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 的 故 事
Rcx'a:k
白面馒头,在我们这里长形的叫做卷子,圆形的叫馍馍。
在那贫困的年代,白面馒头,是人们一年都吃不上几顿的美味食品,白面大馒头,就被赋予了富足美好的象征。
随着漫长历史的演变,白面馒头,成为了亲朋间迎来送往的馈赠礼品,演变成了某些重要礼仪中的图腾标志,成为了人们奉献神佛必备的贡品。
I?B,rT3h
礼尚往来的礼仪馒头——
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备有那种方形的簸箩,一般为柳条编制,漆成红色,两个一套,稍大一点的为体,略小一点的为帽。
每逢走亲拜友,先蒸一锅馒头,装满一簸箩,再把那个小一点的簸箩往上一扣,用一块配套的方布一包,往胳膊上一挎就上路了。这一簸箩馒头,就是拜访亲友的馈赠礼品。
虽然只是一簸箩馒头,但在赠送和接收时,都是有讲究的,赠送时,簸箩里的馒头要装填成双数。亲友收取馒头时,不能拾完,要给来者在簸箩里留下“压底馒头”,也讲究“留双不留单”。
到亲戚家参加婚礼,我们这里称为“吃卷子”。每一家都挎着一簸箩馒头前往,主人家接收时,就从每个簸箩里收取几个馒头(2至8个),其余的还让本人拎回去。挎着簸箩“吃卷子”的习俗,直到1980年前后才渐渐消逝。
p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