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座小桥,传说春秋时有两只仙鹤在这里“对舞”,忽然化为凤凰,腾空而去,于是这座桥就叫凤凰桥了。
凤凰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鸟王,它集鸟类的一切美好于一身,但它并不存在,这个传说就形象地表明凤凰不过是鹤的化身罢了。所以,人们赞美凤凰,情之所钟,却在仙鹤。
鹤属大型迁徙性涉禽,世界上曾经生活着33种,但到目前已有18种灭绝,还剩15种,我国就有丹顶鹤、白枕鹤、白鹤、赤颈鹤、白头鹤、灰鹤、黑颈鹤和沙丘鹤等8种,其中丹顶鹤是鹤中的“美女”。它高高的青腿,润白的体羽,褐颊红顶,姿态秀逸,举止文雅。居必雄雌相随,翩翩起舞;翔则一鸣冲天,直上云霄。栖息于洲渚,饥食鱼螺瑶草,渴饮琼泉清水,被人奉为“天禽”。
《列仙传》上说,费子安好道得仙,每过江夏辛氏酒馆,必巨觞酣饮,数年不付酒资,然辛氏毫无吝啬之意。一次,他乘酒兴,用橘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说来奇怪,这只黄鹤,只要有人来饮,就从墙上飘然而下,蹁跹起舞,盘旋婉转,曲中音律,以致招徕酒客蜂拥而至。仅十年,辛氏家资巨万。一日,子安又来,取笛吹弄,顿时,白云缭绕,画鹤飞来,子安遂跨鹤而去。
辛氏在黄鹤飞升之处建楼,名为黄鹤楼。
唐朝诗人崔颢曾来黄鹤楼一游,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是说的这件事。
因为鹤举止优雅,有君子风度,所以,自古很多人都爱鹤 。
爱鹤达到痴迷程度的是宋代诗人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无妻无子,以养鹤植梅自娱,人称“梅妻鹤子”。每逢他游湖登山,家中来客,他的鹤群就直飞青天,边飞边鸣,报告消息。他马上回来与客人把酒吟诗,醉醺醺地欣赏鹤舞梅林,恍如人间仙境。
彭城张子翼在云龙山设亭养鹤,特邀苏轼去欣赏,苏轼羡慕地说;“你隐居的乐趣,就是当朝皇帝想跟你换一换位子,恐怕你也不肯吧!”兴之所至,遂铺帛挥毫,写下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
那时,曾有《相鹤经》之类的专著,可见民间养鹤之盛,只要体会一下“鹤立鸡群”和“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情景,就足够让人眼热的了。
但是,元、明、清以降,直到民国,鹤的命运,不幸而被崔颢所言中,真的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了。
原来,自古就有“焚琴煮鹤”的粗鲁卑鄙的莽汉,为了个人的一点利益,逞一时之快,修弓矢,制线弩,扛火铳,对“奋六翮以高翔,俯冠喙以渔鲤”,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的仙鹤狂杀滥捕,即使高飞万仞,深藏苇丛,也难逃“昼游江湖,夕调鼎俎”之灾。以致,元代以后的历史文献中再也难找有关鹤的诗文和记载了。只有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陈恭尹在《岁暮登黄鹤楼》中发出一声哀叹“莫怨鹤飞终不返,世间无处托仙翎”。
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严重,到1980年,一次国际会议的调查报告说,中国仅剩20对丹顶鹤了!尤其让人吃惊的是日本竟在1935年,抢先“注册”,将丹顶鹤奉为他们的“国宝”,这是丹顶鹤故乡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
人们爱鹤,却无鹤可爱,鹤已如凤凰,成为中华民族空想中的图腾。只能看画家虚构的“松鹤同春”或“龟鹤遐龄”一类的画面,怅婉唏嘘。
1982年,国务院规定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在全国开展爱鸟活动,并制定了鸟类保护措施和法规,把鹤类定为一级保护动物,在黑龙江的扎龙、贵州草海、江苏盐埠、江西鄱阳湖等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众多鹤类繁殖点。
现在,我国的丹顶鹤已发展到上千只。在保护区上空,从悠悠白云深处,人们常常看到,像浮出一排排芝麻粒般的小斑点,迅速向滩涂移动,一会儿就飞临人们头顶。看清楚了,一字横排的仙鹤,一律伸颈向前,双足后挺,悠哉游哉翱翔高空;一会儿,又像盘旋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近来,许多园林和 公园,陆续开辟了“鹤苑”或“观鹤亭”。周末,我在保定莲池看到许多孩子围观仙鹤“对舞”,动情地唱着那个女孩留下的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她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沼泽,再也没有回来)。“.......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来,为她诉说?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飞过......”(河北日报0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