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483阅读
  • 1回复

当监管的矛头对准了基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基金无疑是今年市场中的佼佼者。

    上半年低价股、题材股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基金丧失了市场的话语权。相反,在监管层调整了证券交易印花税之后,投资者的操作思路也进行了调整。以价值投资为方向,以蓝筹股为具体目标的“二八行情”再一次在市场中重演了。作为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在下半年的股指飙升中,可谓出尽了风头,也尝到了甜头。

    伴随着股指上涨的,是基金净值的水涨船高。而基金的财富效应又吸引了更多的场外资金的纷纷加盟,就连一些老股民也弃“股”转“基”,成为基民中的一员。基金也在基民的追捧中规模不断壮大。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59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41只,基金总规模为20553.38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33120.02亿元,分别为年初的2.8倍和3.8倍。

    不到一年的时间,基金规模增长1.8倍,如果没有场外投资者的热情,显然是无法达到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基金从自身利益方面的考量,基金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由于基金都是按照其所掌管的基金净值规模来提取管理费的,规模越大,则基金从中获取的利益就越多,因此就有了某些基金为了扩大规模所导致的盲目做大现象,也有了基金在销售过程的诸多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另一方面,基金由于受到契约的限制,在扩大规模之后,无论股指处于什么样的点位,都必须进行建仓,而基金一般倾向于权重股与蓝筹股,反过来基金的介入又进一步“拔高”了指数,造成股指的虚涨。并且,蓝筹股的大涨亦使蓝筹股同样出现了泡沫的迹象,进而放大了市场的风险。

    早在去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仅仅在一个发行日内就募集到400亿元的资金,诞生了此前国内投资基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录。笔者随后在南方日报发表了题为《不能漠视基金疯狂发行背后的风险》的文章,指出基金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其人才储备却略显不足,甚至于有的基金经理一人要代管两只基金;同一公司旗下基金之间的“防火墙”形同虚设,其中隐藏着道德风险等。后来证监会基金部针对当时掀起热潮的基金行业,发文要求
基金公司“面对行业和市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扩张,不贪大求多,坚持量力而行。”

    事实上,基金公司盲目扩张、贪大求多的现象在今年没有丝毫的改观。而基金在造就了蓝筹股泡沫并提升了整个市场的市盈率水平的背景下,证监会于无声无息中暂停了新基金的发行,这一停已超过两个多月。日前,证监会基金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要始终坚持长期稳健经营理念,认真评估其人员储备、投资研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管理水平,努力保持资产规模扩张与管理能力相匹配,避免公司脱离自身管理能力盲目扩张基金规模,维护基金持有人长远利益。

    证监会《通知》的出台,其用意不言而喻,可以说其针对性很强,也在基金业内产生了影响。近日,包括南方基金公司旗下的南方绩优成长和南方成分精选、大成基金公司旗下的大成创新成长和大成蓝筹稳健、东方基金公司旗下的东方精选、华安旗下的两只超过百亿的基金——华安创新和华安策略优选、以及中海旗下刚拆分的优质成长基金等均被勒令暂停申购,因为证监会要求必须严格控制规模。 

    作为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后果可想而知。其实,在证监会暂停新基金发行之后,尽管股指仍然向上爬升了一段时间,但在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撑下,市场最终出现了调整。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市场个股的估值已经偏高,恐怕更重要的是,监管层斩断了机构投资者资金链在其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近期股指连续调整,当监管层又将矛头对准了基金,中小投资者该何去何从不需要笔者来指明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2
基金盲目扩张,赔钱比比皆是

证监会调整太晚,只是股民受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