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288阅读
  • 3回复

话说吴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6
— 本帖被 垂阳紫陌1314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8-04-06) —
话说吴钩0
图片:
[删除]



        吴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据考证,它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冶炼技术已到了青铜时代。由于诸侯混战,烽火四起,兵器的品种日益繁多,于是一种似剑似刀,又非剑非刀的兵器———吴钩诞生了。

    吴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唐代学者严师古注《汉书·韩延寿传》上说:“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又云“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刀弯。”从现在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变为一浅沟形,故名钩。不过,其形制像刀、剑一样,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个人的习惯爱好,打制出不同的钩器。明代人茅元仪《武备志》说,长钩多双手使用,短钩多左右手各持一钩,或另一手持其他兵器,相互配合使用。此外还有单钩、双钩、鹿角钩、挠钩、虎头钩等。据说吴钩招数毒辣、变幻莫测。格杀时,有“遇钩见血”骇人之称。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

    吴钩由于出招奇诡,处处有杀机,令敌手防不胜防。备受志士侠客的垂青,携之不离左右。历代诗人对吴钩赞咏不已:“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张载)”;“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鲍照)”……最脍炙人口的是大诗人李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自幼喜欢剑术,崇尚那些武艺高强,义行天下的侠客义士。诗中描绘侠客手持明如霜雪的吴钩,雄姿英发的形象,正表明他不愿皓首穷经,欲建奇功伟业的心迹。

    另一位诗人李贺在《南园》中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他先说男子为什么不带吴钩,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但他又说去凌烟阁功臣榜上看看吧,又有哪个书生能够封侯呢?抒发了他虽渴望施展抱负有所建树的满腔热忱,但由于受家讳之累,未得士第,终生落魄,抑郁不得志。所以最后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鲁迅在《淮风月谈·豪语的折扣》说,仙才李太白的善作豪语,可以不必说,连留长了指甲,骨瘦如柴的鬼才李长吉也说这样的大话,简直是毫不自量。可是鲁迅又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处可以走。表示了对这位“诗鬼”的深切同情。

    近代,人们提起“吴钩”,已不再看重它武器价值,而衍化为常备不懈,时刻准备奔赴战场的象征。有人写道“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1965年,叶剑英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写了一首同名诗,说“持久重读罢,眼底吴钩看不休。” (《河北日报》06,12,1)
[ 此贴被垂阳紫陌1314在2008-04-06 19:49重新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4-06
清代河间府有名的大侠窦二墩就使一虎头双钩,打遍天下无敌手,皇帝的鹰犬黄天霸都惧他三分。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04-13
学习了......
辛稼轩词中也有"吴钩"一词,可大多解释为"代指宝剑",不知是否正确......
不想说话,是因为无话可说。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04-13
又长知识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