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154阅读
  • 1回复

乡镇村名称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14
位伯: UXk8nH  
原名北位伯。相传战国时,晋文公大将智尧封为伯(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俸食于此。因南有南位伯,故称该村为北位伯。清光绪(公元1785年)时去掉“北”字,称为位伯,沿用至今。 IfXLnD^||  
南智丘: fp![Pbms.  
据《束鹿县志》记载,战国时大将智伯葬于此地。因村建于智伯墓南,故名南智丘。清光绪时改为南智伯,后又改南智丘,沿用至今。 Z%OSW  
范家庄: 4!}fCP ty  
据束鹿县志载,元代耿恭死后葬于此地,有姓范者为之守坟,后定居建村,遂称范家庄。 A^p $~e\)  
石碑: /l$noask X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石碑。因该村北临元左丞耿焕姓氏墓碑,故此得名。(现墓碑尚存) |b3/63Ri-0  
四、与金宋交兵相关 V_W=MWs&+  
军齐: ]VYl Eqe  
相传金宋交兵时,宋军曾在此集凑齐。后有人从山西、河南等地迁此建村,遂取名军齐。清康熙时,更名为军西,光绪时又改为军齐,沿用至今。 S8)awTA9  
马章、李章、孟章、刘章: NJtB;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即为一村。因宋兵曾在此扎过营帐,该村又位于营帐之北,故更名为北帐。后改“帐”为“章”。1937年按村内马、李、孟、刘四条街,各分建为村,按村姓氏多少,分别命名为马章、李章、孟章、刘章。 I3 x}F$^  
等报:  xBG1up<z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即为一村,宋兵在军齐集结凑齐后,曾在此等探马回报,故名等报。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改为董保,光绪后(公元1908)又改为等报。 rzBWk  
东大陈、西大陈: Csc2yI%3  
相传古时此地即为两村,金宋交兵时,曾在此设一大阵,因两村分别位于该阵东西,故更名为东大阵、西大阵,后改“阵”为“陈”。遂称东大陈、西大陈。 Y) t}%62  
北大过、南大过: Rt:PW}rFf  
相传宋时此地即为一村。金宋交兵时,常大批兵马经过,遂改为大过。后在水灾部分户南迁,建南大过。此村按方位改称北大过。光绪时(公元1875—1908年)南北大过合称大过。后又分开。 TQ2Tt "  
马兰: zuPH3Q={  
据传,金宋交兵时,有一马姓在此圈地养马,人称马郎。立村后称为马郎村。后演变为马兰。 \4p<;$'  
东良马、西良马: e#OU {2X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为一兵马营,经常有大量马匹在此放牧训练,向各地输送良马,故称良马场,后成村落,称“良马村”,元时分建两村,按方位分别称为东良马、西良马。 5~"=Fm<uD  
六郎营: w9PY^U.Y3e  
据束鹿县志记载:“六郎营相传宋将杨琼行六,尝屯兵于此。”故此而得名。 >SGSn/AJi  
留双营: x+TNF>%' D  
相传金宋交兵时,曾在此留下两个营盘,故名留双营。 0?h .X= G  
大营: pq&c]8H  
相传唐时此村名桂林乡。金宋交兵时,宋兵屯军于此,扎大营,遂改名大营。 Mk9 kGP%  
四七营: +{w& ksk  
相传金宋交兵时,该地驻宋兵二十八营,后该地建村,称二十八营。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改为四七营。(四七即二十八)。 9,c>H6R7  
五、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关 uU\iji\  
和睦井 ,`7GI*Vq  
相传汉时这里是一个十几户的小村,刘秀走国至此,井里蛤蟆很多,欲饮战马而不成。从此更名为蛤蟆井。由于这里是古县城到保定的必经之路,过往客人很多,许多来此投宿定居。大家和睦相处,被誉为“和睦乡里”,遂改“蛤蟆”为“和睦”,称为和睦井。 B&$89]gs|  
东柳科、西柳科: NR[mzJv  
相传刘秀走国被追曾藏在此处柳棵里(柳丛中),后在柳棵东西各建一村,故称东柳棵、西柳棵。后演变为东柳科、西柳科。 N+V-V-PVk  
抬头村: H= y-Y_R  
相传汉时刘秀走国至此,见前面有一城池(安国城),勒马止步,抬头观望。故有抬头望古城之说,故名抬头。 y d$37G|n  
红旗营: N_ DgnZ7*  
相传汉时即有此村,刘秀走国在此屯兵,因在半夜起营,故更名为黑起营,后按谐音改为黑旗营。1959年人民公社化时,将黑旗营改为红旗营。 zLn#p]  
石槽李家庄: ,RHHNTB("  
相传早年此地有一石槽,水满鱼现,水干鱼去,人皆奇之。汉刘秀走国至此,曾用此石槽饮马,后建村落。因李姓居多,遂称石槽李家庄。 n{yjH*\Z  
撒马营: o_N02l4J)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至此,因被追赶,撒马逃跑,遂更名为撒马营。 QE}@|H9xs  
孤马营: } R/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途经此地,独剩一匹战马,遂得名孤马营。 KE3v3g<  
都大营: '~cEdGD9H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在此堵挡了一阵追兵,故名堵挡营。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演变为都当营,光绪(公元1908年)后又改为都大营。 WE7l[<b  
试炮营: UiEB?X]-l'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在王庄营安装抛石炮,到此村试炮,遂更名为试炮营。 %% >?<4t  
王庄营: C/Z"W@7#;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在此安装抛石炮,遂称王庄营,后改“装”为“庄”,称王庄营。 z} \9/`  
草帽庄: <FK><aA_i*  
相传西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将草帽丢于此处,后为其走国留名,该村遂名草帽庄。 t;1NzI$^  
伴当营: fytx({I .a  
相传西汉时此地为一村。刘秀走国时,骑马至此,马被绊倒,遂称绊马营。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改为半当营。光绪后(公元1908年)改“半”为“伴”,称伴当营。 ~Iu09t|a  
倾井: h5gXYmk  
康熙《束鹿县志》记载:“相传后汉光武帝次河北,过此,三军渴甚,无汲具。光武命军士以手搬之。井忽倾欹,泉水溢出,至今砖瓦倾斜,如隧道然。”故名倾井。 YBO53S]=  
东谢村、西谢村: %dU}GYL_  
相传汉时此地有东西两村,刘秀走国至此,两村百姓招待甚善,刘秀连声道谢,各村按其方位称为东谢村、西谢村。 tVcs r  
六、其它有趣的地名来历 .2P?1HpK  
仁慈: ZD{srEa/a  
据《束鹿县志》记载,此村原名为“不打寨”。相传明时一新任县官,到此查看陈案,发现这村从未有杀人放火之事,遂改村名为仁慈。表示村民慈善、仁义。 Ttj5% ~  
东朗月、西朗月: 'x0t, ;g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名狼穴,因“有数狼在东西两处籍草为穴,故名狼穴,两村按方位称东狼穴和西狼穴,清嘉庆时(公元1796——1820年)雅化为东朗月、西朗月。 HW G~m:km  
辛集市各村镇的名头来源起始大都来源于宋金交战、安禄山时期居多。也有包含了刘秀走麦城时候的一些文人故事。 S_CtE 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河北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3-1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