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 虫 病
绦虫是猫的一种很常见的内寄生虫。虫体呈带状,由头节、颈和许多体节组成。某些种类只有一个体节,而有些种类有几十、几百以至更多的体节。绦虫营寄生生活,它们的成虫一般都寄生在各种动物的肠内,很少寄生在胃、肝、胆管和体腔内。它的幼虫常寄生在动物的脏器组织中,只有胚胎阶段在外界环境中经过一个很短的时期。生活史需要经过宿主的更换。头节供虫体附着于宿主的肠粘膜之用,是虫体较细的一端,略膨大,呈长圆形或球形。某些种类的绦虫,可利用吸盘附着或以吸沟嵌在宿主的组织上。也有一些种类的绦虫,其头节的吻突上有排列成1圈或2圈的小钩。当虫体附着于宿主时,便以小钩深刺于宿主的组织内。在头节之后有不分节的颈部,它是连接头和体节部分的,是绦虫的生长带,新的体节即由颈部逐渐形成,因此距颈部愈远的体节就愈老。一般靠近颈部的体节,其宽度大于长度,为未成熟的体节。继续生长发育变成方形,为成熟体节。在虫体之末的体节却为长度大于宽度,是孕卵节片。绦虫无消化系统,以整个体表的渗透来吸取寄生肠道内的营养成分。绦虫的生殖系统非常发达,均为雌雄同体,每一个体节均有独立的生殖系统。
1.主要危害猫的绦虫 寄生猫的绦虫有很多种,如阔节裂头绦虫、链状带绦虫、中绦虫、双殖孔绦虫、犬豆状带绦虫、曼氏双槽绦虫等。猫为其中大部分种的终末宿主。但对链状带绦虫则为中间宿主。
(1)阔节裂头绦虫:寄生于猫、犬等动物小肠内,偶而寄生在猪小肠内,在人体中寄生、散布也甚为普遍。第1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由成熟虫卵钻出的钩球蚴在第1中间宿主体内转变为原尾蚴。第2中间宿主是各种不同的淡水鱼。在它们的各器官及肌肉内形成的双槽蚴,已具有吸钩及链状。当猫或其他终末宿主吃了生的或未经煮熟而带有双槽蚴的鱼时,便被侵袭而染病,幼虫的头节便吸附在终末宿主的肠粘膜上,并逐渐增长连续的体节。据报道,该虫每天可以增长30个体节,经3周后,便可开始排卵。其主要致病作用是由于成虫的吸钩损伤终末宿主的肠粘膜,因而容易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由于虫体吸收宿主的大量营养,因而造成终末宿主的营养不良现象。当虫体大量聚成团时,还会部分或全部地阻塞整个肠道,造成肠梗阻和肠破裂。同时虫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进入终末宿主的血液后,引起终末宿主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对幼龄猫的影响和抑制其正常生长发育。患猫往往发生恶性贫血、消瘦甚至死亡。
(2)链形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而中间宿主有猫、犬、猪等动物。当猫等中间宿主吃了被链形带绦虫的体节和虫卵污染的饲料或直接吃了含有这种侵袭源的人粪后,被吞食的虫卵在中间宿主内受到消化液的作用,便发育成猪囊尾蚴,猫或其他中间宿主因而得了猪囊尾蚴病。猫得了这种病所受的危害,主要是在感染初期六钩蚴沿着机体移行时,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在一般情况下,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成熟后的囊尾蚴致病作用,主要决定于他们的寄生部位。当寄生于脑部,可能引起功能障碍,出现神经症状;当寄生于肌肉时,则致病作用不明显。
(3)中绦虫:散布较广,蜱是它的第1中间宿主,鼠类是它的第2中间宿主,猫是它的终末宿主。
(4)双殖孔绦虫:散布也广泛,中间宿主是跳蚤及犬毛虱,猫是它的终末宿主。
2.诊断 对绦虫病的诊断,主要靠从粪便中找到排出的脱落节片,一般外观多为黄白色,形如芝麻粒大。如用显微镜则可确诊。
3.治疗 口服驱虫药是最有效的办法。药物有吡喹酮,该药效果较好,毒性小,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每天1次,连用2~3天。硫酸二氯酚,它对多种绦虫有效,毒性小,每千克体重每天50~100毫克,分2次投服。氯硝柳胺(灭绦灵)对多种绦虫有效,毒性小,每千克体重100毫克,1次口服。
4.预防 注意割断中间宿主对猫的传染途径,是预防猫感染绦虫病十分重要的措施。因此饲料鱼或肉应该煮熟后喂。当身体发生消瘦,临床又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应注意检查粪便是否有绦虫节片和虫卵,并及时驱治,环境彻底消毒。
[ 此贴被中国移不动在2008-03-02 16:5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