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井: R tR5ij1
相传汉时这里是一个十几户的小村,刘秀走国至此,井里蛤蟆很多,欲饮战马而不成。从此更名为蛤蟆井。由于这里是古县城到保定的必经之路,过往客人很多,许多来此投宿定居。大家和睦相处,被誉为“和睦乡里”,遂改“蛤蟆”为“和睦”,称为和睦井。 r`THOj\cM
东柳科、西柳科: ?Q< o-o;B
相传刘秀走国被追曾藏在此处柳棵里(柳丛中),后在柳棵东西各建一村,故称东柳棵、西柳棵。后演变为东柳科、西柳科。 $=?CW(
抬头村: CS:mO|
相传汉时刘秀走国至此,见前面有一城池(安国城),勒马止步,抬头观望。故有抬头望古城之说,故名抬头。 =DhzV
D
红旗营: ^r7-
|
相传汉时即有此村,刘秀走国在此屯兵,因在半夜起营,故更名为黑起营,后按谐音改为黑旗营。1959年人民公社化时,将黑旗营改为红旗营。 |Q'l&Gt6
石槽李家庄: J:YFy-[w(
相传早年此地有一石槽,水满鱼现,水干鱼去,人皆奇之。汉刘秀走国至此,曾用此石槽饮马,后建村落。因李姓居多,遂称石槽李家庄。 @Ik@1
撒马营: +U%U3tAvs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至此,因被追赶,撒马逃跑,遂更名为撒马营。 4}~zVT0'~
孤马营: H@uCbT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途经此地,独剩一匹战马,遂得名孤马营。 z'G~b[kG4n
都大营: u,d@oF(=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在此堵挡了一阵追兵,故名堵挡营。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演变为都当营,光绪(公元1908年)后又改为都大营。 2{!^"iW
试炮营: +;}XWV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在王庄营安装抛石炮,到此村试炮,遂更名为试炮营。 -n-rKN.T
王庄营: f8Xe%"<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在此安装抛石炮,遂称王庄营,后改“装”为“庄”,称王庄营。 ;!CYp;
_
草帽庄: 9*@K l`\
相传西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将草帽丢于此处,后为其走国留名,该村遂名草帽庄。 8G>;X;W
伴当营: }
a(x
L'F
相传西汉时此地为一村。刘秀走国时,骑马至此,马被绊倒,遂称绊马营。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改为半当营。光绪后(公元1908年)改“半”为“伴”,称伴当营。 QDRgVP
倾井: GY
D`
康熙《束鹿县志》记载:“相传后汉光武帝次河北,过此,三军渴甚,无汲具。光武命军士以手搬之。井忽倾欹,泉水溢出,至今砖瓦倾斜,如隧道然。”故名倾井。 ;plzJ6>
东谢村、西谢村: N|,6<|
相传汉时此地有东西两村,刘秀走国至此,两村百姓招待甚善,刘秀连声道谢,各村按其方位称为东谢村、西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