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589阅读
  • 1回复

52家公司基金资产跌破面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7
— 本帖被 神聊 执行加亮操作(2008-07-07) —
  去年规模暴增,加上股票市场迅速下跌,使得基民的亏损情况严重,基金公司面临着有行业发展以来最严重的“道德危机”。

  截至6月30日,6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只有8家公司的基金份额低于资产总值,也就是说,以份额加权平均,只有8家公司的基金净值没有跌破面值。52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出现亏损。

  以2008年6月30日的上证基金指数(3491.271,-28.11,-0.80%)2736点计,去年牛市中2007年6月30日的3836点,也就是说,去年6月30日以后投资者购入的基金基本都是亏损的。数据显示,2007年年中非货币开放式基金的总份额为11259亿份,而到今年6月30日已猛增到21067亿份,这说明到今年上半年末,46.56%的基金份额高于目前的市场点位入市,近半数新入场投资者面临亏损!

  基民吃大亏,新基遭冷落

  眼下的投资者对基金望而却步,新基金的发行因此遭遇“滑铁卢”。据统计,5月份新成立的13只新基金平均募集金额只有8.53亿元,而5月基金新增开户数仅有10.7万户,2007年8月最火爆的时候月新增开户数则为天壤之别的511.80万户。

  截至2007年末,我国基金账户数已经突破了1亿户,83%的基金投资者是2006、2007年新入市的,尤其是2007 年进来的投资人占到64%。

  而自从上证综指轻松击穿3000点以后,一直企盼“政策大底”能托住市场的投资者们陷入了绝望。“抱团取暖”的基金在大跌中也难以独善其身,之前中证网有调查显示90%股民在今年业绩做亏,那么基民亏损比例又是多少呢?

  持有人普遍亏损黑名单

  天弘、万家、益民80%以上份额亏损

  华夏、嘉实、博时、大成半数份额高位入市遭亏损

  通过万得数据计算,记者将去年二季度末与今年一季度末各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做一比较,简单地计算出了各家基金公司亏损基民的比例。

  将去年二季度末和今年一季度末的份额进行比较发现,天弘、万家、益民三家基金公司份额猛增98.8、87.9%和87.6%。由于基金管理规模实际上是下降的,即使剔除拆分、分红因素,三家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份额亏损比例仍很有可能高达80%以上。

  份额规模排在前五的基金公司华夏、南方、嘉实、博时、大成五家基金公司中,华夏、嘉实、博时、大成四家基金公司最近三个季度基金份额递增比例均位于50%附近,说明上述四家基金公司50%左右的份额是下半年高点入市,即半数基民不幸遭遇亏损。

  另外,南方基金情况稍好,亏损比例仅为21%,即大部分南方基金客户仍然保持账面盈利。

  最后,今年一季度的份额较去年二季度减少的也有11家基金公司,分别是汇丰晋信、建信、国海富兰克林等基金公司,上述基金公司在去年下半年指数处于高位时并没有选择大比例拆分或分红,虽然短期内基金规模未能得到有效放大,但却使得公司基民整体获利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基金公司。

  分红、分拆是“罪魁”

  各家基金公司持有人亏损比例相差如此之大与每家基金公司在去年下半年时市场处于泡沫之巅的营销策略不无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是基金发行的“小”年,由于监管限制,新基金的审批发行明显放慢,并且,自9月华夏复兴发行之后,A股基金基本停止。与监管层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基民的投资热情却不断上涨,甚至出现基民为了购买基金通过银行渠道或基金公司“找熟人”“走后门”等状况。

  一边是基民的投资热情,一边是基金公司急于扩大规模,“争食”地盘,即便在管理层停止新基金审批、最高规模限制等政策背景下,基金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另辟蹊径”进行了大规模的持续营销活动。

  除了常规的营销活动之外,2007年最为“风靡”的营销模式当数“大比例分红”、“拆分”等等,市场人士认为,2007年各大基金公司大比例分红和拆分刺激了基民的“贪小”心理,使得基民不断地在高点时把资金投入市场。

  据理财周报统计,整个2007年229只非货币开放式基金共分红475次,其中有5只基金分红超过10次。

  在2007年下半年,沪深300(2741.852,-18.76,-0.68%)指数从4000点向6000点进发的时候,各大基金公司的分红和拆分公告令人目不暇接,很多基金的规模因此短时间内从几亿迅速膨胀到几百亿。

  不过理财周报统计数据也显示,去年下半年60家基金公司中只有汇丰晋信、信达澳银、诺德等6家基金公司没有进行分红和拆分的持续营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这些公司对客户资产风险的管控能力和负责精神。

  基金规模与风险的悖论

  基金公司的收入来自于基金管理费,即基金规模越大则收入越多,因此大多基金公司都有扩大基金规模的冲动。

  显然,在强劲的牛市中,分红等简单的营销活动就可以有效地让基金规模快速扩张,而在凋敝的熊市中,分红基本上对基金规模没有什么刺激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基金分红分拆几乎销声匿迹的原因。而何时分红、为什么分红就成了考量基金公司职业道德的一个依据——是成全客户资产的安全,还是成全基金公司的收入。

  “持有人利益致上”被大多数基金公司奉为第一要旨,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却是大相径庭。

  如果说基金业绩还有不可控和不确定性,可以作为基金公司提供的回报不够理想的借口,但是经营管理思路、营销战略却是直接体现公司长期经营目标和短期利润的取舍。

  经历过熊市或者完整的市场周期之后,才能体现基金公司的不同内在文化、经营理念、长期短期目标的平衡等等区别。相信在经历过市场格局的重新调整之后,投资者更能寻找基金公司的差异,利用天然制度优势的开放式基金,实现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理财周报 
1条评分
神聊 辛币 +5 - 2008-07-0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7-08
1条评分
SYSTEM 抢到沙发 奖励辛币 + 3个 - 2008-07-0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