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313阅读
  • 8回复

[[原 创]]东朗月村/ 高房广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1-08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加亮操作(2016-01-14) —
                          
                              高  房  广 播
]mJAKycE%  
     1970年前,村里没有电,没有先进的舆论宣传工具和科学的信息沟通渠道,人们使用着一些原始的传播方式,来开辟舆论宣传阵地和拓展信息传达渠道,高房广播,就是那时候常用的一种方式。
    高房广播,就是把一批人员组织起来,编派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按预先设定的方位,分别站上一处房顶,把需要通报、传达的内容,通过一句一句的高声呼喊传达到全村村民。这是当年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舆论传播方式。
    高房广播的小组,一般每组由三至四名人员组成,人太多了,呼喊时容易出现声调不齐;人少了,呼喊时就有可能声音较小,都会影响收听效果。三、四个人一个组,或许是一个较优化的组合。
    高房广播,一般都是在晚饭后开始进行,因为那个时段,人们大都回到了村子里,多数人都在家中,这就最大限度地聚集了收听的人群,再就是晚上噪音较小,收听效果会更好些。
    为了保证高房上地呼喊声能覆盖到全村每一个角落,每次进行高房广播时,都要在全村不同的方位,选好几处较高的房子,再把参加人员编好小组,由第一组拿着预先写好宣传内容的纸稿,找来一盏桅灯照着亮,按着纸稿上写好的词句,齐声高喊一句,第二组听到后,再高喊着重复一遍,然后再由第三组、第四组依次重复呼喊完这一句后,第一组再呼喊第二句,依次循环呼喊,把预定的内容呼喊一遍后,一般还要再重复呼喊几遍,为了使人们对宣传的事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行文至此,忽然记起我上小学时参加的一次高房广播,那天吃过晚饭,我们几个同学按照预先的约定,在村里的大街上集合,然后分成了四组,我和马向前、还有一个同学共三个人为一组,我们这一组所占的地点,就选择在在马向前家,并迅速登上了他家北屋的屋顶,(现在那一处旧房子还在,但已划分到马向京名下。),其他同学也分别按确定的方位,找了一所较高的房子,并都站了上去。紧接着,一递一句的高房广播就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就在村子里的夜空中响了起来,我想,那天晚上,全村的人都听到了那充满童声稚气地呼喊。
    当年的高房广播,一般都是由村里的小青年们义务进行,有时候,学校高年级的学生也被组织起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时至今日,那些年深岁久远的往事,已经成为了模模糊糊的记忆。
:'^dy%&UB  
+2k|g2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1-08
   好啊纪实
UC头条、大鱼号“辛集越战老兵”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1-08
上小学时有一天晚上老师领着我们几个同学在一户人家房顶上喊过什么。具体情况记不清了。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1-09
高房广播的喇叭,用的是生火炉拔火的烟囱。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6-01-10
辛集亍里那时都是每户家里装了一个小喇叭,大队有事广播,家家能听到,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1-10
安小喇叭是不是要晚一些? kfECC&"  
~]+  jn  
内容来自[手机版]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01-10
回 竹枝诗 的帖子
竹枝诗:安小喇叭是不是要晚一些?
内容来自[手机版]  (2016-01-10 09:47)  h65j,v6B  
(7,Awf5D~  
安小喇叭是1971年,一户一个。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6-01-14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