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607阅读
  • 1回复

那个村庄,那些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2-19
        提起我的家乡——文朗口,恐怕地球上没有多少人知道。它和其他的村庄相比没什么特别,都是那样的普通而又普通,并且它处于县与县的交界处,确切的说还是地区与地区的交界处,所以显得非常的偏僻。如果你乍去这个村子,你会觉得就像进入了与世隔绝的世界。因为它离大公路比较远,要走很长一段时间,而且途中再也没有别的村庄,这就更显出它的孤独。相反,它离外县或者说外地区的村庄却很近,出村往东走,不出三里地有一个村子叫西堤北,那就属于冀县了,冀县是衡水地区的一个县。由于两村离得比较近,所以两村的往来比较频繁,比如两村互结姻缘的比较多。也由于两村离得比较近,记得在小时侯,姥姥经常领着我步行去西堤北赶集。姥姥不会骑自行车,这就成了她唯一到外村赶过集的地方。在放假的时候,我也经常和小伙伴们去西堤北玩,记的那个村里矗立着一座不太高的石塔,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可能是个文物吧。那时侯,我们经常仰头观看塔尖或在塔下嬉戏。至今我已有许多年没有去过那个村庄了,那塔现在是不是依然巍然屹立,是不是还记得我们这些曾经玩耍的少年?

    要提起“文朗口”的名字,我听村民们说还有过变更。听老人们说它原来叫“温郎口”,到底为什么叫“温郎口”?至今我也没弄清楚,我想,可能是这个村庄是一个姓温的男人建的,或者有一个姓温的男人为这村子做了什么特殊贡献,人们为了纪念他才取此名。至于为什么又改成现在的名字了,我也无从考证。只记得小时侯在村外旧修配厂的废墟上玩,有一截不知什么年代的旧石碑,上面还赫然刻着“温郎口”的字样。村里的老人很喜欢这个村子,觉得生活在这个村里很满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所以我曾听他们说“上有天堂,下有文朗”。而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走出这个偏远的村庄的愿望,他们中有的经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而有的却好逸恶劳,终究没有走出这个村庄,只能一辈子与养育他的黄土块打交道了。

   人们能走出去的都走出去了,尤其是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而那些不能走出去的只能留在村里以种地为生了,土地是文朗口人的命根子。在文朗口,土地的价格是很贵的,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之所以文朗口人把土地看得很重,是因为村里没有什么副业,更没有企业,外出打工的人也少,为了生活,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土地了。一家几口人的花销全靠这几亩土地取得,所以土地是养家糊口的保障,是孩子上学念书的保障,是老人看病的保障,是修房盖屋的保障,是给儿女结婚的保障。所以人们都精心经营着自家土地,如果没有土地,一切事务都将无法正常运转。
    人们除了经营好自家的责任田外,还积极地承包村里的闲散地和荒地,因为更多的土地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大队里为了避免因承包土地而发生纠纷,就想了一个主意——让人们拱价(拍卖土地的经营权),谁抬的价高,谁就承包这块地。为了生计,也为了拱价中咽不下的那口气,人们就你200,我300,你300,我400地哄抬起来,谁也不让谁。最后人们都以不菲的价格拱到了自己喜欢的那块地。有的每亩地竟拱到了600元,这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我想出这个价的人可能是“卖了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而蒸(争)口气吧,他拱到这块地的时候也许洋洋自得,以后也许会很后悔。大队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偷着乐呢,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又获得了一大笔收入,真是一举两得。人们不得不佩服老支书的这种做法,这也正印证了”姜是老的辣“。
    大队里得来的这笔钱不会随意挥霍掉,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给村里修公路、给清扫街道的村民发工资等。冬天下雪了,公路成了镜子面,极其光滑。于是村里出钱铲除了路上的冰雪。司机们开着车从光滑的路段驶入我们村的路段,心里一定是暖洋洋的。还有,为了鼓励人们建沼气池,大队里出通知说“谁建沼气池就补助多少多少”,这样算来建一个沼气池真正花村民自己的钱很少,于是人们纷纷报名。现在,很多农户都用上了沼气灶、沼气灯,告别了做饭满脸灰、停电满屋黑的时代。由于村里为人们办的实事比较多,在轰轰烈烈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文朗口村成了全县第一批“文明生态村”中的一员。
    土地就是文朗口人的宝贝。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人们都纷纷在渠帮上种上了作物。大都是种黄豆,也有种北瓜、豆角等蔬菜的。人们在渠帮上种东西不用施肥,也不用浇水,只要在挨着自家地的渠帮上用小铲子点上种子即可,在虫子多的时候把往大田里打药剩下的根儿打上就行了,所以这比大田里的庄稼要好管得多。也由于这是白捡的土地资源,收一个是一个,所以人们也不在这上边投入过多的财力物力。一年下来,人们就都或多或少的白拣了黄豆、蔬菜之类。比如收的黄豆就够这家一年换豆腐吃的了。人们都从中尝到了甜头,于是无论是大渠还是小渠的帮上野草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油油的豆苗、菜苗、瓜苗。不过,也有倒霉的时候。比方说这个年头雨水多,地里和村里的雨水就会都排到渠里,有的时候是多半渠的水,那么人们在渠帮上种的豆呀、菜呀就都泡了起来,这些作物是禁不住泡的,时间稍长就会因缺氧而死,于是人们白拣黄豆的念头也就跟着泡了汤。再有就是天特旱的年头,人们为了保住大田里的作物,会想尽办法抗旱,向水库要水(当然不是白要,而是要掏钱的),水来了,渠里会满满的,这就又把人们种的东西给淹死了,人们吃豆腐的念头也就跟着“淹死”了。所以说,无论是大田,还是人们开辟的荒地、渠帮只有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才是有好收成的时候。

     人们都希望一年下来能有有一个好的收成,只有这样,人们的辛勤劳动才没白费,人们才能有更高的收入,过更好的生活,这就是土里刨食吃的人们共同的心愿。所以,村里有的老太太在家里摆上佛龛,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包上顿饺子给神佛上供,并焚烧香火祈求有个好年景。这当然是封建迷信,老天该刮风还是刮风,该下雨还是下雨。所以,年轻人们是不信烧香、磕头这一套的,他们知道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你肯下本儿,手脚勤快,就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如果像村里二秃子似的,成天好吃懒做,那就只能等着喝西北风了
    村民们大都辛勤劳动,一年四季中有三季是早出晚归地长在地里.人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好的收成,过上好的日子。他们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们也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的俗语,如果都像村里的二秃子那样,就只能饿肚子了。



     二秃子是村里有名的懒汉,他的懒在村里是尽人皆知的。人们都下田去辛苦劳动,而他不,他在家里喝着茶水乘着凉,等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天凉快了,他才去,去也是做做样子,是不会卖力气的。所以他家的地里草比苗长得好,甚至会出现只见野草不见苗的“壮观景象”。到了收获的时候,就更是他出丑的时候,人家的粮食一车一车的往回拉,而他家一辆车足矣。收获过后,当人们坐到一块儿谈论今年的收成的时候,他也会夸耀他家的收成。有人说:“我家的小麦在播种后,没有冬灌,所以今年一亩地才合九百斤。”二秃子插话了:“我也没有冬灌,我一亩地还合一千斤哩。”说完后,他露出沾沾自喜的神情。另一个人说:“二秃子,不是一亩地吧,而是你那五亩的一块儿地吧。你要一亩地合一千斤,我还一亩地合一万斤呢!”“你别把人看瘪了,”二秃子瞪着眼,涨红着脸说,“我二秃子也是堂堂的七尺男子汉,我能瞎说?”“咦——”人们都露出鄙夷的神情。二秃子见状,说:“行了,行了,不跟你们说了,我大人大量不与你们计较。”说完红着脸,愤愤地扭着屁股走了。背后留下的是人们戳他脊梁骨的指指点点的手。

      二秃子不光是懒,还很是好吃喝。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喝喝什么。村里来了卖肉的他总要割上一大块儿,有现钱的时候给钱,没钱的时候他就赊帐,一般情况下赊帐的时候多。他坐吃山空,又不勤劳,收成不好所以他是没多少钱的,花完后只能赊帐了.慢慢人家知道他家的情况了,也就不赊给他了。他只好想别的辙——转移战线,去赊果子,卖果子的不赊了就去赊馒头......长此以往,就欠了满屁股债,孩子连交学费的钱都没有,他于是四处借,村里人都知道他的家境,所以借给他的很少。这下,二秃子也发愁了。忽然他灵机一动,想起了什么。他挪开破床,映入眼帘的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堆啤酒瓶子。他平时很馋酒,老是有事没事就干一瓶,日积月累积攒了这么多啤酒瓶子,他赶紧过数然后装到袋子里,把这些发掘出的“宝藏”给卖给了收破烂的,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东挪西借再加上卖酒瓶子的钱,终于凑够了儿子上学的学费。他心里想:我喝酒攒起来的瓶子还能卖那么多钱,看来喝酒也是一种储蓄,我以后还得多喝点儿,为儿子上学多攒点儿学费,将来儿子毕了业有出息了,看村里那群“怪毛”们还敢笑话我!他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真的梦见了儿子考上了大学,并且毕业后做了大官,他家真的发达了......

       “梦想成真”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一种祝福,梦终归还是梦。二秃子做了发达的梦之后,精神好了好几天,在那几天里,他真的觉得自己发达了。可几天过后,他仍然是穷得叮当响,他想到前几天只不过是把儿子的学费凑够了而已,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来。所以,他就泄了气,又沉浸于幻想和憧憬当中,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他的女儿大妮是没希望了,因为大妮连初中都没上完就辍学上班去了。大妮是在镇上一个很不景气的小化工厂上的班,上了几年班,可也没挣多少钱,因为这个工厂太不景气了,一年半载的都开不了支,现在大妮都嫁到邻村——西堤北去了,可还有半年的工资没给呢,可能这些钱要黄了。二秃子至今还很愤愤不平,在大街上闲聊的时候,还喷着吐沫星子说:“这是他妈什么社会主义!这是他妈什么共产党!净坑我们穷苦的老百姓!闺女上了这么多年班,连结婚的嫁妆钱都没挣出来,那个什么鸟厂至今还欠俺一千五百块钱哩!呸!呸!”

    提起大妮的结婚,还有一段“佳话”。大妮辍学后在化工厂上班,一年后和她厂的一个小伙子相爱了,当然是小伙子追的她。大妮虽然由于家穷穿得很朴素,但这是掩盖不住她的几分姿色的,所以追她的小伙们不少。这个小伙家里比较富裕,大妮和家里说了两人的事后,二秃子当场拍板,订下了这门亲事。两人又在一起上了两年班,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于是二人领了结婚证,两家挑了良辰吉日就把婚事办了。大妮结婚得买嫁妆啊,这又难坏了二秃子,于是他又开始东挪西借,跑了大半个村子终于借了两千块钱,加上大妮这几年挣的三千块钱,再加上二秃子这几年攒的啤酒瓶子卖的钱才勉勉强强把嫁妆买了,当然买的都是最低档的。那么,男方给的彩礼呢?这个嘛,二秃子可舍不得给大妮花,他还要用这些钱供儿子上学呢,当然也包括供自己喝酒吃肉。

    虽然两家挑挑的是良辰吉日,可老天爷不理你良辰不良辰,吉日不吉日,在大妮结婚那天,下起了大雨。由于二秃子又馋又懒一穷二白,所以院子也没硬化,天一下雨,院里就成了“鸭子圈”,根本没法下脚。于是管事的赶紧教二秃子到村里的小卖部去买塑料布。塑料布买回来后,开始往地上铺,这样从北屋门口到大门口就铺上了雪白的“地毯”。一对新人走在这雪白的“地毯”上把婚结了,这似乎有些滑稽,别人结婚都是大红的地毯,而大妮结婚却是雪白的“地毯”。我们不妨这么解释:红色代表喜庆,而白色可以代表纯洁,白地毯可能象征爱情的纯洁吧。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我者  为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辛集老乡加我好友 QQ 5407234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2-19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