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宇 S-\wX.`R1
-Wmb
M]Z
伴随着十八大“建设文化强国”的福音,辛集市城东佃士营敲起欢庆锣鼓,各界人士争相传告:老中医冯禄琦历时十年创建的“百草书院”开馆了! KI#v<4C$P
这是一座精微的艺术殿堂,冯禄琦节衣缩食,投资50多万元,在他一亩大的庄园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走进丈八门楼,四壁名人书法石刻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放眼北望,正房三层起脊飞檐,红砖灰瓦,俨然一座王府宫殿。两廊通天玻璃屏风内,依墙镶嵌着汉、晋、唐、宋、元、明、清、民国、当代几十位著名书家的碑刻,被誉为“中国黑”的花岗石明光锃亮,青灰色的镌书龙飞凤舞,全长184米、173块石刻一字长蛇阵环绕于三面长廊,恰似玉带束腰,美轮美奂。四合院的照壁下,雕满了形态各异的万寿图,就象芦沟桥的狮子,难以胜数。大院西侧,是一条南北贯通的绿化带,石栏内一道小溪清流翻滚,金鱼畅游。春有牡丹,夏有彩荷,秋有兰菊,冬有梅竹。水泵一开,廊顶瓦当上瀑布飞泻,宛若水帘,循环缭绕,浇灌百花。登上北楼大殿,但见两层大厅内,到处是名人字画,仿古墨迹。一排排大书橱,诗书画论应有尽有;一方方多宝格,古董玩器琳琅满目;一套套木雕家俱,与石雕“玉带”交映生辉。可谓处处有艺术,步步有景观。 KC; o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60多岁的乡村郎中,何以有如此绝技,平地造出一座人间天堂?笔者几经采访,发现了他的一些从艺渊源。一曰胆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只有完小文化的冯禄琦当上了民兵连长,文 革伊始,从北京遗返回乡两个黑帮,一个是原傅作义的作战参谋,其书法精妙绝纶;一个是中国第一届法科毕业的律师,其文章、绘画超凡入圣。有胆有识有心的冯禄琦,主动担起了“管制黑帮”的任务,对他们明批暗保,村里召开批斗会,事先向他们通风交底;监督劳动改造,对他们百般呵护,晚上则偷偷登门学艺,这两位老人成为他的启蒙老师,一生福星。 C4PT(cezR
二曰勤奋:冯禄琦天分聪明好学,善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用学到的古文,攻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数年后竟修炼成一方名医。他将串乡艺人请到家里,学习捏面人,其面人艺术应邀赴省表演。他效仿古人舞剑悟书法的故事,玩枪弄棒,曾在刊物上发表三篇武术论文。其书画艺术更是精益求精,文 革时期,他临摹的毛泽东诗词手迹能以假乱真,绘制的仿古《八破》与实物维妙维肖。他还研习篆书,精于篆刻,辛集数百位文人墨客中,几乎都有他的艺术印章。 [ /*;}NUv
三曰执着:早在1998年,他就开始用斧凿在大青石上搞试验,未达预期效果,又加老伴突发脑溢血,中断了他的碑林梦。在他精心调理下,老伴渐渐康复。其间,他发现了一种理想石料——花岗石。但该石坚如玛瑙,人工斧凿难动分毫。他又试验用磨玉人的电磨头雕磨,终获成功。2002年,冯禄琦的“碑林宏图”正式启动。自此,他白天坐堂应诊,早晚加班两小时,在地下室设计制作。刻石首先要有资料,他搜集、购买了数以千计的历代名人书法蓝本,并在花岗石上复制。为了保持古帖的原貌,他先用复印机一张张成倍放大,再用双钩法拓在石面上。有的字迹模糊,复印效果差,便利用平时练就的临摹技法,用手工依样平行放大。选帖需独具慧眼,有次他从朋友手里借到于右任草书文天祥的《正气歌》,便连夜拓在石碑上。后经反复揣摩,发现字迹苍白无力,缺少大家风范,根据多年临帖经验,他判定是赝品。于是再寻真迹,重新拓改,空费了一个多月的气力。花岗石硬如钢板,磨头旋转数圈,只能雕出米粒大的微痕。他愣是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百折不挠,一点点、一笔笔磨下去。每天两小时业余时间,只能磨成三、五个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春节初一上午应酬亲友外,十多年来,从未间断。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镌耕不止。炼字不息,磨坏了六台电磨机,报废的磨头足有几大箱…… S]%,g%6i
精美的碑林,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光者,党政群文欢腾雀跃,交口称赞。 F-o?tU
“这家民居艺术填补了辛集乃至河北的空白,必将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断言。 Xl2g Hh
“这座碑林艺术含量极高,雕刻与原作如影随形,工程之巨令人难以想象!”书画界权威人士惊叹。 k kD#Bb
“这些宝贝中国稀少,河北难找,咱小地方了出了大圣人!”老百姓如是说。 3'6 UvAXFH
目睹一方方壮美的石刻,耳闻一声声由衷的赞誉,笔者心潮澎湃,当场赋诗一首: R#ZJLT
十年磨一剑,淬艺鞘出锋; w[l#0ZZ
匠心集古墨,万世镌芳名。 />I5,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