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亲人的地方便有故乡,那“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场景总像一根牵着线的风筝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每次回到故乡,总会萌发一些感慨。 $k%Z$NSN= 近些年,村里的房子越建越多,越建越高,越建越好,一幢幢美丽的房子掩映在绿树浓阴之中。但在这种表面的繁华背后,却是“空心村”的落寞与孤寂:村里的空房率越来越高,有三分之一闲置着,不少门前芳草萋萋。 sWqM?2g 现在,许多年轻人已不愿守在农村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只留下对故土的思念。“青壮打工去,种田老与妇”。随着青壮年大量离开故乡,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现象较为普遍。有位村民算了一笔细账,最后认定:“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种田的确划不来,除去种子、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拖拉机、收割机的费用,所剩无几。赚钱没有外出打工、做生意来得快。至于国家的种粮补贴,像撒胡椒面一样,每亩才十几元,没有人看得上眼。 L:R<e#kgS 一位对农村劳动力有“断代之忧”的老农告诉我:“现在还好,有我们硬撑着种田,大家有饭吃;再过10年或20年,我们老了、不在了,而年轻人又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到时候,只有喝西北风去!” g0&\l}&%U 近几年,农村使用了一些机械作业,但高负荷的劳动强度仍压在那些身体不好的老人们身上,看到那些苍老而无奈的面孔,我心里感到好痛好痛。农村“新生代”对种田毫无兴趣,“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里“扎根”的愿望日趋强烈。他们对“农民”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加上农业弱势,收益过低,乃至故乡那些匆匆远行的背影,谁也阻挡不住。可以预想到,要不了多久,故乡就会以如此悲壮的方式,荒芜掉我们所熟悉的一切…… (.23rVvnT@ 面对日渐“老去”的故乡,不由发出“将来谁种地”的感叹。 ^3~e/P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