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兴事件“出现,“契约精神”这词一下子火遍中国自媒体。 &!_>J0
A+>+XA'
吊诡的是,西方舆论反而不大谈论“契约精神”在中美贸易战中所起的作用,反而是一帮中国写手在忙着用“契约精神”指责中国人,并且有意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 G3m+E
;o1
ge*f<#|0U-
话里话外全是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西方人则代表了“契约精神”。至于“契约”一词源自何方?是否读过卢梭的《契约社会论》?是否了解过欧洲历史上撕毁的条约有多少?是否统计过美国践踏过多少主权契约? T=9+
GkVV%0;&J1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熟练使用“契约精神”来掩饰自己的无知和卑贱。卢梭《社会契约论》真正的内涵: 6~j6M4*
o[aRG7C
个人自由与社会枷锁之间的矛盾,“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Iq(BH^K
fE,\1LK4
5@+4>[tw
卢梭不厌其烦地论述了契约存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进一步,就可自然得出一些结论: c.r]w
tK1P7pbC8r
1,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 z" 4$mh
j%0D:jOY]
2,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 [WuN?H
YDO#Q= q%
3,既要有人权、又要有法制 1ih|b8)Dn
…… WUZusW
5s
用中国话来说,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7iT#dpF/A
Z+JPxe#7
再解读下去,可能几万字都收不住,因为这需要用辩证法来分析。那么一些人对于“中兴事件”简简单单地拿“契约精神”去攻击,难道不是鹦鹉学舌,矮人看戏? ]v$VZ'
("ql//SL
契约是看得见的,比如合同文本,书面协议,国际条约,而“契约精神”是看不见的,属于抽象的思想范畴。 eWE7>kwh
SK#;/fav6
主权国家之内的私人契约,并非靠某种精神来维系,而是靠法律。 =56O-l7T*w
r3;?]r.}7
主权国家之间的契约,是为了解决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纠纷,可以是多边的,也可以是双边的。 rMUn ~
Iy'a2@
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可以与A国企业签订合同,也可以与B企业签订合同。但因为美国的存在,全球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契约之外的因素,那就是强权政治。 <t\!g
Xbe=_9l&p
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订立合同时,最核心条款是“交货和付款”,然后再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条款细化。双方企业都不会将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受到美国政治敌视的国家列入合同条款之中,因为这跟“交货与付款”无关。 Dhv ^}m@
Sw%^&*J
同样,中国企业与伊朗企业订立合同时,也不会将美国放入合同。 s@V4ny9x
!np-Jmi
自由贸易本来就应当是这样子,“契约”是否履行就看双方是否能完成交货和付款? ~Cm_=[
L~=h?C<
然而,当美国要单边制裁伊朗时,问题出现了。反过来,如果伊朗因为中国企业跟美国企业做生意,要用伊朗法律来制裁中国企业时,你会怎么看? `|+!H.3
l 'm!e '7_
美国的逻辑并不是从“契约精神”出发,有的人也不必自作多情。 \\xoOA.
F{ v >
美国逻辑是:伊朗是敌人---→伊朗得到高新技术产品会威胁美国安全--→美企不得将高新技术产品卖给伊朗--→购买了美企技术产品的他国企业也不得转卖的伊朗--→法律责任--→维护美国安全。 V-IXtQR
J.35Ad1hM
一旦伊朗制裁被解除,这逻辑就不存在,处罚也不存在。那么这跟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履行有什么关系?跟“契约精神”又有什么关系? G,3.'S,7
VI/77
很多人并不知道,就算中兴不买美国产品,只要跟伊朗发生贸易关系,也会被美国法律制裁(非联合国制裁)。芯片技术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丢失无非是美国市场准入资格。 lh{U@,/
$zKf>[K
“契约精神”?对美国来说,不存在的。中兴是美伊矛盾受害者,有错,错在没有及时规避美国法律条款。 22(7rUkI
RX \%R
一些人强行将“契约精神”捆在美国身上,请先去问一问美国是否接受这种捆绑? =HH}E/9z
Igrr"NuDZ
霸权打压自由贸易,是美国在二战之后一惯做法,五六十年代,中国被全面封锁,美国不允许任何在它势力范围内的国家企业与中国发生贸易行为。 s:
pmB\
Gu-6~^Km9
伊朗的遭遇跟当年中国的遭遇相比,不是一个量级的。 .liVlo@
W:'H&`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他们这一代领导人想打开对外贸易局面,然而美国为了逼中国屈膝投降,封杀了中国贸易之路, M:rE^El
G*JasHFs
1951年12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案》,也就是《禁运法案》,禁止贸易对像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民主国家。 &( aw
Sjv_% C$
美国不但自己要封杀中国,而且强迫其它国家也必须这么做,如果某一国违反封杀令,将受到美国制裁。 .7_<0&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