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鹿岩,也叫三丘古洞。束鹿,地名,即今河北省辛集市,三丘古洞是束鹿县原旧治旧城的“旧城八景”之一,今已废。按康熙版束鹿县志(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撰)卷一地理卷“古迹”中载“束鹿岩在县治(今辛集市新城镇村)北四十里三峰耸峙,方兴腾览云‘外隘内广,可容千人’。有线路通天,号为三丘古洞,为旧城八景之一,今仅存土丘云。”另外康熙版束鹿县志卷一地理卷“乡村”中记载“三丘村”(今仍有三丘村,在辛集市旧城镇村北3里,新城镇村东北40里处)时,有如下注示:“邑庠生周于德今七十五岁,云幼时会见丘之基址,周围可五六亩,高十余丈,其上平顶,可亩余,历为滹沱水所齧,仅存培塿耳。昔居人傍得一瓦长二尺许,阔尺许,亦尝得砖甚大。或云有洞口通旧城十字街井,一线通天之说殊属土人附会。” ZJcX-Z!\
另附古人关于束鹿岩的记载及诗歌:(注:1处的游记见于康熙版束鹿县志卷十艺文志) BI%~0Gj8
1,(清)朱之义 {hOS0).(w7
束鹿岩距县四十余里,在旧城外东北隅,舆记邑乘具载其名,刘使君官于兹土,将及两期,庚戌(注:1670年)仲春之望,风日清和,政形无扰,载洒连镳,往寻故迹,雪后尘清,麦苗楚楚,断堤疏柳之间,沙雍土阜在焉,盖五十年前为滹沱河水湮没(注:应为1622年滹沱河晋州涅盘村决口入束鹿冲毁县治旧城),古来名胜事类沧桑大都然也,是日也,弓矢既具,搜猎弗举,礼有之,毋漉陂池,勿焚山林,使君之仁,何必赋驺虞也。分韵赋诗以纪斯游。 #"c'eG0
春当二月花生辰, 日霁风和柳未匀。 _:NQF7X#ug
雪后麦青千陇列, 烟笼村树几家人。 :zo5`[P
政简行游出郊北, 束鹿岩寻旧城侧。 OO?N)IB@
传闻空洞石门深, 滹沱河水沙淤塞。 1yz%ud-l
使君登眺匪徒然, 揽辔询耕度陌阡。 :4)x
临风把酒邮亭畔,① 父老呼随簇锦鞯。 V:j^!*
一望平原多兔稚, 不为春田无发殪。② ks phO-
旌旗拥迓近黄昏, 溶溶皓魂悬天际。③ E<tR8='F
注:①邮亭:驿馆,递补送文书投止之所。 ②发殪:放箭射死。 ③皓魂:指月。 NwOV2E6@OW
2,束鹿岩在县北,外隘内广,可容千人。一名三丘古洞。 Eo^m; p5
黄丘在县南。《地形志》:枭阝县有黄丘。晋永和七年,后赵石琨自信都救石祗于襄国,冉闵遣将孙威拒琨于黄丘,琨败却。或以为即此丘也。又县有青丘、牛丘、驰丘、灵丘,与黄丘共为五丘。 6q'Q?Uw^
3,束鹿岩又名三丘洞。 "(W;rl
(明)苏致中 ,6MJW#~]
三邱山下有岩阿, 乘兴登临感慨多。 ha;fxM]
石榻荒凉留断藓, 碧窗虚静锁烟罗。 Hmm0H6&u
春来有客窥丹灶,② 仙去无人烂斧柯。③ Xu~N97\G
对景忽思王子晋,④ 玉箫吹彻浪仙歌。 'MX|=K!C
注:①三邱古洞,即束鹿岩,在县北四十里,三峰耸峙,据《方舆胜鉴》记载“其岩外狭内广,可容千人,有线路通天,俗号为三邱古洞,后农人耕种,渐就平坦,今已无存。 ②丹灶:道士炼丹的灶。 ③烂斧柯:传说晋王质入山伐木,见童子数人弈棋而歌,因置斧听之。童子予一物如枣核,含之不饥。不久,童子催归,质起视斧柯已烂,既归,去家已几十年,亲故殆尽。 ④王子晋:传说中的古仙人。 VI9rezZ*
三 丘 古 洞 !%}n9vr!}\
(明)王宗彝 Oq% TW|a#
中峰高耸两过低, 不断岚光翠欲迷。 'OTZ&;7{
毓秀曾生申与甫, 凝云常见散还栖。 :4 z\Q]
雨余万窍烟争渡, 风静千般鸟乱啼。 ^Os }sJ*5S
投老归来无别事, 登临几度费攀跻。 3QZm
*.
/"
三 丘 古 洞 Qp[
Jw?a
(明)童 潮 OAiW8BAe
逶迤城北道, 突兀见三丘。 p),*4@2<
露青荒苔古, 烟罗小洞幽。 (y?F8]TfM
窗寒闲药白, 路杳接瀛洲。 E0 VAhN3G\
多少寻芳客, 题诗纪盛游。 _kRc"MaB
三 丘古 洞 u59l)8=
(明)黄子嘉 p{_*<"cfYn
平原西望远山微, 城北荒丘势独巍。 {R63n
洞口不开仙客隐, 云低疑有雨龙归。 JW><&hY$"
中涵清淑扶舆气,① 外耸苍茫碧落晖。 fnr8{sr.2Z
有路通天何处是, 登临怀古思依依。 6
%aaK|0
注:①扶舆:亦作“扶於”、“扶与”,此为盘旋升腾貌。 OESKLjFt
三 丘 古 洞
B*}]'
(明)王 伟 %U}6(~
隐隐三丘洞, 遥看翠几重。 VHqoa>U,*
虚明秋月白, 阴翳晓云封。 jK/FzD0-
岚气侵衣润, 林光泼眼浓。 7neJV
登临情不极, 鸣鹤响高松。 "|J6*s
三 丘 古 洞 ct|0zl~
(明)李引之 4yqYs>
四望平原不见山, 三丘雄镇北城关。 gloG_*W
洞中仙子人难遇, 岩上藤罗手可攀。 z]hRc8g}d
曲径晓晴松顶翠, 幽林夕照鸟志闲。 &R.5t/x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