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黑幕”:基金经理赚钱实在太容易
阴影总是和阳光结伴同行。尽管基金公司被认为是国内资产管理行业透明度最高的,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阳光背后的阴暗交易。各种违规交易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也在同步“进化”。
阳光下的“黑幕”
“工作压力大,手中掌握着这么多钱,诱惑那么多,不动心思是不可能的。”上述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基金经理们来说,具有如此“便利”的环境,又处在这样“宽松”的监管环境中,赚钱实在太容易。
确实,随着基金实力越来越大,往往举手之间就能决定一只股票的生死,至于轻易拉抬股价更是不用说。各种见得人、见不得人的买卖也就络绎而至。
上市公司增发,需要股价配合,也需要机构去认购捧场,于是上市公司高管们四处到基金公司游说,并私下许诺一定的好处。“于是在正大光明的旗帜下,交易就成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事情可以说是相当隐蔽,因为机构参与增发本就很正常,如果公司基本面过得去的话,参与就更名正言顺了。
“如果经常有人找你,让你帮忙接盘,然后给你分成,即使能拒绝一两次,但是找的人多了,恐怕也难免心动。”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私募和基金经理可能私下就是好朋友,帮个忙并不难,或者通过中间人达成协议,让基金在高位接盘,帮助其顺利出货。
“监管实在太难了,几乎不可能顾及到。”一位券商基金研究员指出,在掌管的基金建仓之前,泄露一些信息给家属或者亲属,甚至自己用别人的身份证炒股,别人怎么可能知道呢?除非做得太明显,这都基本上不可能被查出来。
处罚太轻
由于国内基金业仍然非常年轻,基金经理这个群体也并不算庞大,而且由于背景的相似性,很多基金经理之间以前就是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有相当的私人友谊。彼此形成的各种小圈子经常联络,互通有无是经常的。在建仓之前彼此打个招呼,互相关照一下,在业内也是司空见惯。
即使第一个被爆出来的基金老鼠仓,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唐建,其事发也存在偶然性,乃是被别人揭发而最终被查处的。否则,凭借着任职期间不错的基金业绩,这个老鼠仓可能越养越肥。
在过去的一波牛市中,“基金公司盈利状况改善了,但公司原先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职业教育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从而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留下了伏笔。”深交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监管力度不够,也导致了基金黑幕的猖獗。比如对于第一个被揪出来的老鼠仓唐建,虽然没收了非法所得,但是证监会也只是给了一个终身市场禁入的处罚,仅此而已,根本没有受到刑事处罚,甚至其所在公司都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深交所的报告也明确指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被查处的案例并不多,说明司法和执法因素是导致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