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1) ,f?#i%EF&
0K3FH&.%
N2&aU?`e
建国初期,在战争和灾难中挣扎了太久的人们,终于迎来了和平建设时期,人们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fKwJFr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描述,在不断的渲染中植入了人们的信念之中,成为了富足与美好生活的神话性标志。人们就这样宣扬着,向往着,期盼着...... =w A< F
在这几个美好的神话中,电话算是最早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Mty]LMK
上世纪60年代初,突然的一天,一根长长的、细细的铁线,从河庄公社的院里拽了出来,向南延伸,一直拉到了东朗月村里,这—— 就是一条神奇的电话线。 C6"!'6 W
开天辟地第一回,东朗月村里有了电话。 J#V`W&\,6
这一部既新奇、又神秘的电话,就安装在村里的大队部里。 -N\{QX1Yd
那是一部黑色的磁石电话机,配置着两只大个的干电池,揺几下电话机上的摇把子,然后拿起那只话筒,一端对着耳朵,另一端对着嘴巴,就可以和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相距遥远的人讲话了。 w78Ius,
从此以后的30多年间,人们一次次的摇动着这部电话机上的摇把,通过那一根细细的铁丝,“嗯、嗯”,“喂、喂”的呼叫和应答着,联系着远远近近的地方和四面八方的人们。 K[sM)_I
那时候,电话是稀有资源,只有重要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才有资格配备。1990年以前,河庄公社(乡)的交换机(人们称为分机),只有两条线路连接旧城邮电分局总机的,再就是连接着本公社(乡)内的8个行政村,8个社(乡)直单位和一个公社(乡)办公室,这些单位也就是分别只有一部电话机。 N~>?w#?J
村里有人要打一个电话,须先到大队部去,再找到管理人员,然后用那部电话拨通公社的交换机(分机),再由分机接线员转接到旧城邮电分局的总机,总机再接通县邮电局的话务台,然后再通过一个又一个接线员的一次次转拨、续接,直到连接上你要呼叫的那个单位的电话,电话那头如果碰巧有人值班,再紧忙着去喊你要找的那个人,待把人找来后,如果整个线路上,各个中转环节没有中断链接,这两个电话之间就可以通话了。 ['km'5uZ^
通话完毕,放下听筒,再揺一下摇把,就是向整个线路上发出了一个结束通话的信号,各个交换台的接线员赶紧收线计费,然后再去转接下一个正在等待转接的电话。 el|t6ZT*
其实,那时候要打通一个电话,是非常不易的事情,有时候,一个长途电话,半天、甚至一天都接不通。 }2c}y7B,_
电话,距离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还相当遥远 …… /#G"'U/
Bh' vr3|
'fAD Dh}
eBAB7r/7
a3c4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