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凡夫俗子总是不甘寂寞,寂寞时便感到无聊,是因为没有养成寂寞的习惯,假如人能够养成真正能够忍耐寂寞并安于寂寞,乐于寂寞,并以寂寞为终身益友的人,才能通过寂寞之路透过寂寞的氛围之外,从而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间的一切。 &=`6- J
古来圣贤之时,皆从寂寞中来,人类思想的凝聚,人格的升华,都来自寂寞的沉淀,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单独跑到雪山上去枯坐六年,耶稣成道之前要到西奈山去独住四十昼夜。西方国家哲学家中,斯宾若莎甘于魔镜的寂寞,尼采甘于病痛的寂寞,等等太多伟人无不是甘于寂寞。中国自颜回以下,贤哲之中,甘于陋巷布衣的寂寞者更多,皆是在寂寞中找智慧。所谓“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中国儒家的主张。 p4M7BK:nf
书本中固然能够找到知识,但真正的智慧在于心如止水时的自悟悟人。心不变就是定境,心如止水内外明澈,若想修炼次功夫,若非甘于寂寞时没有用的。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开始了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2X!!RS>qg
一般人越是寂寞越是往人多的地方钻,甚至想用身体的接触抚慰寂寞的空洞,殊不知最后会搞得心灵混沌,肉体麻木,更是觉得像在古墓中千年的幽灵,孤孤零零,凄凄切切,冷冷清清。 z;+LU
6V
不如从现在开始,寻找寂寞,爱上寂寞,找一个寂寞的机会,或在深夜的床上,或在向晚的天空里,或在空旷的原野,或在汪洋的海边,或在林间的树下,或在深山的梵刹。。。先让自己寂寞下来,然后如佛陀般像自己发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想怎么样?我是个人,人应该如何?我一如何?。。。。 MR-cO Pn
然后全心全意付诸行动,做自己想做的人。 cNvh2JI
一个人能够寂寞,能够爱上寂寞,甘于寂寞,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