两个儿子浇和殪的追杀。后少康得到有虞氏首领虞思的帮助,积蓄力量,欲图重兴夏业。他广施恩惠,收揽夏的遗民遗臣。

  

  少康聪慧过人,多才善战,精于谋略。他把大臣女艾派到浇统治的过地去从事间谍活动。女艾潜入过地,窥探浇的动向和过地百姓的民意,随时秘密报告给少康。少康靠女艾的密报,采用内外夹击的战术,终于杀浇灭过。少康还把自己的儿子季杼派到殪所在的戈地进行间谍活动。季杼善于用计,最终帮助父亲完成了杀殪灭戈的心愿。

  

  少康经过几十年的斗争,通过间谍活动,终于灭了寒浞,夺回过、戈等封地,恢复了夏朝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的“少康中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0-27
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中国第一位女间谍—女艾 
作者 : 杨易唯 

  【趣味故事链接】中国第一位女间谍——女艾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君主太康,本是开国君主启的儿子,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被后羿夺去了政权。有一次,太康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三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德州)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当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对太康的荒唐不满,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他。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太康失国”。27年后,太康病死于阳夏(今河南太康)。

  

  后羿,又称“夷羿”,乃是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他趁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之机,夺取了夏朝政权,太康死后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傀儡君主。夷羿凭着自己的射箭本领,也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作威作福。后来他把国家政事交给自己的亲信寒浞,寒浞却趁机瞒着后羿,收买人心。当条件成熟时,寒浞就杀了后羿夺了王位。寒浞为了斩草除根,到处追杀仲康的儿子相,最后相被寒浞逼迫自杀。不过,当时相的妻子已经有了身孕,相死时,她顾不得失去丈夫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从狗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又叫杜康,在姥姥家逐渐长大。他发愤图强,立志夺回天下。后来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和军队,四处招揽人心,各方势力都归顺于他。少康先派自己的儿子季杼攻灭了寒浞的第二个儿子殪,以削弱敌方力量。后来他又派将军女艾去侦察了浇的虚实。女艾是一名女性将领,在夏商时期女性是可以领兵作战成为将领的。她接受任务后,便乔装打扮来到寒浞的统治中心,到处打探消息,了解民情。女艾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一位女间谍。女艾的间谍活动为少康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后来少康等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迅速出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旧都,诛杀了寒浞,夺回王位,建都阳夏。

  

  女艾和季杼的间谍故事说明,善于运用谍报对于一个集团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没有女艾、季杼等人的情报搜集工作,少康是很难在信息十分闭塞的情况下做到知己知彼,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少康具备了这样的远见卓识,表明他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又由于他自幼历尽苦难,因此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求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

  

  

  

  在少康之后,《孙子兵法·用间》又有记载:“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者也。”

  

  伊挚,即伊尹。“殷之兴也,伊挚在夏”的意思是说,从前商朝的兴起是因为伊尹在夏朝当过间谍。

  

  伊尹本是夏朝最后一位国君——桀的臣民,后作为商汤妻子有莘氏的陪嫁,随之入商。商汤发现了他卓越的才干,便任他为宰相,委以国政。由于他来自夏,因此对夏的内情十分了解,商汤曾先后五次派伊尹潜入夏朝,暗中进行间谍活动。伊尹把夏桀沉溺酒色、修筑酒池肉林以及百姓怨声载道等情况报告给商汤,这些情报对商汤灭夏起了重要的作用。

  

  伊尹在夏的间谍活动主要是通过夏朝的“内间”进行的。这个内间就是夏桀的妃子妺喜。

  

  妺喜一度受到荒淫无道的夏桀的宠爱,她喜欢听撕绸的声音,夏桀就令人把国库里各种精美的绸缎拿出来,整匹整匹地撕给妺喜听。但是君恩无常,后来夏桀迷上了别的美女,从此就冷落了妺喜。妺喜由于失宠而心生妒忌,由妒忌而产生报复心理。于是妺喜便派人秘密到商的都城,暗中和已在商为相的伊尹联络,把夏朝的机密情报都送给伊尹。

  

  伊尹通过妺喜提供的情报,对夏朝宫廷和国内的情况了如指掌,为商汤出兵伐夏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依据。妺喜可谓是中国间谍史上较早的一位女间谍。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10-27
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谍报工作与商汤灭夏 
作者 : 杨易唯 

  【趣味故事链接】谍报工作与商汤灭夏

  

  妺喜进行间谍活动促进了商汤集团对夏朝宫廷内部情况的了解,为商汤灭夏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了解各方面情况后,商汤把握了最佳的进攻时机,于公元前1600年发动了灭夏战争。

  

  在商军出征前,商汤进行了誓师动员,历数夏桀的罪行,说明自己出兵灭夏是替天行道,号召部众勇敢作战,一举推翻夏桀的昏庸统治。誓师后,商军战旗猎猎,军容齐整,士气高昂地向夏朝都城进发。据史书记载,商汤手拿大斧,坐在战车上,指挥三军上前进攻。夏桀得知商汤率兵来犯,再也顾不上寻欢作乐,连夜调集军队,设下几道防线,阻止商军的进攻。由于多年来夏桀的统治十分不得人心,军队纪律涣散,加上指挥不

  

  灵,两军一交战,夏军便溃不成军。夏桀见势不妙,就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鸣条(今山西安邑),双方军队在鸣条进行了中国历史上决定王朝命运的大决战,结果商军大获全胜。夏桀带着几名随从狼狈逃出战场,后来死在了今安徽巢县,夏王朝宣告灭亡。

  

  商汤灭夏以后,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自称武王,逐步营建起其奴隶制文明大国。商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高度的青铜文明享誉世界。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是指周朝的兴起,是因为姜子牙在商朝当过间谍。

  

  吕牙,即姜子牙。姜子牙是位传奇式的人物,具有雄才伟略,却一直怀才不遇。直到他七十多岁,却仍穷困潦倒,整日在渭水边垂钓。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商衰周兴的时期。商朝最后一位国君纣也是一位残暴的昏君。这时商的属国——周逐渐强大,周文王的贤名远播。

  

  一天,周文王出猎,遇姜子牙于渭水之滨,见这位垂钓老者气度不凡,便与他交谈起来,并惊讶地发现这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非常清楚国家的文治武功,而且知识渊博,观点新颖独到,还对五行数术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于是文王便将他请回朝,拜为师。

  

  

  周文王在姜子牙的谋划下攻灭了许多小国,并开始图谋灭商。在周灭商的过程中,姜子牙起到了跟商灭夏时伊尹一样的作用。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领兵伐纣。在伐纣之前,周武王就在姜子牙的授意下巧妙地使用过间谍。周武王曾三次派间谍潜入商,观察商的国情,搜集情报。

  

  第一次间谍回来报告说:“商是昏君执政,奸臣当道。”周武王由此判断伐商时机未到。

  

  第二次间谍又回来报告说:“商的贤臣良将现在全被斥逐了。”周武王听后仍然按兵不动。

  

  第三次,间谍报告说:“现在商的老百姓们都闭口不敢说话了。”这时,周武王才松了一口气道:“真是天助我也!”于是,他率兵出征,在姜子牙的辅佐下,一举攻克商的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灭了商朝。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间谍活动与武王伐纣 
作者 : 杨易唯 

  【趣味故事链接】间谍活动与武王伐纣

  

  通过间谍活动,周武王获得了大量情报:一、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了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但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叛乱,纣王调动军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极大空虚。二、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已经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恣意妄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周武王、姜子牙等人精确地把握了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机大举伐纣。

  

  公元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今河南孟县南),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落的部队联合反商。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周族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氾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进军顺利,仅经过六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宫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被迫仓促应战,由于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他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十七万人,由自己率领,开赴前线。

  

  

  据《尚书》记载,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周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之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早就对商纣王恨之入骨,此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师作战。史载商军“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对商纣王反戈一击,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顷刻之间,商军十几万之众便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于当天晚上仓皇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

  

  

  牧野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是另一场改朝换代的重大战役,后世有人分析,周军取得彻底胜利不是偶然的。周文王、周武王正确运用了“伐谋”、“伐交”等策略,同时重视间谍和情报工作,掌握了大量的宝贵信息,最后正确选择了决战的时机。尤其是通过谍报工作,认识到了商纣王人心已经丧失殆尽(后来才有决定性的奴隶军反戈一击);同时认识到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空虚,是进兵的绝好机会(牧野之战后,商朝主力继续作乱,但为时已晚)。所以,牧野之战周武王取得胜利,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谍报战胜利的结果。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战例,它终结了殷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它的全面兴盛的奴隶制礼乐文明享誉世界。

  

  从以上这些有关间谍和间谍活动的最古老的传说和记载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历史上最初的间谍活动的一些特点:

  

  首先,从事间谍活动的人通常是一些青史留名的明君贤臣,商汤、周武王等一些有丰功伟绩的君主,一定是善于用间的贤者。就像《孙子兵法》指出的一样:“明智的君主,贤能的将帅,任用有才智的人做间谍,就必定能建立伟大的功业。这是行军作战的要诀,整个军队的行动都必须依赖于间谍的情报。”

  

  其次,中国古代间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刺探对方的军事情报。间谍活动的时间,多是在敌对双方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以求确定行动的最佳时机,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这种间谍活动常常是和一般的政务活动、外交活动混为一体。比如伊尹作为商的宰相出使夏朝,既负有外交使命也负有间谍使命;周武王派去商朝的间谍,既刺探军事情报也刺探政治情报。

  

  最后,中国古代初期的间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间谍机构和组织来加以指挥,并直接受最高统治者掌控。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活动(1) 
作者 : 杨易唯 

  二、子贡纵横说列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活动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在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周室渐衰,群雄争霸,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为间谍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论是从范围、规模还是方法上进行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活动都比夏、商、周三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活跃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战争舞台上的各类间谍,以其独特的个人风貌、大胆的智谋策略、绝妙的方式方法,为中国古代谍报史涂上了最为炫目的色彩。

  

  春秋时期激烈的间谍战把孔子这样的圣人和他的高足弟子也卷了进来。《孔子家语·屈节解》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那时,孔子游历到卫国,听说齐国大臣田常想发动政变,又怕高、国、鲍、晏四家实力太强难以成功,于是就想调动他们的兵力攻打鲁国。孔子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召集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的所在地,是父母之国。国家有难,我们不能不救啊!救鲁国,你们谁愿意做使者呢?”子贡于是主动请命,孔子答应了。

  

  子贡先到了齐国,对田常说:“鲁国是很难攻打的国家,如果你去攻打鲁国,那就太失策啦!”田常奇怪地问道:“鲁国怎么会很难攻打呢?”子贡说:“鲁国城池并不坚固,属地狭小,君主愚蠢又不仁义,大臣们都虚伪毫无用处,百姓们又都讨厌战争这类的事情,所以最好不要去攻打他们。伐鲁不如攻吴。吴国,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又宽又深,盔甲又新又坚固,士兵们都勇敢善战,各种精良兵器应有尽有,又有良将和贤明大夫驻守,这很容易攻打。”

  

  田常听后,生气地说:“夫子!你说的很困难的事,在常人看来却是很容易;你所说容易的事,在常人看来却是很难!你这样向我建议,到底是什么道理?!”

  

  子贡说:“我听说,如果忧患在内,那就去攻打强国,如果忧患在外,那就要攻打弱国。如今您忧患在内,我听说您先后三次想要受册封,却三次都失败了,朝中有大臣反对您。现在您又想通过攻打鲁国来使众人信服,但战胜之后的结果只能是齐王更加骄横,大臣们更加跋扈,而您的功劳将不复存在,到那时您想要发动政变就更难了!试想一下如果齐王越来越不把您放在眼里,您又与众大臣不合,那么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啦!所以说伐鲁不如攻吴,如果攻打吴国失败,士兵大批战死在外,有能力的大臣们也都驻扎前线,到时候齐王没有百姓可以依靠,也没有良臣为他出谋划策,那么能够操纵齐国命运的人不就只有您了吗?”

  

  听子贡这么一说,田常连声称赞:“果然是好主意!但话虽如此,我已发兵到鲁国了,如果现在又移兵去攻打吴国,万一国中大臣们怀疑起我,那怎么办?”子贡说:“这好办,您先按兵不动,我去劝吴王救鲁伐齐,到时你派齐军迎战就是了。”

  

  接着,子贡又南下来到吴国,见了吴王说:“如今有兵车万乘的齐国要吞掉只有兵车千乘的鲁国,想与吴国争雄于诸侯。我很为大王担心啊!如果救援鲁国,可使吴国在诸侯中取得好名声。征伐齐国可以得到不少实惠,不仅可以安抚泗水以北的诸侯,而且打败齐国还可以威胁强大的晋国,好处可是太多了。”吴王听了子贡的话,觉得确实如此。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活动(2) 
作者 : 杨易唯 



  吴王夫差也很想跟齐、晋争霸中原,但之前跟越国有过一战,将越王勾践困在会稽,所以害怕一旦出兵救鲁,越王勾践会抄他的后路,于是决定还是先灭了越国再说。

  

  子贡却说:“这你不必担心,我去劝说越王,让他把军队派出来跟你一起伐齐,这样,越王想作乱也没有力量了。”吴王听了非常高兴,就让子贡马上到越国去。

  

  越王听说子贡要来,立即扫清道路,安排好住处,亲自到城郊外迎接子贡。

  

  他对子贡说:“我们这里是蛮夷之地,大夫为何事屈尊光临敝国啊?”子贡说:“我劝吴王伐齐救鲁,他很想采纳我的建议,但又怕按我说的做了后,你会切断他的后路,因为他说:‘等我征伐了越国再说。’如果真是这样,吴国必定要征讨你了。再说,没有报复人之志而让人怀疑是愚蠢的,有报复之志而让人知道是很危险的,事情还没做就先传出风声也是危险的。这三条是举事大患啊!”

  

  越王勾践叩头作揖地向子贡表示感谢:“我曾不自量力与吴国作战,被困于会稽,这种沉痛的心情如入骨髓,日日夜夜急得唇干舌燥,很想与吴王拼个你死我活。”并问子贡能不能复仇。

  

  子贡说:“吴王非常暴戾,他的属下都难以忍受他这种怪脾气,国家又常年打仗,贫困不堪,士兵多有怨言;百姓也很不满,大臣们都起了变心;伍子胥因苦谏而死,太宰伯嚭掌权,一心只想满足自己的私欲,凡事都顺着吴王的心意,这是祸国殃民之举,也正是大王您报仇雪恨的好时机。今天大王如果能发兵助他伐齐,献给他宝物博得他的欢心,以卑微的言辞奉承他,他就必然伐齐了。他如果被齐国打败了,那这是大王您的福气;如果打胜了,必然会以兵威胁晋国。那时我就可以去北见晋王,让他出兵与你共同攻打吴国,这必然能削弱吴国。当他的精兵全部调出与齐国作战,部队被晋国围困,您就可以趁其空虚,一举灭掉吴国。”

  

  越王大喜,接受了子贡的计策,并送给他黄金、宝剑和精心打造的长矛。

  

  子贡拒不接受。

  

  随后,子贡回到吴国,向吴王夫差汇报:“我已郑重地把大王的话转达给了越王。越王很是害怕,说:‘我自幼不幸,少时丧父,年长后又自不量力,得罪了吴王,战败受辱,被困于会稽山,国家一片荒芜。多亏了吴王仁慈,才能保住国脉,此恩至死不忘,哪敢有什么其他企图呢!”吴王夫差听了很高兴,不再有后顾之忧,于是出兵伐齐。

  

  接下来的五天,越王就照子贡说的,发了五千精兵帮助吴王伐齐,还送去许多铁甲、长矛和宝剑。吴王大喜,于是发了九个辖地的兵力准备全心攻打齐国。

  

  之后,子贡又马不停蹄地到了晋国,对晋王说:“我听说,不事先定好计谋,就不能应付突然而起的事变;军队如果不事先准备好,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将与吴国交战,吴国如果战而不胜,必将乘机扰乱晋国;如果打胜了,也必将以得胜之师威逼晋国。”

  

  晋王听了子贡的一席话后心里十分恐慌,便请教子贡如何是好。

  

  子贡说:“训练军队,休养士兵,严阵以待。”晋王采纳了子贡的建议。

  

  子贡回到鲁国后,吴王夫差果然兴兵伐齐,两军交战于艾陵。吴军大败齐军,俘虏齐国七名将领。之后,吴国果然以得胜之师威逼晋国。由于晋国早有准备,所以吴国没有取胜。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