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河北省会石家庄的下属一个城市--辛集。和华北地区的大多数小城市一样,既有着古老的历史,可又不怎么出名。新垒头镇(过去叫新垒头乡)是辛集下的十几个乡镇中的一个,有着大约四万人的小镇,梁达就出生在这个小镇的一户普通工人家庭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姚明曾经在自传里说,青少年要么选择普通的中小学,要么上体校,梁达属于后者。因为身高的缘故,十岁的那年,也就是1980年,辛集新垒头乡的体校篮球教练刘凤堂就相中了梁达,从此就走向了篮球这条“不归路”。在家乡的体校,没什么基本攻的梁达在刘教练指导下,几个月就打上了体校主力。1986年,省里的教练陈健慧眼识得明珠,把梁达吸纳进省体校,顺利进入河北青年队,也算是天资聪颖,或者说是机遇好, 1989年的6月梁达进入河北省一队,是当时河北省队的最年轻的球员,同年底获得球队的主力位置。在当时河北的功勋教练陈道宏、马积海带领下,河北队是那时的劲旅,梁达195的身高,速度快,突破犀利,是球队一把摧城拔寨的利器,在当时的专业联赛里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1991年冬天,梁达被选进国家青年队,随队出1992年征亚洲青年锦标赛,表现优异,获得亚洲青年锦标赛最佳球员的称号,名声大噪,很快就被选进国家集训队备战1992年的大学生运动会,最终以国手身份随队拿到大运会篮球比赛的第三名,这也应该是2001大运会第二名之前的最好成绩。 GN=-dLN
\(`,z}Ht _
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后,河北队出现变故,教练陈道宏入伍执教空军队,球员也各奔东西,有的南下广东讨生活,还有随教练去空军效力。1994年,梁达因胃病退出国家队,本来是球队小字辈的梁达突然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升格为球队元老,在即将开始职业化篮球的前夜,河北篮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ZL+46fj
5O]eD84B
JVq`v#8
1996年2月,在美国闯荡三年后,河北球员马健回到祖国,一心想为国效力的马健多次在媒体表态非常希望和国家队征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甚至找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篮协的领导和国家男篮主教练宫鲁鸣(这就是中国的国情,马健估计要羡慕死姚明了!)表达要为国出力的决心。在当时的官僚机制下,马健必须要履行代表河北队参加乙级联赛等等一干比赛。马健突然出现,给河北男篮注入一剂强心针,也让师弟梁达等人有了打上CBA的机会。马健为河北找赞助商,又为河北招来一个210的美国大学生外援,但是莫名其妙的被篮协以不知道虾米理由毙掉,给马健、梁达等人的冲击CBA的梦想抹上不详的阴影。在四川举行的那届乙级联赛,从一开始就充满诡异的气味,当时和篮协合作的国际管理集团从开拓市场出发,非常希望大都市上海和西南体育最火爆的四川能进入CBA,甚至亲自给四川成立俱乐部。而河北是几只有实力冲击CBA球队中唯一没有外援的,因为他们的外援根本就没过的了注册关,很多当时的体育报刊都或明或暗的点出,这次比赛是篮协做的局,就等着马健、梁达等河北球员来宴客。河北依靠两大国手的强劲实力杀到半决赛,对手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