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2027阅读
  • 174回复

血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8) 
作者 : 胡兆才 



  坐在松井石根右边的是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他已60出头,身高只有1.39米。他是佐贺县人,先是进士官学校,后又在陆军大学深造。他精于骑兵指挥,当过野战部队的旅团长、师团长,还曾经担任过陆军大学的校长。他善于研究军事理论的进攻战略,被日本军界称之为进攻战略家。他的仕途生涯十分坎坷,1936年曾参与反对裕仁天皇的活动,由陆军大学校长贬为预备役。这次进攻上海,由于缺乏指挥员,他才被重新复出使用。他尝够了被贬无权的苦头。所以,在被授予第十军指挥权时,差点激动得落下眼泪。他对妻子秀子说:“怎么样,有我的出头之日了吧。我说过,是金子早晚会发光,你看我这块埋在地下的黄金一夜之间又发亮了,我又可以挥刀杀人啦!”

  秀子忧虑地说:“我听说中国人多,多如大海波涛,你别成泥牛入海,有去无回啊!”

  柳川平助说:“我是黄金,不是泥牛,你别尽说些不吉利的话。”

  柳川平助指挥的部队比朝香宫少一半,他只有三个师团又一个支队,计八个旅团。其中包括有谷寿夫的第六师团、牛岛贞雄的第十八师团、末松茂治的第一一四师团和国崎登支队。

  松井石根、朝香宫、柳川平助等,都是被重新起用的旧军人,他们更知道珍惜这个机会,有更大的野心,手段更残忍。他们一心想在累累白骨上再造辉煌,再建功勋,成为大器晚成的日本军事家。

  松井石根见人到齐了,便宣布开会,他首先说:“我们大日本皇军攻占上海,战功赫赫。下一个打击目标显然是南京,各方面的情况表明,中国军队在上海作战中,战斗力已达到了消耗的极限。其二线、三线的防御部署实际上并未完成。上海后撤的各部队,有的步行,有的乘船,由于道路狭窄,渡口容量小,形成无秩序的拥挤,已经相当混乱。我们趁其混乱之机,趁其守卫南京的部署未形成之前,迅速进军南京。”

  与会的军官听说就要进攻南京了,个个精神振奋,认真地听松井石根作具体部署。松井石根拿起一根木棒,在地图上指指画画,他的作战方案是:

  (1)上海派遣军主力从12月5日开始行动,作战重点保持在丹阳、句容公路方向,击溃当地的中国军队,然后进入磨盘山地区;另以一部在长江北岸,攻击中国军队之背后,同时遮断津浦铁路和江北大运河。

  (2)第十军主力从12月3日开始行动,一部从鞠湖方向进入南京之背后,以主力击溃当地之中国军队,然后进至溧水附近。此时须特别注意对杭州方向的警戒。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进攻南京的日军兵分三路开始追击溃逃的中国军队。他们的进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12月3日,松井石根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今天天气特别好,天上有星星,是雪后大晴,受令进攻南京的部队凌晨一个个如猛虎出发了。9时,前线发来电报,说部队行军如脱缰之野马,步兵每小时强行军20里。行军队伍中,还常常混进从上海战役中败退下的中国兵,直到天亮才发现。”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81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9) 
作者 : 胡兆才 



  上海派遣军以第九师团在前,第三师团随后,12月3日已到达金坛以西的薛埠,之后经茅山、天王寺、二圣桥、句容、土桥向前追击,12月5日到达南京东南方向的淳化镇,抵达中国守军第七十四师的防御阵地前。第九师团一部横渡太湖,在宜兴登陆后也到达淳化镇。第十一师团的天谷支队,由常州经镇江渡过长江,占领扬州地区,控制了江北大运河。因中国守军12月6日将防守镇江的部队全部集中到南京,该敌于当日即占领了镇江。因渡江的船只尚未到达,延至13日才开始渡江。敌上陆后即向扬州进攻,遭到守军常恩多一一一师所属部队的猛烈抗击,伤亡很大,于14日占领了扬州,15日占领了仙女庙。之后经某泉、大仪、仁和街,于12月24日占领了天长;以第十三师团主力由镇江渡江后经仪征、六合向西进攻占领滁县,遮断津浦铁路,配合进攻南京。该师团于12月8日派出由二十六旅团长沼田德重率步兵三个大队、炮兵一个大队,由江阴渡过长江,占领了靖江。主力则从江阴、常州、奔牛、魏村、孟城、埤城,于11日到达镇江。15日渡江之后即沿仪征、六合、大英集、水口镇攻击前进,12月20日占领了滁县;以第十六师团从句容攻向以西的汤山、马群,然后进至南京以北地区,准备从中央门两侧攻击南京城。该师团于12月5日突破了句容的南京守军第二军团四十一师的防御地区后,于9日抵达麒麟门和苍波门附近;以第一一四师团从溧阳进攻溧水,经秣陵关接近南京,准备从中华门进攻南京。12月5日午后,他们抵达铁心桥,6日抵达雨花台。第二天,谷寿夫的第六师团也抵达雨花台。第十八师团及第九旅团从苏州经广德、郎溪,到达江宁镇,发现长江中有中国军队西撤,他们便改道向芜湖前进,留一部控制了长江两岸,主力向南京中华门开进。第九旅团在当涂渡江奇袭,经乌江、桥林、高旺,插到与南京隔江相望的浦口。

  从12月6日起,南京被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舰艇和一层又一层的步兵重重包围了。

  古城南京陷入魔爪已是成必然。

  

  唐生智请缨

  

  早在11月12日,蒋介石下令中国守军从上海撤退时,蒋介石就为首都南京的防守问题伤透了脑筋。防与不防,防又如何防,不防又如何向老百姓交代,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他,令他举棋不定。12日下午,他将军以上的高级军官及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到黄埔路官邸,陈诚、顾祝同、张治中等都是刚从上海前线撤下,接到通知匆匆赶来开会。

  “上海决定放弃,南京怎么办?”蒋介石没有时间了,他开门见山地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摆到了他的部属面前。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82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10) 
作者 : 胡兆才 



  开始,会场上鸦雀无声,一个个低头沉默。蒋介石提出的这个问题,干系太重大,他们不知道蒋介石心里是怎么想的,摸不准蒋介石的脉搏,他们不敢回答,他们怕蒋介石心里想的是守,自己提的是撤,那蒋介石会说你是怕死,是逃跑,那样无法面对民众;而如果蒋介石心里想的是撤,如果你说守,他会批评你不懂军事……总之,怎么说都不妥,干脆不回答。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会场上的空气实在太沉闷,蒋介石看着谁,谁的头便低得能碰到桌面。他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心里十分生气,但又不便发作。良久,他突然开口问身边的白崇禧:“健生(字),你在军事上很有一套,实战经验也多,你先打个头炮如何?”

  白崇禧红着脸,气呼呼地说:“部队在上海都打残了,退到南京外围还没喘过气来,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元气,更谈不上马上打一场艰苦的保卫战。你要听我的意见,干脆放弃算了!”

  蒋介石沉默了片刻,又对陈诚说:“辞修(字),你再说说你的想法。”

  陈诚一贯是顺着蒋介石的思路爬,在开会前,他就知道蒋介石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现在蒋介石点名点将点到自己,不讲是躲不过去的,他便说:“这个问题嘛,我的态度非常鲜明,我虽然不知领袖的意图,但我可以十分明确地说,领袖叫我守,我坚决打到底,领袖叫我撤,我决不在南京多待一分钟!”

  “屁话!”很多人心里在骂。

  “你这是什么态度?”白崇禧心直,很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陈诚反驳说:“我这态度还不明确吗?不像有的人,开会半小时了,什么态度也没有,比起他们我强多了。”

  “真是不知羞耻!”很多人心里又骂。

  “不要吵了!”蒋介石心烦意乱地大声制止,“大敌当前,作战方案总要讨论的嘛,不要互相计较什么了,还是赶快想想办法吧!”他站起身,在大家的身后来回地走了几步,然后打住脚步,继续说,“既然大家没有思想准备,现在散会,诸位回去好好考虑,请大家明天准时来开会,到时一定要拿出你们的主张和方案来。”

  第二天上午9时,会议继续进行。蒋介石说了几句开场白,桂系出身的参谋总部作战组长刘斐站起来说:“南京守与不守不是一般的小问题,要从政治上、战术上考虑才行。政治上考虑是守,因为南京是首都,一旦为敌占领,等于宣布中国失败,日本胜利。但从战术上讲,南京是盆地,北面是滚滚长江,另三面是山地。如果守,就是背水之战。守不了几天将全军覆灭,所以战术上不能守。守等于浪费兵力、人力、时间,迟早要失败,不如不要守!”

  “你的意见是撤?”蒋介石问个明白。

  “不是!”刘斐说,“我认为,我们要将政治与军事相结合。”

  “什么意思?”蒋介石不明白。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83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11) 
作者 : 胡兆才 



  “作为中国首都一点不守,怎么向民众交代,那不就成了南唐的李煜了吗?所以,我认为不作一点抵抗就放弃是不行的。但我不赞成用更多的部队与敌人拼死搏斗,而用一些少量部队与敌人拼一下,象征性地防守一下,让老百姓看到我们是尽了力,是日本鬼子太强大。”

  “你有具体方案吗?”蒋介石好像很感兴趣。

  “我主张兵力上使用12个团,至多18个团就足够了。”刘斐说罢,坐了下去。

  “我非常赞成这个意见!”白崇禧首先表态。

  何应钦以“矜持老成”而闻名,他不慌不忙地说:“刘组长所言高见,具体方案嘛,可以再研究研究。”

  蒋介石又点到了李宗仁,他说:“德邻(字)兄,你的主张呢,说说吧,在座的都是自己人。”

  李宗仁只好开口,他说:“军事上讲,南京是个绝地。我看刘组长的意见是对的,同我不谋而合。历史上南京守军好像就没打过一次胜仗,不说远的,就说太平天国,可谓深沟高垒,城墙如钢铁般坚固,结果还不是被湘军攻破了嘛。”说到这里,他手指向东边,继续他的发言,“湘军就是从太平门攻进城的,那段被湘军炸毁的城墙如今还在,诸位有空步行300米就能看到。”

  蒋介石心里有了底,声音也高了许多,他说:“现在问题明朗了,大家基本上还是同意先守后弃,那么,再讨论一下由谁来负责守南京呢?”

  这时,军委会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霍地站了起来,他激动得脸通红,慷慨陈词道:“诸位,你们可能忘记南京是个什么城市了,它不是一般性质的首都,是孙总理第一次建都的地方,又是孙总理的陵墓所在地,作为民国的军人,什么都可以忘记,而国父的灵魂不可忘记,忘记了这个就意味着背叛。为了保卫首都,保卫国父的陵墓,我认为必须誓死保卫南京!”

  “啪啪啪!”蒋介石鼓起掌来,他赞叹道:“说得好,说得精彩。唐将军一席话令我感动,我同意唐将军的意见,坚守南京,誓复国仇!”蒋介石一锤定音。

  许多人弄不清蒋介石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一会儿说弃,一会儿说守。大家面面相觑,蒋介石继续说:“现在坚守南京的决心已定,大家讨论一下,看由谁来守?”

  “我来!”唐生智再一次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说,“军人以身许国,委员长如果没有确定守的人选,我愿与南京共存亡!”

  李宗仁马上表示说:“我同意!”其实,李宗仁心里明白,唐生智自1930年讨蒋失败后,一直没有兵权,现在担任的军委会警卫执行部主任只是个虚职,手中没有一个兵权。长期拥兵自重的人,一旦失去兵权,心情是非常痛苦的。唐生智自告奋勇守南京,是想趁此机会掌握一部分军权,为尔后同蒋斗争创造条件。至于南京是否真能守住,狡猾的唐生智必然会见机行事的。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84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12) 
作者 : 胡兆才 



  蒋介石当然也有他的小九九。如果公开说守南京只是做样子给老百姓看,消息传出去,国际上对中国极为不利,国内老百姓也会抗议。他估计苏、美与日的矛盾很深,他们迟早会打起来的,现在就说不守南京,态度消极,苏、美可能不会支持中国抗战。此时,接受唐生智的主动请缨,起码有两点好处,一是在国际舆论上留了好口碑;二是由唐担任南京卫戍司令官,自己就可以有理由脱身,逃离这葬身之地。再说,一周后,西方国家将在布鲁塞尔按照九国公约条款,举行会议,他们可能会对日本采取一些强硬的行动。退一步说,西方国家如果不出面干涉,汪精卫在中山陵公馆正与德国大使陶德曼讨论日本提出的和谈条件。这时候守一下南京大有必要,而且保卫南京的口号喊得响响的,对日本人也是一种威慑。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的这些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做他的白日梦。

  蒋介石此时倒担心唐生智是一时的冲动和激动,怕他说的话不算数,便追问道:“唐将军,我佩服你的决心,但是保卫南京的决心好下,而真正行动起来困难是不少的,你对如何坚守南京是否有具体方案呢?”

  “报告委员长,我已经考虑好防守计划。”唐生智胸有成竹地说,“概括起来是四个字:焦土抗战!”

  “那你就具体地谈谈你的焦土抗战吧。”蒋介石抬了抬手,请唐生智继续说下去。

  唐生智便点点头,说道:“第一,为了扫清射击视线障碍,把南京城外的树木、房屋全部烧光;第二,为了不让敌人接近城墙,力争把敌人消灭在城外10公里;第三,从现在起,对部队进行班防御、连防御的带实战性训练。”

  蒋介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离开座位走到唐生智面前,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现在才感到唐将军在危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替我分忧解愁,你是我最知己的朋友,国家的栋梁之才,民族的希望所在。我马上下命令,把能留下的部队尽量留给你指挥。”

  次日,唐生智走马上任,卫戍司令部设在鼓楼百子亭附近的一栋两层楼内。11月17日正式挂牌办公。一时间,唐生智成了中外人士关注的焦点,中外记者纷纷采访他,请他谈谈自己对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唐生智对记者们说:“本人要求带兵坚守南京,是有十二分的把握的。要想办成任何一件事,信心是很重要的,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我的报国之心是真诚的,是无可怀疑的。”

  11月25日,蒋介石下达了保卫首都的部队战斗序列,共计七个军、14个师及配属单位。这14个师中,除第二军团是刚从武汉调来的,其余大部分都是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而且伤亡较大,由于时间紧迫,也没来得及补充和休整。

  防守南京的战斗方案,经反复研究,报请蒋介石批准,其方案如下: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85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13) 
作者 : 胡兆才 



  防守的重点是镇江方向,其次是南京至杭州公路的汤山、淳化镇地区。防御地带由三线组成:

  第一道防线从南京以东、以南外围山地的三江口、花园、龙潭、汤山、淳化镇、方山、殷巷、牛首山至板桥镇;

  第二道防线由八卦洲南岸的甘家巷、杨坊山、紫金山、孝陵卫、高桥门、河定桥、麻田桥至西善桥达江心洲对岸;

  最后之防守为南京城。

  各部队之防守配置为:

  (1)徐源泉第二军团两个师,防守南京以东的龙潭至汤山附近一线正面;

  (2)叶肇第六十六军两个师,防守汤山至淳化镇以东的一线正面;

  (3)俞济时的第七十四军两个师,防守淳化镇至板桥镇、江心洲一线地区;

  (4)王敬久的第七十一军,邓龙光第八十三军的一五六师及一○三师、一一二师,防守镇江;

  (5)孙元良的第七十二军位于城南中华门、雨花台、黄山顶地区;

  (6)宋希濂的第七十八军位于城北之幕府山、下关、和平门、玄武湖地区;

  (7)桂永清的教导总队位于城东中山门外至玄武湖一线地带;

  (8)萧山令的宪兵两个团位于城西莫愁湖、清凉山、草场门一线地区。

  以上各部队,都是于仓促中进至新的防区,其中第二军团第四十八师,12月7日才由汉口到达南京。

  12月2日上午,蒋介石得到一条坏消息,布鲁塞尔九国会议成员没有一个同情中国的,也没有任何国家出面愿意制止日本或使日本放宽和平条件的行动。傍晚,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来到黄埔路官邸,对蒋介石说:“现在日本人和谈的要价更加苛刻,近卫内阁中有些人说,一定要叫中国人丢脸,你们还是赶快撤出南京吧!”

  蒋介石的脸色铁青,他原先对九国会议抱着很大的希望,现在成了肥皂泡,德国大使又一个劲地叫他撤退。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极度沮丧,原先对抗战守南京的一线希望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准备迅速离开南京。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86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14) 
作者 : 胡兆才 



  12月7日,他和宋美龄来到百子亭的唐公馆,和唐生智告别。此时,唐生智正在召开师以上军官的作战会议,见蒋氏夫妇来了,连忙带头鼓掌,请蒋介石对大家说几句话。蒋介石扫视会场,清了清嗓子门说:“我们抗战已有五年了,战果还是有的,敌人的野心更加的暴露了,正起到反面教员作用,我军民抗战情绪更加高昂。诸位,看形势不要看表面,不要看我们暂时丢了这里,丢了那里。我们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从长远看,民众站在我们一边,国际上主张正义的舆论倾向我们,我们一定会胜利的。现在,本人为了指挥全局,不得不暂时离开南京,我会回来的。诸位,南京是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之陵墓所在地。我希望各位在唐将军的指挥下,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誓死保卫南京,做到人在南京在,与城共存亡!”

  蒋介石虽然东一句西一句地说了一通,还是博得了一片掌声。唐生智代表守城官兵,向蒋介石表示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蒋介石拉着唐生智的手说:“拜托唐将军了,我代表政府感谢你!”

  “委员长放心,保卫南京是军人的责任,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后退一步。”唐生智信誓旦旦。

  门口的轿车发动机响了,蒋介石和众人告别,唐生智将蒋氏夫妇送上轿车,挥手告别。轿车开出唐公馆,直奔光华门飞机场。转眼间,飞机直上云霄,在南京城上空绕了一圈,便摇晃着翅膀向长江的尽头飞去。

  

  城外恶战

  

  南京保卫战最早在句容打响。12月5日拂晓,当日军第十六师团沿京杭国道,前进到句容至汤山镇之间,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抗击。在此守卫阵地的是两支广东部队,一支是叶肇的第六十六军,另一支是邓龙光的第八十三军。这两个军一共四个师的兵力,其中三个师是刚从淞沪战场撤到这里的,实际人员伤亡过半。另一个师刚从武汉调来,地形不熟,他们放下背包,工事还没来得及挖,敌人就上来了,他们只好仓促迎战。

  那天拂晓,枪声响后,军长叶肇在望远镜中见日军的先头部队人数不太多,稍稍地松了一口气。他设想在句容附近布置一个“口袋阵”以全歼这股敌人。于是,他命令第四七八旅旅长喻英带两个团上去,包围敌人。但是,战斗进行到中午,包围的兵力不足,一批敌军突破了包围圈,喻英下令士兵们同这股敌人拼刺刀。战斗继续,敌人却越来越多,大批日军蜂拥而至,守军且战且退。傍晚,第四七八旅的两个团被敌人反包围,敌人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任凭他们左冲右突也冲不出敌人的包围圈。第二天中午,叶肇本想叫这个团向西南方向突围,可是,命令无法传递。第八十三军得知友军被围,赶来增援,打了半天,引来了大批日军。叶肇决定派两个营去传达命令,可是,两个营无法插入敌人的包围圈内。第八十三军在西南方向攻击,敌人便掉转枪口向第八十三军攻击。八十三军渐感不支,只得向土桥方向且战且退。这时,在敌人包围圈内的第四七八旅的两个团寻机向西突围,直到日落西山时,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两支广东军且战且退,敌人紧追不舍。退到汤山后,他们见机向敌人发起攻击,双方在路中间迎头相撞,很快绞杀在一起。喊杀声、惨叫声、枪械撞击声响成一片,杀得天昏地暗。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一场白刃战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敌人的坦克、骑兵上来了,叶肇在不撤退要吃大亏的情况下,命令部队迅速撤退。于是,中国军队一下子退到了中山门外的孝陵卫。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87楼 发表于: 2007-11-01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血染古城(15) 
作者 : 胡兆才 



  孝陵卫距南京城只有五里路。叶肇考虑到距城太近,敌人一个冲锋就能攻入城内,就派出一支工兵队隐蔽在孝陵卫前面的其林门,一方面阻击迟缓敌人攻城,另一方面给退到孝陵卫的部队报信。黑暗中,一支10人组成的工兵队伍出发不久,就碰到了一支人马。他们不知对方是谁,便问了一声:“什么人?”

  “自己人!”对方回答,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中国的工兵队伍信以为真,又问:“哪部分的,口令?”

  “啪!”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天空,对方开枪击倒了中国军队的一个工兵。这时,中国军队才明白和日本鬼子遭遇上了。这是一支日军的侦察小队,他们是怕中国军队夜间偷营,才派出一支小分队出来侦察的。

  中国工兵小分队迅速散开,同时向对方开枪。一阵枪响后,中国军队倒下四人,剩下的六人端起刺刀,向敌人扑去。这时,日本士兵用的是匕首,在中国人的刺刀面前,他们显然是吃亏的,两个回合后,日本兵倒下了七人。这时,在剩下的13个日本兵对四个中国兵的情况下,日本兵望着闪着寒光的刺刀,不敢贸然攻击。四个中国兵出其不意,向日本兵开枪射击,最后,13个日本兵全部中弹。

  以少胜多,四个中国兵见敌人被全部消灭了,便准备休息一下,谁知他们刚刚躺到地下,后面上来了七八个日本兵,四个中国兵有三个人被他们手中的匕首刺中。剩下的一个中国兵见状,一个翻身站了起来,端起刺刀向日本兵刺去,一刀接着一刀,他一连刺中了好几个日本兵,其余的日本兵向他围过来。但是,英勇的中国兵一边退一边开枪,最后的五个日本兵都倒在他的枪口下。小小的战斗结束了,这个中国兵见敌人全部倒下了,自己也筋疲力尽了,他躺下来想喘一口气,谁知从地上突然冒出一个黑影,对着他的胸膛就是一刀,他一声惨叫,昏死了过去。那个黑影原来是躺在地上装死的日本兵,他拔出匕首,坐在地上,掏出一支香烟抽了起来。黑夜里,香烟的火光一闪一闪。过了一会儿,被刺昏过去的中国兵慢慢地苏醒了,他看到了一闪一闪的火星,咬着牙忍着剧痛爬了起来,猛地扑向那个正在悠闲地抽着香烟的日本兵,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直到那个日本见了阎王,他再一次昏死过去。

  这个勇敢的中国兵名叫李茂林,直到天亮时,中国军队的巡逻人员发现了他,将他抬回城里抢救。

  在句容战斗打响的第二天上午,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在南京的通济门外淳化、上坊一线,与日军的第九师团接上了火。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