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42182
-
- 注册时间2009-10-21
- 最后登录2024-01-21
- 在线时间1359小时
-
- 发帖97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辛币141
- 威望2054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压帖操作(2020-04-27)
—
N
fG9a~ 2018年1月15日《燕赵都市报》发表张吉响《写着对联办书店》 TB+k[UxB pi/0~ke4" =y)K er !jSgpIp 写着对联办书店 x|G
:;{"+6 9:-7.^`P 我从小就爱书如命,1989年,凭借两千元的原始资本,租了一爿橱窗,办了个巴掌大的小书屋。 AovBKB
$ 20世纪90年代,许多县城只有一家新华书店,读者买书不方便。《新华字典》《唐诗三百首》和“四大名著”等如今最常见的书,那时常常买不到,关于农村种植养殖的书,更是不知在哪里求购。还算半个文化人的我,购进的书实用、通俗、紧跟时代,所以书屋很快站稳了脚跟。那时小书屋前每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是年,我写下了一副对联,记下了第一年创业的情景—— n_9Ex&?e 小小店为读者 想读者 读者是上帝 fFr9] 熙熙人选新书 购新书 新书多知音
$j<KXR 1995年,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我的书店搬至辛集市集贸市场最为繁华的地方。店为上下两层,50多平方米。那时,很多图书发行单位都与我建立了深入的业务联系。金盾出版社送货最多,常常在我店门口卸下一包包崭新的图书。金盾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还亲自赶赴我店,了解图书的销售和读者的反映,业务员也多次来店指导。在千万家民营书店里,我的小店是那么普通,但却受到了如此的器重,我真是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那是我店的黄金时期——书店因人多而变得狭隘拥挤,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读者过来翻书、选书,收款台前常常排着一条长龙。尽管没有热闹喧嚣的促销,没有炫目多彩的装饰,一本本普普通通的平装书只是素面朝天地躺在那里,但那难以阻挡的幽幽书香却深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是年,我给书店写下了如下对联: 1
ptyiy 小店情长 谢老读者深深厚爱 b.@4yW 满屋书香 盼新朋友殷殷关照 2{vAs 辛集市被称为“中国皮都”,但皮革书刊属于冷偏门,数量少。我多次去找相关的出版社,参加各种皮革展销会,拜访作者,搜索网络,以求为本地人搜罗到关于皮革的好书刊。后来,我店的皮革类书刊经常保持在近百种,从皮革的生产、加工到皮革服装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书。特色经营使我的书店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天南海北的读者。 多年来,借书难、买书难一直困扰着我国广大农村。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是一个有担当的书店经营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退居二线,有了充裕的时间。我结合长期经营实践,陆续撰写、发表了几十篇关于农村与图书的文章。 2010年,我给书店写的对联是: gkA_<,38 初衷不改 矢志不渝 立农为本 扶农帮农 倾心三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