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074阅读
  • 1回复

[[原 创]]东朗月村/立夏时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9-28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加亮操作(2016-10-06) —
立夏时节
1
V 6F,X`7  
    按干支纪年,立夏之日就是农历四月的第一天。农历四月,在地支排序中为巳,五行属火,火热的季节由此开始。 q9Q4F  
    随着立夏降临,让人们无限留恋、温暖明媚的阳春季节戛然而止。人们已明显的觉察出阳光比前几天强烈了许多,风丝里也隐约增加了几分燥热,休息和聊天的人们开始寻找树荫或房凉了。 /hQ!dU.+  
    立夏麦呲牙,一方方、一片片的小麦都在抽穗。一望无际的麦田,像碧绿的海洋,一个又一个村庄悠然其中。立夏时节的农村,像一幅浓笔重彩的田园画卷,在人们心目中描绘着浪漫和温馨。 WlUE&=|Oz2  
    立夏麦呲牙,一垄垄、一畦畦的小麦很快秀齐了穗,随即默默的、悄无声息的开放出微小的麦花,并静静的、孕育起颗粒的胎胚。立夏时节的大地,无尽的生机在恣意勃发,无数的果实在悄然发育。 V QI7lJV"  
    油菜籽在成熟之中,甜杏在膨发之时,桃、梨、苹果隐在丛叶中悄悄生长。 K#jm6Xh ?E  
    圆阔的杨叶,在高高的树冠上朗声咏唱;柔顺的柳枝,在纵横的阡陌间翩翩起舞。 ;G$FLL1   
    立夏,在长天大地间洒满了一颗颗丰收的希望。 )1/O_N6C  
    立夏,在漫田遍野中展现着蓄势待发的风姿。 kel48B  
    立夏、在悠悠天道里开启了一个万物勃发的玄机。 ^^#A9AM  
2
U*cj'`eqC  
    和其它节气相比较,立夏这个节令,还真是有些别具一格。 vs~*=d27Pf  
    先是一个气势恢宏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天南地北,举国庆祝,渲染出一个轰轰烈烈的气势,为一个火热季节的来临造势。 }R^{<{KVJ  
    再有一个热热闹闹的五四青年节,酷男靓女,意气昂扬,烘托出一个风发张扬的氛围,为如约而来的立夏助威。 lV8Mr6m  
\B)<<[ $  
    1966年的立夏是56第二天,也就是57,伟大领袖对一份军队的报告做了一个批示,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 &3<]F K  
   《五七指示》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6]VTn-  
   《五七指示》迅速传达到全国各地,很快,许许多多的五七街、五七路、五七工厂、五七农场、五七学校、五七干校纷纷建立。 #7{a~-S  
    为了贯彻五七指示中:“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精神。在我们这里,小学生都要安排相应的时间到生产队去参加劳动。各中学,除不时的组织学生到农村和工厂参加劳动外,还都在校内建立了校办工厂。 iYnt:C  
    旧城中学办了一个水泥管厂,学生们都编成工作班组,每个班组一个星期,轮流到那里去参加劳动。当时在该校读高中的路铁树,就曾多次到那里去劳动过。 w]_a0{Uh  
    河庄中学建立了一个木器厂,当年的学生路小顿、路二朋,由于时常被安排到厂里去做工,从而成为了哪里的技术骨干。 GfDA5v[  
    在东朗月村西北方向有个南郭村,隶属于当时的中里厢公社,当年曾在村子的东南方划拨了一大片土地,建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农场,并在那里办起了一所五七中学,创立了一种边学文化边劳动的教育模式,成为了当时办学的典范,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也曾经轰动了一时。 JS9q'd  
    同时,各学校的学生,还被组织起来,参加到政治运动中去,不断地参加着各种各样的斗争会、批判会、辩论会。 @ 55Y2  
    以后的许多年里,每到立夏时节的57日,全国各地的厂矿企业,农村公社,街道社区、政府机关、大中小学校,都要隆重的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a'BBp6  
    那一年的57,正逢一年一度的五七指示庆祝日,我正好在石家庄走亲戚,就在南马路(如今叫裕华西路)与中华大街交叉的路口处,目睹了一队又一队的学生、工人、机关单位的人员举着红旗、打着横幅、抬着领袖像在大街上游行庆祝。 i+}M#Y-O  
    五·七指示,使哪些年的立夏,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意味。 1Q< a+ l  
("Zi,3"+  
    立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节令标记。 Yh=Zn[ U  
    在古朴的农村,人们习惯用节气作标记,去描述和纪录一些身边发生的事情。 -IE;5f#e  
    只有在农村,,人们才会用时令的节符,去归纳和诠释发生在那里的一幕幕历史的片段。 ''G @n*  
    也只能是农村,才会对某个节气来临时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着那样深刻的记忆和独到的感悟。 d9s"y?8  
^s5)FdF8  
!SnpesTn  
                   /1*\*<cs  
_),@^^&x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0-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