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0]iVJ
T1ZAw'6(K
《明史》和清《束鹿五志》都说王骥有两个儿子:长子王瑺,次子王珩。 f1F#U@U
“瑺”是个错字。成书于万历中叶的《国朝献徵录》所载《奉天翊卫推□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兵部尚书靖速伯追封靖远侯谥忠毅王公骥神道碑□》载:“公娶张氏,累封伯夫人,生子二:曰玉、瑢,俱早卒。侧室刘氏,生□二:曰璫(珰),嗣公爵;曰珩,勋卫……”《国朝献徵录》的作者焦竑为明代著名的史学家,死于1620年,而王骥死于1460年,相差只有160年,但碑文就明显剥落不少,其中“□”即为脱字。其原文应该是《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兵部尚书靖逺伯追封靖逺侯谥忠毅王公神道碑铭》。《国朝献徵录》都是原始史料,尤为可信。因此,王瑺是错的,应该是“王璫(珰)”。是因为字形相近,在后世传抄中以讹传讹。 $5aRu,
那么,王骥还有个儿子叫王祥,这个“王祥”是谁呢?对王祥的历史记载有几处: T
'p
X)ZH
1、《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十五:靖远伯王骥。正统七年(1442)封。后代依次为王祥、王添、王宪、王瑾、王学诗、王学礼、王继芳、王永【承】恩。在《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十五》卷一百九十三中记载:成化十五年(1479)八月甲申朔癸巳,靖远伯王添卒,添字天锡,直隶束鹿县人,故靖远伯骥之孙瑺之子,成化八年(1472)袭父爵,至是(致仕)卒,赐葬祭如例子宪嗣。明确记载为“袭父爵”,而王添是“骥之孙瑺之子”,袭靖远伯之爵位的应该是其子王瑺【珰】。那这里所载或为王璫(珰)之误,或为王珰别名。 Kx.I'_Qk
2、《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载:靖远伯王骥奏“正统十三年奉命领兵往征孟餋贼子思机发,臣男王祥屡有奇功,被奸臣于谦嫉恨,止升流官指挥佥事锦衣卫带俸。今于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臣又同男祥随发总兵官石亨夺东上南门,人众将臣并男挤倒在地,得都督刘昱救起,望怜臣孤忠,将男祥与世袭臣。父子不胜感激。从之。”此处说明:“王骥请求皇帝将自己的爵位世袭与王祥,皇帝同意了。”而世袭爵位的是王璫(珰),也证明祥与珰是一个人。 =\Td~>
3、王骥娶张氏,“生子二,曰玉、瑢,俱早卒。”康熙束鹿县志“靖远伯传” 载:张夫人卒,上命遣官营葬。许祥给驿护丧还束鹿。王骥在北京有宅第,其正夫人去世了,要送回老家束鹿县安葬。她没有儿子,这个差事自然由二房的长子承担,因此,皇帝特许祥给驿护丧还束鹿。王祥是王骥的儿子无疑。
ks=jv:
4、嘉庆《束鹿县志》在《明赠靖远侯王忠毅公墓碑》中,在说王骥的子孙时,有“义男祥,锦衣卫指挥佥事”几个字——这篇文章是抄的李贤的《奉天翊卫推□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兵部尚书靖速伯追封靖远侯谥忠毅王公骥神道碑□》我看到的该文的几个文本,都没有义子王祥的这段文字。可能是编纂者看到《康熙志》、《乾隆志》都有王祥的记载,但王骥的两个夫人生子名字明确,就想到了“义子”一说。 %<%ef+*
梳理以上4条可以看出:袭爵的是长子王璫(珰),2中有“望怜臣孤忠,将男祥与世袭臣。父子不胜感激。从之。”王祥应该是王璫(珰)之别名; 3中“皇帝特许祥给驿护丧还束鹿”,因正夫人没有儿子,侧室的长子王璫(王祥)自然承担起“大孝子”的责任——护丧还乡。 xcfEL_'o
X&sXss<fO%
9J%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