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350阅读
  • 12回复

嘹亮“军歌”诞生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8-02
向前,向前,向前! l_,6<wWp  
f lt'~fe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ZkY[5  
$-<yX<.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jEA|rd~}  
k0TQFx.A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K1- RJj\L  
fG{3S:TQq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i~*6JB|  
MJa` 4[/  
  我们是善战的队伍, ,mz7!c9H^a  
"#iO{uMWb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sDauFn  
TJB4N$-}A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永远抵抗, _ozg=n2(  
eKU4"XTk  
  直把那日寇驱除国境, /nEK|.j  
Oi{J} 2U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UWdqcOr  
tCGA3t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UF@.  
?9?o8!  
  抗战的歌声多么嘹亮。 , 10+Sh  
;Rm';IW$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iTF%}(  
v "[ <pFj^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敌人的后方。 n7zM;@{7  
aJc>"#+ o  
  向前,向前, -^8OjGat  
:_+U[k(#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Y^|15ek  
K9 K.mGYc  
  向华北的原野, Yk*_u}?#  
XXQC`%-]<i  
  向塞外的山岗! V9%9nR!'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4-08-03
顶-------------------------------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4-08-03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4-08-02
i2\CDYP  
1948年郑律成与妻子丁雪松在平壤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8-02
G:MQ_tfr&  
老乡 公木在创作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8-02
rrZ'Dz  
军歌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8-02
礼堂进行专场演奏,公木被邀参加。当时既未宣布谁写词,也没说明谁作曲。公木后来回忆道:“那时我们从不计较名利,在台下听听,听完就走了。也没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有多么了不起。” vLM-v  
2>inyn)S  
  1941年8月,延安举办“五四青年节”征文活动,共征集稿件150件。《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被评为音乐类甲等奖。 "=9)|{=m  
<U""CAE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发展为人民解放军,八路军的番号撤销。1946年,《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在不同年代也稍有变化:1939年原始歌词版本里“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一句,在1949年的版本中变成为“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在1964年拍摄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攻入上海的解放军战士脱口唱出的是“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现在人们熟知的军歌版本则为“mao泽dong的旗帜高高飘扬”。最初手稿末句为“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1949年版本则为“争取min zhu自由,争取民族解放”,如今的歌词是“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8-02
“军歌”词曲作者 ==~ lc;  
+*$@ K'VL  
  当初均未署名 @X#e  
PvS\  
  “声为乐体,诗为乐心。”公木在窑洞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了大气磅礴的歌词。郑律成谱曲也很“神”。本来谱曲需要乐器,但那是物资匮乏的年月,延安的条件很艰苦,公木回忆郑律成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楂桌子踏步转悠。意识到我在带着笑意注视他,他就走出窑洞,躲到崄畔或爬上山坡去‘创作’。制谱似乎比作词更费斟酌些,他经常用鼻音哼哼同一个调儿,征求我的意见……”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写成此曲的。郑律成一首一首唱给公木听,并高兴地说:“给词作曲,如同为虎添翼。”公木说:“为虎生翼,不是一句好话。”他笑道:“不管它。咱们的虎,是吃日本鬼子,吃反动派的虎。生了翼,更凶、更猛、更厉害,有什么不好?” 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琢磨,9月初,《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编曲始告完成。 m?<5-"hz  
qg8T}y>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谈及《八路军进行曲》的创作,郑律成曾说自己是受到《大刀进行曲》的启发,但这里与整体音乐形象的表现因素如八度音程的上下跳进、坚定果敢的音调与音型模进、同音重复等形象的结合来看,已不是“大刀”的形象,而是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挺进形象了。 k #/%#rQM  
rh(77x1|(G  
  1939年冬天,《八路军大合唱》由鲁艺音乐系油印成册,并由郑律成亲自指挥,在中央大礼堂进行专场演奏,公木被邀参加。当时既未宣布谁写词,也没说明谁作曲。公木后来回忆道:“那时我们从不计较名利,在台下听听,听完就走了。也没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有多么了不起。” s|C4Jy_  
ZRoOdo94  
  1941年8月,延安举办“五四青年节”征文活动,共征集稿件150件。《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被评为音乐类甲等奖。 0bR})}a+Yg  
AW`+lE'?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发展为人民解放军,八路军的番号撤销。1946年,《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在不同年代也稍有变化:1939年原始歌词版本里“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一句,在1949年的版本中变成为“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在1964年拍摄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攻入上海的解放军战士脱口唱出的是“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现在人们熟知的军歌版本则为“mao泽dong的旗帜高高飘扬”。最初手稿末句为“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1949年版本则为“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如今的歌词是“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