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647阅读
  • 7回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9-1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9-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二:勤俭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明君尧看到有人挨饿受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大禹治水数过家门而不入,他们拥有天下但是生活却十分俭朴,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为天下人作出崇尚俭德的表率。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也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勤俭”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名言警句: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9-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三:敦亲
        敦亲,从狭义上说就是厚爱父母双亲。《诗经·小雅·蓼莪》篇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意思是人人由父母所生,在长大成人之前,也由父母所养,享用的一切物质生活的基业也由父母所创,因此,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敦亲,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伦理道德行为。儒家一向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周易》说:“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说:“家齐而后国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原则。

相关名言警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9-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四:诚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孔子有一个高徒叫曾参,一天曾子之妻欲出门,幼子要一起去,其妻不答应,孩子哭闹,妻子就哄孩子说回来后会宰猪做肉给他吃,孩子不闹了。妻子回来后,看到丈夫正在磨刀,问他为什么,曾子说要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惊慌失措,说当时不过是为了哄孩子而已,不要当真。曾子回答,如果孩子从小就在哄骗、欺骗中长大,将来成人后是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家长要说话算话。于是,曾参履行了他妻子对孩子的承诺。可见,诚信既是一种人格修养,又是一种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因此,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基。

相关名言警句: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轻诺必寡信。——《老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5-09-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五:廉洁
        古人云:“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经过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熠熠生辉。一代青天包拯、海瑞、于成龙恪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贬,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为国为民,直言敢谏,始终如一,他先忧后乐的精神,廉洁奉公的节操,对时人后人的影响都很大。刘鹗曾说:“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相关名言警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9-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六:贵和
        古人云:“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万事以和为贵”。和即和谐、统一,即相互支持、宽容、感恩。一个“和”字,包含了和气、谦让、体谅、互尊等。“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事主张“和衷共济”,共事讲究“和睦相处”,待人注重“和蔼可亲”,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也因“和”而美好。但要做到以和为贵,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唯有宽容,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消融心与心的隔阂,才能创造和谐。历史上有不少靠一颗宽容之心创造“和为贵”的千古佳话,廉颇负荆请罪,将相终成刎颈之交,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将相和”的典故。“以和为贵”,铿锵有力的四个字,闪耀着中国传统智慧的灵光。

相关名言警句: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9-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七:重义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不仅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孔子也曾说过:“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又说:“见得思义。”(《论语•季氏》)意思是说,利益是人希望获得的,但是不能见利忘义。而见到可以得到的,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这就是是古人崇尚的取之有道,见利不忘义的道理。

相关名言警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9-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八:好学
        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据《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与之同朝的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西汉的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缝隙里的一缕烛光读书。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凿壁借光”,更不必模仿“悬梁刺股”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相关名言警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转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