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6298阅读
  • 2回复

山地车骑行技巧(看看没坏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 本帖被 最美夕阳红 从 大话辛集 移动到本区(2008-10-30) —
                  山地车的骑行技术


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一)姿势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

(二)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2、脚尖朝下踏蹬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二、转弯技巧

(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
  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

  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
  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

(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四、刹车的技巧
  前刹车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动力,但是也可以让你变成空中飞人,下面我们告诉你如何刹车。

(一)使用前刹车的时候将重心往后移
  当你使用前剎的时候,你的重心会因为惯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须练习当你开始剎车时,有意识地将你的重心向后 移动(身体放低,屁股往后移)。重心往后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剎车力量。

  你可以在沙地或有点湿滑的平地上练习,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压下你的前、后剎车,了解如何控制你的剎车。或在骑行的时候询问高手他是怎么使用剎车的。

(二)转弯时减低前刹的力量
  和驾驶汽车一样,在转弯的时候你必须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转弯的时候使劲地压下你的剎车,你将会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在转弯的时候同时使用你的前、后剎车来降低你的速度。当剎车的时候你前轮的反应会降低,所以减少前剎车力你的转弯将会更完美。
  如果你在一个下坡的急转弯,需要使用到剎车时,尽量使用后剎车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后一刻剎车时将重心往后降低以前面 30% 后面 70% 的剎车力量,来作剎车的动作。

(三)不要过度的压下前刹
  "惯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过岩石及障碍。不然轮子将会停止转动,将你拋过把手。过度的压下前剎会使你的重心前移,导至车头下倾。
  如果你在险峻下坡的转弯中使用前剎,这时你必须同时控制你的前后剎车,不可过度地用力一直的按着,这时你可将剎车作一放一按的动作,以防止剎车锁死的现象发生。

五、山地车骑行技巧——简单的小技巧使你更像专业骑手

  骑着你的山地车上路,同家人与孩子一起沐浴在郊外的大自然中,享受郊游的快乐。有一两件事可能会围绕你:亦或在骑山地车行进中,你肚子饿了想要掏点东西吃,但是当你放开手单手骑车时却很容易摔倒;您想喝水时,你的水壶却好象离你远了些而难以拿到;当你要观察后方的情况时,不要担心,经由我们说明之后,这些小技巧只要稍加练习,你就会非常熟练,好象是生来便有的能力。

  1、口干吗?假如可能的话,先找一条平坦的,或者是稍稍下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路可不是将一只手松开把手的好时机),不要停止踩踏板,而且保持向前看,而不是看着你的手,一只手肘微弯,握住把手。手肘微弯能够吸收石块路面带来的震动 ,同时能够稳定你在喝水时任何影响山地车方向的动作,另一只手伸下去拿水壶,这时,也不可以看下方而是保持直视正前方,这样不停地反复练习,直到很熟练为止。 如果你的水壶是小号的,伸手下去时,要抓它的瓶盖部份,如果是大号的水壶,便握住瓶身凹下去的地方,在喝水的时候,水壶要向嘴角侧面,以免遮住视线。用牙齿拔开瓶盖,喝完水后,用你的身体来压住关上瓶盖,然后将水壶滑顺地放回架上,这时仍然不可往下看,保持直视前方。如果此招不行,那不如就带个奶瓶上路,或试试使用一种不用动手的饮水系统,只要将一支吸管放入嘴中便可以了。

  2、往后看的时候,你的手不能离开把手,同时要注意前方路面,当你从左肩扭头往后看时,将你的右手放松,手肘处微弯,这样虽然你的上身扭转了,却仍能保持山地车笔直的方向,假如你骑得非常快的时候,你也可以很快地从你的左臂下方低头很快地查看后方一下。 如果你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查看后方,那你就必须坐正上身,右手抓住靠近竖管处的龙头,然后放开左手,身体在座垫上稍稍扭转向后看, 一个职业化的小技巧:当你与另一个人同骑时,当你回头时,坐正并轻触你同骑者的肩膀,这样会帮助你骑直线。

  3、如果你打算乘骑山地车超过一个小时以上,那么就有必要在衣裤口袋中准备一些由天然食品制成可以增强体力的块状食品,当然你不可能用双手来吃一顿午餐,你只能够吃这种简单包装的食物。在行前,你就应当将包装的塑料纸撕开一些,这样当你取食的时候便不必要大费周折。同时放置这些食物的地方,最好是很轻易可拿到的口袋而不是与地图等混杂一起的深口袋,取起来极不方便。 当你准备进餐的时候,将身体坐正,并将一只手握着竖管旁的龙头部份,手肘微弯来减少震动,然后再掏出食物,顺着你早些时撕开的部份往下撕去,然后便可以吃了。记住,吃完不可随地丢外皮,应当放在背包中。

  4、摇摆不定的骑手在团体的乘骑中是危险份子,就算是个人单骑,也会在拥挤时危及他人。假如你对自己骑车没有把握走直线,那么你就应该在路边的白色漆线上沿着线来练习。但如果你的手臂及上半身无法放松的话,这次简单的练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自然放松。将你的双手轻握把手,双肘微弯,眼光放在前方约30呎外,但不要集中注意力在直线上,只要知道你在顺着这条线,不久之后你就会发觉自己走得十分稳定。


                     山地车解

    山地车又分为五类: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2、双人竞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3、自由骑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4、飞跃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叉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叉,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前四种用于一般的骑行越野很容易,速降车因重量等因素,所以较困难。

    XC越野车,是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山地车,满大街跑。


           解决长途骑行大腿、PP酸疼的问题

    周末骑了两天,回来后,腿子酸、脖子疼、PP疼,走路都受影响了,还是平常锻炼不够的原因啊。

    骑行大腿酸痛和乳酸积累的问题
    乳酸是人体的一种运动调节剂,当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脂肪被分解成热量和乳酸(所以胖的人相对更容易产生乳酸),乳酸会刺激神经,造成疼痛和疲劳的感觉。

    乳酸也是一种身体的保护措施,因为过于剧烈或者持续的强烈运动,会拉伤肌肉损害身体机能,所以在高强度运动下,身体会相应的抑制人的活动能力,让人感觉疲劳和超常的疼痛,以防止过于剧烈的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对于运动员提供运动水平乳酸也是一大副作用,不仅使得人不能发挥出超水平的能力,而且还使得高强度运动后长时间疲劳(尤其是无氧运动),所以专业运动员不仅有超乎常人的运动能力,而且也要有抵抗乳酸带来疼痛的能力。

    乳酸对运动虽然有副作用,但是也有它好的一面,乳酸可以在运动时分解出来,大量的乳酸可以刺激血管和结缔组织膨胀(健美运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膨胀使得肌肉变得更有力,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可以使得血液更快速输送氧气(所以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腿部肌肉是很松软的,并不是坚如顽石,因为这样的肌肉才会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运动以后持续数个小时内,身体即使静止下来,还是会大量的分泌乳酸,所以运动后马上休息反而更加不好,因为乳酸会随血液循环速度下降在那部分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造成疲劳感觉的上升,所以最好停止前挂小齿数比骑一段再休息。

    运动后的第二天身体依然会分泌乳酸,所以剧烈运动后的第二天反而要出来走走骑骑,因为血液循环和肌肉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代谢乳酸,使得身体感觉更轻松(如果从当天一直躺在家到第二天,你会感觉身体更疲劳)。

      缓解疲劳和代谢乳酸的方法有多种:

    1,按摩是最好的方法,专业运动员常使用按摩师替他们推拿挤压肌肉,来帮助他们释放掉肌肉里面的乳酸,以更好的状态来对付第二天的比赛,当然业余车手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自己按压肌肉也会有一定帮助。
    2,洗温水澡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流动,也是释放乳酸的好方法之一。
    3,充足的睡眠有利身体疲劳的回复,如果睡眠不足,即使不剧烈运动,身体一样会感觉很疲劳,就是这个原因。
    4,多食用蔬菜可以帮助代谢乳酸,食用肉类太多也不利乳酸代谢。
    乳酸是在肌肉进行无氧呼吸的时候产生的,不会很快的被分解或吸收,只有让它跟随血液循环带走,由于我们的运动消耗的氧很大,所以肌肉的无氧呼吸再所难免。
    在骑行过程中,要避免乳酸的迅速积累造成大腿很快酸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一下就把速比变的很大,那样肌肉需要做的功就很大,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就大,所以要尽量避免过大负荷的几率。
    2:把速比放小些,用轻快的频率来蹬踏,这样乳酸就能被血液尽可能多的带走,同时这也是放松和导乳酸的方法。
    3:骑行过程中,减少停止蹬踏的机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堆积而无法及时的让乳酸堆积减少。

      骑车防止pp疼之方法现成版

    说到骑车pp疼,虽然有无数的文章都提到过各种防止和减轻pp疼的方法,但是好像都没有归纳好的现成版,俺现在就来结合一下各种看过的文章,加上我自己骑行的一些经验,写个小全给大家参考~~
    骑车的时候,pp长时间受到集中的压迫和摩擦,不舒服是肯定会有的,一般的不舒服有好多种:
    1长时间压迫,血液不循环的不舒服。
    2长时间踩踏,皮肤被多次磨擦的不舒服。
    3 pp和车座之间紧密结合,不通风,出汗发粘的不舒服。
    4长时间骑行,臀大肌疲劳的不舒服。
    5....

   下面就是减轻这些个不舒服的办法~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一,合适的车座
    所谓合适就是车座的宽度要合乎骨盆的宽度,正好让厚实的臀大肌受力,太宽会妨碍腿的运动,太窄会嵌入骨盆,压迫和磨损到“重要部位”,就是车座要合乎自己的p型。

    二,穿骑行裤
    骑行裤具有很多优点:1,带护垫,这个软软的不仅坐的舒服,护垫一般都是coolmax之类的吸汗材料制作的,可以把皮肤上的汗水都吸掉,防止皮肤之间互相粘连发涩,摩擦的不舒服;2,贴身,绝大部分骑行裤都是紧身的,贴着皮肤,这样在骑行的时候,是裤子和车座之间摩擦,保护了皮肤,而且贴身就不会有褶皱,总之就是不会磨到皮;3,骑行裤的材料都比较光滑,坐在车座上就会很自然的滑到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而且踩踏过程中也可以省一点力,臀大肌少受一点力,也可以晚一些疲劳。

    三,正确的调整
    有部分车友不喜欢弯腰骑车,认为费力,想直着身子骑车,这样的话,大部分重量就落在了pp上,时间长了pp显然会疼滴,所以一定要正确的调整车座,车把的高度,让人的重量分布在pp,双手,双脚这5个点上,而不能让pp这一个点受力太大。

    四,正确的骑行姿势
    在正确调整的基础上,受力已经分配到了5个点上,但是显然pp受的重力还是最大的,即时做到了前面的三条,pp还是会有两个不利的条件,就是高温和连续压迫,一直坐在车座上,pp那里不通风,温度会升的比较高,很不舒服;长时间血液循环不畅,也是很不舒服,解决的办法就是骑一会抬起来一下下,比如骑十分钟就站起来摇两把车,让pp那里可以通风一下,血液也可以活动一下。

    嘿嘿,如果经常骑长途旅行,可以考虑换这种车座,中间的孔槽减轻压迫和通风都很好,嘿嘿,挺喜欢假行僧的一些细节。
    嘿嘿,说了一堆,应该是够完整了,希望pp疼的同志们看了以后能减轻一些痛苦。


           修车师傅总结的润滑脂的使用

    见到经常有车友用Wolfs之类的润滑油到处乱滴,特别提醒大家润滑油不是万能的,某些地方必须使用润滑脂而不是润滑油。
    常见润滑剂有 润滑油 润滑脂 两类 。
    像大家常用的Wolfs之类的润滑油,可以随处滴,但流失很快。仅适合于链条、指拨、线管等需随时添加润滑剂的轻载部位。而在轴承、前叉、珠档等需要长期润滑的地方决不能使用和滴加润滑油,应该使用润滑脂。润滑脂是润滑油经过皂化(肥皂就是植物油经皂化,把肥皂重的植物油替成润滑油就是润滑脂)之后的膏状润滑剂,粘付性好,适用于需长期润滑的部位。
    润滑脂中的润滑油决定了润滑性能,而皂基成分决定了稳定性、耐水性、高低温性能等。常见的皂基根据其成分,有3类:钠基、钙基、锂基润滑脂。

    钠基耐高温,但溶于水。工业上高温轴承使用。
    钙基润滑脂最常见,就是一般俗称的“黄油”。不耐热,不耐寒,能短时间耐水,价格最便宜。用途最广。皂基成分一般在一年会老化、流失而失效。 因此,如果润滑剂是黄油,自行车三轴和叉一般每年需更换润滑脂一次。经常淋雨的车润滑寿命还要缩短。

    锂基润滑脂能在-30-130度发挥优良润滑性能,耐水,3年不会老化失效。锂化合物比较稀有,价格较高。
    所有的润滑脂都根据稠度分为0号,1号、2号、3号、4、 5、 6号。号数越小,越适用于低温、轻载、高速的场合,反之则适用于高温、重载、低速的场合。自行车一般用3号油脂。

    在工业品市场可以很便宜的买到桶装锂基脂,(工业品一般没有小包装)。替换轴里面的黄油,非常爽。另外注意更换、添加润滑脂一定要把原来的油脂彻底清除(顺便把沙子和脏东西也清除)。否则油品成分不同很可能发生反应而减少润滑寿命。

                 常见自行车专业术语

Cross Country 泛指绕圈赛之意。
Downhill 泛指下坡赛之意。
Dual Slalom 泛指下坡曲道赛之意。
XC 为Cross Country的简称。
DH 为Downhill的简称。
DS 为Dual Slalom的简称。
Enduro 表示林道骑乘或使用的意思。
Cross Country Race 为绕圈赛之意。
Dowinhill Race 为下坡赛之意。
Race Team 形容车队之意。
START 有起跑或开始意思。
FINISH 有结束或终点意思。
排位赛 指正式下坡赛之前,选手的时间排名比赛。

车种分类:
Cross Country Bike 一般指称为前避震车款。
Downhill Bike 一般指称为下坡赛车款。
Dual Slalom Bike 一般指称为下坡曲道车款。
Free Rider Bike 一般指称为功能较强的前後避震车款。

 
避震系统各类名词:
Suspension 指称为避震之意。
Rear Suspension 指称为後避震之意。
Full Suspension 指称为前、後避震之意。
Suspension Fork 指称为避震前叉之意。
Rear Shok 指称为後避震之意。
Upper Tubes 泛指避震前叉的内管。
Lower Tubes 泛指避震前叉的外管
Air Suspension 是指气压式避震。
Oil Suspension 是指油压式避震。
Air Spring 指的是用气压来作为弹性体。
Coil Spring 指避震器的圈状弹簧。
MCU Spring 指的是用优利胶来作避震弹性体。
Dual Air 双气压之意。(常见於Rock Shox的规格手册中,指的是正气压和负气压。)
Travel 是指避震行程的长短。
Negative Travel 是指避震负行程。(常见於Roxk Shox的规格手册中。)
Rebound 指避震器作动时回弹速度快慢的功能。
Preload 指避震器可预压空间作动的功能。
Lockout 指避震器有锁定功能之意。

零件制造或表面处理方式

1-piece 是指一体成型的制造物件,通常是锻件或铸件。
CNC Machined 用精密电脑辅助与控制,采用机械方式来切削的工法。

Forged 指金属采用锻造工法,是将金属质料经过数次的冲压而成。让内容分子更加密实,所以有很高的强度表现。

T6 热处理之意。让铝合金素材的内部分子重新排列,降低应力的发生,有於减少断裂的发生。

7075-T6 Aluminum 7075是单车工业铝料的分级名称,再加上热处理程序。

6061-T6 Aluminum 6061是单车工业铝料的分级名称,再加上热处理程序。

Double Tubbed 意指有两个不同厚度的双抽管材。

Triple Tubbed 意指有三个不同厚度的双抽管材。

T.I.G Welding 为焊接的一种工法,不用任Lugs,管材对管材直接焊接,其焊接成鱼鳞状也有简称鱼鳞焊。

Smooth Welding 为焊接的一种工法,是将T.I.G焊道磨平让表面光滑没有痕迹。

Polish 指管材或零件表面的抛光处理。

Anodized 泛指管材或零件表面的电镀处理。如果有颜色如红(Red Anodized)或蓝(Blue Anodized)等等则可以称为阳极处理。

Powder Coating 粉体涂装之意。是一种表面硬度高、耐冲击、耐铸的涂装技术。


车架型式或零件的专有名称

Pivot 泛指零组件的轴心,通常是指固定煞车夹器的固定座轴心,或是连杆的转轴。

Adapter 意指转接板,如煞车碟片孔位的更动或转换油压煞车的卡钳固定板。

Disc Mount 泛指碟式煞车的卡钳固定座。

Link 指车架的连杆组件。

Small-size 或"SM"指小尺寸的车架。现在登山车的双避震车款常用SM、MD、LG或XL来表示车架的尺寸,但各家车厂的尺寸范围并不相同。

Medium-size 或"MD"指中等尺寸的车架。

Large-size 或"LG"指大尺寸的车架。

Center to Center 指车架尺寸而言,是指车架五通中心(B.B)到上管的中心位置。(通常会用英寸或公分来标示。)

Center to Top 指车架尺寸而言,是指车架五通中心(B.B)到上管的上缘位置,但有些是到立管的末端(束环位置)。依各家车厂标示的各有不同。(通常会用英寸或公分来标示。)

Standover 指的是车架上管的中心位置到地上的距离,可以用来参考骑士和车架之间的跨下间距,但原则上必须装上前後轮。公路车在3至9cm左右,登山车在6至12cm左右。(常见於Cannondale的目录里)

Hard tail 泛指後三角没有避震效果的XC登山车。

Soft tail 指後三角没有转点但有避震效果的XC登山车。如KHS、MOOTS、Ritchey、TREK等等都有推出这样的车款。

URT 悬吊设计 是Unified Rear Triangle的缩写,指单一转点避震车采用一体式的後三角悬吊设计,如KLEIN Mantra车款、GIANT的Warp及Cannondale的Jekyll或Raven车款等都属於URT避震设计。

Active悬吊设计 可称为连动设计。

多连杆悬吊设计是指采用多组连杆组合的设计原理,常见的有三连杆如FOES、ROTEC下坡车款等。四连杆如GT的LTS车款、GIANT的ATX、NRS车款等等,甚至是五连杆设计都有。

悬臂式悬吊设计 泛指一体式的後悬臂,如FASTRAX的F2车款。

转点位置以车架五通的中心来区分後悬吊的转点位置,在五通之上为高转点,在下则为低转点。

   品牌的专有名词
I-Drive 这是GT公司在98年所开发设计的独立驱动系统也就是ISOLATED DRIVENETRAIN 或简称I-DRIVE,目的是骑乘时让链条不会有拉伸的动作,可以达到最佳的传动效果。 

Lawwill四连杆 是著名的Mert Lawwill所设计的四连杆摇臂系统。如Schwinn的4 Banger、99年前的Tomac Magnum204、Yeti Lawwill等等车款都可看到应用Lawwill四连杆。 

CAAD 为Cannondale Advanced Aluminum Design的简称。是Cannondale管材设计的代表型号,如CAAD5、CAAD4、CAAD3。 

ELO 是Cannondale电子锁定的缩写,原文为"Electroic Lockout,应用在Lefty避震前叉上。 

HeadShok Fatty Fork 是Cannondale独立开发的避震前叉,使用在登山车、公路车或Cyclocross车款。 

HeadShok Lefty Fork 是Cannondale在99年末推出的单腿式避震前叉。 

NRS 是GIANT公司在2000年所推出的避震系统,最主要是能提供完全没有能量损失,也就是所谓的"No-Power-Loss"。而NRS 为No Resonance System之意。 

AC 为"All Condition"的缩写。是GIANT 2001所推出的全能车款,有三种避震行程可选择,可用於Free Rider 和Dual Slalom骑乘。 

S-Works 为Specialized最顶级车架的代称。强调高强度及轻量和纯美国制造,有DH、DS、XC、ROAD等车款。 

Horst link 为HORST LEITNER所创的连杆系统,在99年末由Specialized独家买下专利权,应用在FSR系列产品上。 

SID 为ROCKSHOX在98年所推出的气压式避震前叉。其超轻量和双气压的设计,一直领先其它品牌,己成为ROCKSHOX XC 竞赛的代表作。 

TPC 为Manito双活塞油压避震系统。一个掌管压缩行程,另一个掌管回弹行程,在2000年则改为TPC PLUS,也就是有三组活塞,此系统一直是Manitou的避震系统代表作。 

SPD 这是Shimano对於开发设计其卡式踏板系统的名称,原文为"Shimano Pedaling Dynamics"。SPD现在几乎己成为登山车踏的代名词。 

V-Brake 这是Shimano於94年所推出的V型煞车系统与专利,现在己成为V型煞车的代名词。 

Hollowtech 这是Shimano於99年推出中空的曲柄技术,现在则成为许多制造厂模彷的对象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10-30
自己做沙发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10-3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