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认为,目前的限贷、限购、限售的政策是在釜底抽薪,让最近一两年买房的人成为房地产接盘侠。而“釜底抽薪”的对象,恰恰是购房的无辜百姓。 q\5C-f
j~Xn\~*n
实际上,房价并不是被目前接盘的人炒起来的,但现在却要这一拨人承担护盘压力,这个事实非常是不公平。 bYH! P/
Kx[z7]1@
此外,在繁琐的证书审批流程当中,存在很大的寻租空间。从设计规划部门到城建乃至社保部门,都可以一言不合就不发予证书,导致土地开发进程停滞。因此,想要快速获得证书上的红图章,开发商就只有在正常的成本之外再支付一大笔钱来疏通关系,确保各类项目证书顺利拿到,“额外交易成本”也必须被计入房地产价格当中。这一部分灰色的成本是很难确切统计的,但却占据了房价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6MRS0{
p}swJ;S
各种躲不掉的税费,抬高了开发成本,减少了利润。房产开发商要想尽量多的盈利,就只能在房屋的“容积率”上面做文章。所谓容积率,就是指一个小区建筑的总面积和土地总面积之比率。在土地牌面和税费环节,开发商由于支付的成本越高,他们就必须想办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利益最大化。要在单位土地上最大化利益,就只能尽量提高土地上能修盖的房屋面积。 6P I-"He
NBZ>xp[U
在采用非正规手段提高“容积率”方面,有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参考。我们列举一个新闻中的真实案例: GB_m&t
jk}m
石家庄市的房产开发商拿到某一地块搞开发项目,在支付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用于办各种证件以及缴纳税费,并且花钱搞定负责的各个政府人士之后,开发商就要考虑回本的问题,于是在容积率上做文章。如果这个地产项目一开始定的容积率是3.5,地产开发商会核算,要调整到5.0才能盈利。 }u7&SU
#8jH_bi
于是,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先是直接按5.0的标准施工,然后按高于3.5的某个容积率报建,同时向地方政府申请调整容积率,求其帮忙把容积率改到5.0。如果批准也就罢了,但如果地方政府最后没有批准,那么房企会在事后再补交违反容积率规定的罚款。这笔罚款金,当然房企不会自己出,他们会把它也计算到最后对外售卖的房价成本当中。 q&w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