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678阅读
  • 0回复

爱也有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1-10




上周刚读完一本厚厚的《亲密关系》,断断续续地花了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亲密关系》表面上是讨论爱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展——结束”的过程,但是它更多地也讨论了一个人从童年就开始的心理成长过程,用大量经过实际测量而得出的例子进一步讨论了基因和后天环境对一个人个性的影响和塑造。

刚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我是长长地舒了口气的:老天,终于看完了,太不容易了!沉淀了一个星期之后,在这个安静得只能听到手指敲击键盘声和窗外呼呼的风声的夜晚,我终于可以沉下心来谈论一下它,谈论一下它给我的冲击和震撼,谈论一下它给我的教导和真知,谈论一下它给我心灵的慰籍和洗礼。

我想,我希望,这一篇文字也同样能给追求幸福的亲密关系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所以会摘抄一些原作者的话,都是我认为非常容易理解,也非常具有操作性的片段,所以如果你有时间,就慢慢看下去吧。

一、依恋类型的分类

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在童年的时候(甚至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件,除了会影响我们成年后的个性,更加会塑造我们在亲密的两性关系里的反映类型(专家说叫依恋类型)。

根据作者的描述,我很快知道自己是典型的焦虑矛盾型(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型的反应仅仅限于亲密的两性关系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索性把作者判别不同类型的问句摘抄过来,供各位对照自己:

1、我感觉与别人接近相对容易,依赖他们以及让他们依赖我都感觉自在。我不会常担心造人遗弃或别人与我太接近。

2、与别人接近会让我感觉不太自在,完全相信别人是很困难的,也很难让我依赖别人。如果有人靠得太近,我会紧张。如果爱侣让我过于亲呢,我会不自在。

3、我发现别人并不愿意像我一样走得过于亲近。我常担心我的伴侣并不是真的爱我,或者不想和我在一起了。我想完全地与另外一个人融为一体,而这一欲望常常会把别人吓跑。

看完这三个问题,你的第一直觉认为哪一个更像你呢?先选定一个,再来看后面的名字及其介绍吧。

第1种类型叫安全型,这是大部分人的依恋类型,这种人能够容易地建立健康的感情关系,并且他们的感情关系通常读容易很幸福。

第2种类型叫回避型,他害怕亲密关系,所以通常都表现为在亲密关系面前退缩不前,他很容易对别人产生猜疑的情绪,不容易建立亲密的关系。

第3种类型叫矛盾焦虑型,就是他渴望建立亲密的两性关系,但是这关系一旦建立,他就随时担心这种关系会意外中止,因此表现得过分紧张和依赖。

当然,要提醒的一点是,这种依恋类型的确从我们童年开始就形成了,并且就是小时候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候形成的定式,但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尤其是第2和第3这种不是很健康的依恋类型,只要有一段健康的安全的感情关系,就完全可以得到纠正,并且是很容易的。

如果你知道自己原来是这个样子,很多问题都会得到缓解(需要注意的一点:不是解决),当有些情绪再次发生,你起码已经知道它的根源来自哪里,你该怎么去面对和克服它。

二、我们会爱上谁?

有个发生在台湾的小故事。

说有个男孩子爱上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为了打动姑娘的芳心,他给她写了700封信,请求她嫁给他。最后姑娘真的嫁了,但是她嫁的是那个送信的邮递员。

故事揭示的道理很简单,我们会爱上那些离我们近的人。

初次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我忍不住欢呼雀跃,老天,那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让谁爱上我们,只要经常去他面前晃悠就行了——看似很荒谬的论断?但其实它是有科学根据的。

我们会与那些离我们近的人成为朋友,并且你见到某人的次数越多,你喜欢他的程度就越深。比如提前给你看两张照片,他们都是陌生人。看完之后的第二天,照片里的人和其他一群人同时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更喜欢这群人的谁呢?当然,你会喜欢那个看过照片的人。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对他熟悉一些。

这就不难解释在一些教销售人员如何将东西卖出去的书里,使劲强调要多点出现在客户面前,尽量地保持与客户的频繁联系——原来同样有“熟悉的就是喜欢的”潜在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我一直反对把人当动物一样去研究,而完全忽略作为一个有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和复杂的情感能力的人的多样性,但是在这本书的作者的研究里,我的确发现了一些让人惊讶的事实,那就是:那些两地分居而最终分手的恋人们,其实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交往成本太高了——而不是单纯的爱的消失——所谓的距离产生美是有限度的。


--------------------------------------------------------------------------------




三、男人和女人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有本很出名的书,我在十几年前就曾经看过。那本书的名字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那本书的作者大概就是把男人和女人作为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来讨论。

而在《亲密关系》这本书里,作者完全推翻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观点,把《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看作是一本娱乐性质的书,并且在书里多次提到《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观点之荒谬——当然,他是用实例来证明的。

《亲密关系》的作者认为,男人和女人相同的地方远远多于不同的地方。根据研究,吸毒的男人和女人的数量几乎一样多,有虐待倾向的男人和女人数量同样很接近。当我们在讨论男人普遍的大男人主义的时候,经常忽略这种“大男人主义”背后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以为那是男人本身的主观意愿。

男人里有情绪激进者,有中庸者,有懦弱者,也有卑鄙者。可是这些个性特质在女人里同样存在。再进一步说,有男GAY,但同时也有女LALA。同样一种心理和感情需求,男人需要,女人也同样需要,在很多需要上,他们没有任何本质的不同。

还有,一个身心健康的男性,是必须具备一些女性特质才能更好地创造幸福的生活——比如感性,比如善于语言和情绪的表达。同理,一个身心健康的女性,也必须具备一些男性的特质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比如竞争,比如逻辑推理等等。

经过心理学家大量的调查,一个绝对的女人和一个绝对的男人(即林黛玉和武松)组建的家庭是不幸福的(而事实上他们通常也互相的不喜欢对方),最幸福的家庭是一对同时具备男人和女人特质的“双性人”组建的家庭。

总之我初步是接受了作者的观点,或许女人接受了作者的观点的其中一个好处,是不再习惯性地把自己想象成弱势群体,还有就是不再以为男人和女人是彻彻底底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因此不能沟通。

四、到底相似而爱,还是互补而爱呢?

网络上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找个跟自己相象的人,还是找个跟自己互补的人呢?记得几个月以前,我还曾经和一个朋友在网上就这个问题热烈地讨论,最后当然是没有任何结果了。

心理学家经过对很多案例的研究来告诉我们说: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跟自己相象的人的。

那些在个性和爱好上比较接近的夫妇,最后白头到老的可能性更大。而那些一开始是互补的夫妇,如果在后来的生活中没有磨合出相似的地方,他们最后十有八九是以分手告终的。

原因很简单,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跟自己像的人——这也就不难解释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主人养的狗通常也跟自己长得像的现象。

五、在亲密关系里非常容易有的几大错误思想(尤其是女性)

1、“心有灵犀”很重要——彼此真正关爱的人应该能够直觉地知道对方的需要和偏好,而不需要被告知。如果我不得不告诉我的伴侣我想要或者需要什么,那说明他的对我的爱还不够。

2、伴侣是不会变的——一旦事情变得糟糕,就只能那样了。如果爱人伤害了你一次,他还会再次伤害你。

3、每一次性生活都应该完美——如果我们的爱情纯洁,每一次的性生活应总是美妙且令人满足的。我们应该总是渴望并为性生活做好准备。

4、男女总是不同的——男性女性的性格和需要非常不同,很难真正了解对方。

5、好的关系顺其自然——不需要做些什么来维持一个好的关系。人们在一起要么彼此和谐,注定幸福,要么不是。

嘿嘿,各位朋友,检视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思想,如果有,就赶紧改掉吧,因为那是不健康不成熟的想法。

六、怎样交到知心的朋友?

有一个词语叫做“自我表露”。

男人们之所以很难交到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要求他们必须要像个铁人一般坚强,必须像英雄一般冷漠。他们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因为自我表露的程度太低而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

同理,女人之所以容易交到知心的朋友,是因为她们很容易自我表露,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她们的朋友,从而拉近了她们与朋友的关系。

因此我觉得,男人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呵呵。

很多时候,男人一生可能只有一个知心的朋友,那就是他们的伴侣。所以一个没有伴侣的单身男人是很容易有孤独的情绪的,再多的朋友都不能代替。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鼓励男人向他们的同性朋友倾诉苦恼,那么他们将不再孤独。

七、怎样让你的爱情保持到白发苍苍?

很简单,努力地把你们的爱情变成友伴之爱。

爱情有三个成分,激情+亲密+承诺。

缺一不可。

爱情也有很多层次,电影《苦月亮》里,男主人公对美丽的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为之发狂。但这种感情在他们同居两年之后化为乌有——他这叫虚幻的爱或肉欲的爱。

还有种爱情叫浪漫之爱,即程度高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它是喜爱和迷恋的结合。人们总是会为浪漫的爱做出承诺,但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承诺并不是浪漫的爱的典型特(会销保健品)征,比如夏天的一场韵事可以非常浪漫,即时双方都知道等夏季结束的时候这场爱也将消失。

第三种是友伴的爱,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交流和分享伴随着对关系的充足的投资,双方努力维持深度而长期的友谊。这种类型的爱会集中体现在长久和幸福得的婚姻中,虽然年轻时的激情已渐渐消失。

世界上最完美的爱是圆满之爱。也就是说当亲密、激情和承诺都以相当的程度同时存在时,人们体验的是“完全的”或称做圆满的爱。这是许多人都在寻求的爱,但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这好象减肥一样,短时期是容易的,但很难长久坚持。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www.173huixi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