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单大悦城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柜台,黑龙江女孩郭婧选了一具血淋淋的面具戴在头上,笑嘻嘻地问身边的朋友:“你看我够吓人么?”
23岁的郭婧其实并不了解万圣节的真正来历,但她这两天却一直忙着为自己准备合适的“恐怖”装扮,跃跃欲试地准备10月31日晚上的变装聚会。
郭婧告诉记者,自已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的一家出版工作,平日里加班校稿到后半夜是经常的事,有的时候周末也休息不了。
“一个人在异乡打拼挺不容易的,我希望参加万圣节这样的聚会活动,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给自己减减压。”郭婧说。
万圣节为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近几年,万圣节“狂欢”在中国的年轻人中也日渐流行,但更多的人是将过节当作玩乐的理由,用以减轻快节奏的生活压力。
在北京的各大商场、超市和批发市场,万圣节服装、道具、面具等各种血腥、逼真的恐怖装饰被商家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在淘宝网上输入万圣节等关键字搜索,万圣节服饰就有2.4万件。网站中一家居服饰店的店主告诉记者,随着万圣节的临近,店中的万圣节斗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销售了5000多件,过节气氛可见一斑。
民俗专家曹保明表示,万圣节等“洋节”在我国盛行符合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潮流,但目前很多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已经被消费大潮抽空。
“作为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中孩子们戴上面具手提杰克灯挨家挨户要糖果的传统,在中国并不多见。相反,万圣节等洋节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些疯玩的借口,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节日,举办一些聚会活动,借此将工作中的烦恼暂时放下。”曹保明说。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付诚说:“在我国喜欢过洋节的都是一些‘80后’,他们正处于事业‘爬坡期’,‘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的现状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住房压力、子女教育、职场竞争等问题。”
实际上,不仅上班族压力大,大学生和准职场人也面临着就业压力。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王鹤,也希望通过报名参加学校的万圣节活动来暂时抛却找工作的烦恼。
“我想去参加的就是面具舞会,扮演一个吸血鬼。”王鹤说,“临近毕业,自己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想珍惜在校园生活的最后一点时光,利用万圣节晚会的活动,让自己‘装神弄鬼’,好好疯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