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爷系列》的艺术魅力
我以极度兴奋的心情拜读了杜兴占先生的小小说《三爷系列》中的大部篇章,深深为三爷的形象所感动,三爷似乎与我年龄相仿,有些相同的经历和遭遇,但又比我开朗、达观而活的有情趣。与我心灵相通、意气相投,好像是我的一位莫逆之交的老哥们儿。所以我读三爷的故事很上瘾,看完上篇,想着下篇,篇篇迷人。这就让我不得不叹服老杜《三爷系列》的艺术魅力了。
首先,老杜的小小说很“好读”,通篇都是乡音俚语,浓浓的故乡亲情,其内容植根于现实生活,其细节真实而独特,情节引人入胜。老杜似乎深谙小小说密笈,他懂得怎样写才新、奇、巧,让读者一看,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有人说老杜是位奇人、怪人,我却认为他是个“平民”,因为小小说界的权威人士杨晓敏先生说:“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小小说作家首先要有平民意识,以平民的视角写作,以平民的心态表达。”试问不是平民怎能做到这些?事实也正是如此,相当年,他的高干父亲说:“家里总得留个看家的,守摊儿的,你就留下来吧…..。”“就是父亲这句话,把我深深地植于故乡的大地上了。”父亲还说:“在农村一样有建树、有作为。”后来证明了父亲的预言。我们在他的《浓浓故乡情》里可以看到他扎根农村,和老乡们一起摸爬滚打,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身影,同时,他也历练成一位百事通的新时代农民和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情形,让我想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铁凝说:“小说,长篇关注的是命运,中篇要重视故事,小短篇关注、抓住的是场景。”如果你认真地审视老杜的《三爷系列》,你就会心潮澎湃地欣赏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们家乡风云变幻的一幕幕动人画面:它涉及到鲜血淋漓、战火纷飞的战争;家破人亡、啼饥号寒的大饥荒;红旗飘舞、号子震天响的大跃进;诡谲莫测、人妖混杂的历次运动;还有近30年来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的社会奇人怪事……。他巧妙地塑造了“三爷”这个典型人物,让人物活跃在这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老杜说:“我要把农村里所有的稀罕事、风土人情、村民的喜、怒、哀、乐都集中在三爷身上写出来。”从而,演绎出许多光怪陆离、沁人心脾的故事。
可见他的小小说大都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人和事刺激了他写作的冲动。而且,他对生活的认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生活的碎片经过他的想象和整合,在他的小小说中就变成了另一个模样,承载了他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附着在他重整的生活中,闪烁出了光芒。我们知道,没有思想的小小说绝不是好小小说, 同样没有细节的也不是好小小说。细节从哪里来?还得从生活中来。所以说,老杜的小小说,大都是智性的写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每写一篇小小说,都有一个寻找的过程。
这就是老杜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对世界的感悟和认识。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是谁?上帝就是广大的读者群;谁看了老杜的小小说不是由衷地笑呢?!
无疑,老杜的小小说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在直观的美感之外,若从深层的审视,可以在三个方面去衡量:
1、宏观审视:即小小说的主题、内涵和思想高度,也就是小小说是否经得起哲理的推敲。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爷在1960年》、《三爷照相》,每当读到这两篇小小说,我就好像回到了那些苦难和坎坷困顿的年代。
《三爷在1960年》写了浮夸风造成人为的饥荒,“低指标,瓜菜代”饿死了多少人?好好的年景,因为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而“丢、烂、糟”。甚至过春节了,三爷家都没东西下锅。从没偷过人家东西的三爷想到了偷……。人的天良就是这样被扭曲的。这是时代的悲哀!
《三爷照相》 :那时,日本鬼子正疯狂“扫荡”。用刺刀押着村民到据点去照“良民相”。三爷半路逃跑,左腿被鬼子打了两抢,痛得昏了过去。还是被拖到据点照了。乡亲们把三爷抬回来,滴滴鲜血洒了一路。那年月哪有钱治伤?三爷从此就拐了。
后来, 在那不忘阶级苦、牢记民族恨的年代,三爷给青少年忆苦思甜,“良民相”成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谁知到了“文革”,“良民相”又成了三爷要变天当汉奸的罪证…..这篇小小说如实地记录了抗日战争年代的民族屈辱和“文革”的荒谬。可以垂之后世,作为殷鉴。
作家韩小蕙说:“写作是生命的外在体现,真情铸就的字句犹如声声啼血,把心交给读者,宛如火中的凤凰再生。关心社会,讴歌时代风云。剖析内心,强调社会批判。”老杜恰恰是这样写的,立意鲜明而深挚,含蓄隽永。
2、中观审视:即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矛盾焦点的设置等戏剧性、技术化的处理是否精当。
我认为老杜的《三爷艳遇》、《三爷误入情人谷》和《三爷宴婿》写的文采飞扬,脍炙人口,引人入圣,让人气恼无名、哭笑不得、痛定思痛,陷入深沉的求索。
《三爷艳遇》写三爷仗义勇为,以为从一伙歹徒中救了那个胖女人,谁想她竟和骗子是一伙,把他新买的电车骗走了。
《三爷误入情人谷》写三爷在“ 巍巍青山作屏障 ,潺潺溪水情意长 。谁家窈窕浣纱女, 情人谷里会情郎。”诗情画意的诱导下,步步陷进重重骗局,先是卖劣质胶卷的帅哥,又有送吻的靓妹,还有看了三爷身份证,以曝光绯闻来要挟诈钱的摄影爱好者。最后一段更精彩:“挤挤攘攘等车的人群, 忽然,一双柔软细嫩的手从背后捂住了三爷的双眼,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刘师傅,猜猜我是谁?” “谁?快松手。”三爷懵了。这是谁的声音,既熟悉又陌生,会有谁在千里之外和我相遇,开这个玩笑,应该是个很熟悉的人。要不怎么还知道我姓刘?
三爷的脑子像车轮飞快地转着,就是想不出来是谁。
三爷假装恼怒地说:“我不认识你?快松手,我可生气了。” 捂着的双手松开了。
三爷转身回头看,心里咯噔一下,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三爷并不认识。
女孩满脸通红,非常抱歉地说:“大哥,不,大叔,不,大爷,对不起你,我认错人了。”
“喔!闺女,没关系,没关系。常有的事。”三爷连说了几声没关系,三爷又想,怎么一会功夫我连长了三辈儿?
女孩转身走了。三爷看着女孩远去的背影,脸上笑眯眯的,两眼挤成了一条缝.
在回城的车站稍等片刻,三爷就上了车,他眯着眼想着今天发生的事,车行半路,售票员开始售票;“噢!”三爷赶紧下意识掏装钱袋子衣兜。
糟了!钱包不翼而飞,.....又赶紧看背着的旅行包,背面割了一个大口子,照相机不见了。三爷没吭声,一屁股坐回原处,眯着眼,在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三爷宴婿》:他盛情招待的初次上门儿的未来乘龙快婿,竟然是坑他的鱼贩子。
当今社会上的尔诈我虞,五花八门,司空见惯,防不胜防。老杜所写的这几篇小小说很吸引人们的眼球,原因是他很会编故事。构思巧妙,悬念迭出,把现代人的心思或伎俩演绎得剪不断,理还乱。把人情、人性人的欲望和追求置于各种特定的环境下,反复打磨,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短短的篇幅里给了笔下人物多姿多态的活动空间。深入人物心灵深处去探求精神底蕴,塑造了生动的人物性格。
3、微观审视:即小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内心探幽、情绪和氛围的渲染,细致而传神。
《三爷下棋》:“这天,三爷正在和临村的棋手张铁头厮杀的难解难分,孙子石蛋钻进棋场喊:“爷爷,快回去,奶奶让你回家,咱家的草驴要下驹了。”“去、去告诉你奶奶,我正下着呢。” 三爷竟没把那个“棋”字说出来。三爷不着边际的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这时,有只手揪住三爷的耳朵,:“给我回去,几千块钱的牲口大的、小的都快死了,秋后用什么打耙、耕种。你还有心下棋哩。跟你这日子没法子过了,满世界的人有你这样不打调的不?”揪着三爷就走,这时三爷挣脱老伴,弯下腰,把对方的马吃掉,才意犹未尽地急急忙忙回家。
母驴难产,已奄奄一息,三爷蹲下身,刚要看看,母驴一抻腿死了,这一抻腿正好踢在三爷右手腕子上,一个东西从三爷手里飞出老远。“吧喳”一声落在地上。三爷顾不得驴踢手肿的疼痛,顺着声响,低着头在寻找那飞出去的东西,嘴里嘟囔着:“你这头驴呀!真不够意思,临死还把我手里的马踢跑了,真是的。”
《三爷认干儿》:这是一出农村小闹剧,三个儿子不养老爹,三爷略施小计,惩治了歪风邪气,树立了正气新风,行文流畅,一气呵成,通篇是人物的情绪、环境的气氛等细节的绘声绘色的描抒,场面热烈而庄严,意蕴深刻而感人。不妨择一段美文共赏 :“ 三爷拉开门拴开了门,见一个雪人斜倒在门框,浑身打着哆嗦,满头满脸的雪花。三爷擦掉他脸上、眉毛上的雪花,才认出是村西头水坑边那个白忙活。
忙活一五一十给三爷诉说了自己三个儿子虐待他的情况。三爷听后,思忖片刻,哈哈一笑:这事好说,三叔保证给你办好。可你得答应三叔一件事——当一回我的干儿。”忙活眼含热泪,嘴唇哆哆嗦嗦说:“行!”
走到十字街口时,三爷从大衣怀里掏出一面铜锣,抡起锣锤,咣、咣、咣地敲了起来。
乡亲们以为是打把式卖艺、耍猴的来了,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街筒子。三爷手挥锣捶,咳嗽一声,说:“白忙活呀白忙活,你真叫反了地名了,忙活了一辈子,给仨儿子盖好了房子,成了家。现在不能忙活了,这当口这仨小子都不管他爹了。”接着三爷来了一段顺口流溜:
“ 都说养儿防备老,
这仨小子不养爹。
我认他爹做干儿。
干爹我养他们爹。
仨个小子住瓦房,
没有爹的一张床。
老鸹返哺知报恩,
这仨小子啥心肠? ”
忙活在架子车上躺着直哼哼。
乡亲们都对仨弟兄投来鄙视、谴责的目光。那目光像刀、像箭。弟兄仨此时此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走也不是,溜也不能。真是无地自容。
这两篇小小说,看细节满纸都是现实的日常,这些日常,是现实丰润的土壤,但从中生长的是超越想象的传奇,甚至有意识的制造荒诞的噱头,可谓想象之中,意料之外。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价值的细节。”所谓“一瞬传情,一目传神”是也。
以下提出三点供参考:
1、小小说是难度很大的创作,比较起短、中、长篇小说,其意义可用中药引子来形容。借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中所说的:“如果一个作家对他所想的东西心里有数,那末,它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的真实,就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了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得庄严雄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所以,即使对于大作家而言,写小小说,也类似于做“绝活”。这应该是每个小小说作家追求的最高标准,让我们共勉吧。
2、有人说:“可告人者唯法”,小小说同样讲究笔法,所谓笔法,即谋篇布局之法,把握了笔法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结构。这里面学问很深,非三言两语讲得清楚,只有多读、多写才能奏效。让我们慢慢来。
3、小小说是一种文章,文章就有文风。为文切忌做作,自然本真又鲜活敞亮,读后如醍醐灌顶,透彻身心。乡土本色固然好,但要合乎文理,首先要剔除生造的俚语俗话。
我自知水平有限,实在没有资格对杜兴占先生的创作指手划脚,不过应杜先生之约,把自己的粗浅认识说出来一起探讨罢了,不当之处,尚请指教。我的文集2008,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