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651
-
- 注册时间2011-01-13
- 最后登录2023-01-30
- 在线时间3051小时
-
- 发帖49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辛币555
- 威望2897
- 贡献值3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加亮操作(2020-04-27)
—
大 养 其 猪
M;*$gV<x 5C/2b.-[ 一段记忆: e^QVn\<c 1959年,一个“大养其猪”的号召,开启了一个恢宏的养猪年代,并一直延续了近三十年。 lW
p~t 那一年,村里在东大街郭贵圈家的临街北墙上,用石灰浆涂写了一条大字标语“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一次偶然,有一人将其误读成了“猪吃百样草,看你我不我”,使那几个普普通通的白色字迹,留了一段风趣幽默的街巷趣话,也让人们对当年养猪积肥的记忆,更加鲜活灵动,更加深刻久远。 P+h6!=nD7 当年,养猪积肥的热潮,以轰轰烈烈之势,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渲染着。 z!$gVWG 村里街道的墙壁上,用石灰浆或红土粉涂写着一条又一条大字标语:“全民动员,大养其猪”,“养猪积肥,支援国家建设”, “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猪多、肥多、庄稼好”。以鼓动人心,为养猪造势。 20aZI2sk` 有关养猪积肥的动员会、发动会、誓师会、现场会、总结会、表彰会、经验交流会应时而开,接连不断,为养猪加力助威。 -I ?z-?<D 从县、公社、大队到生产小队,都专设一名副职负责养猪积肥,并配置了一整套四级环扣的管理体系。 ;)?( 2
wP 每个生产队,都建起了三五个大大的猪圈,每一个猪圈里都喂着一群猪。生产队里专门儿调派两个劳力专司养猪,还设专人负责填圈积肥。村子里家家都有猪圈,每个猪圈都养着猪,人们在按照上级的要求,努力向着“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目标靠拢。 9`B0fv Q& 邻村一名下乡插队知青,不顾脏臭,用自己的被窝,暖活了生产队一只即将冻僵的猪仔,从而成了名噪一时的模范人物,是在宣示猪的重要。 4r\*@rq 我的同学刘元涛,自述其一次课余时为生产队往田间送粪时,途中有粪团掉落地上,手头无工具捡拾,又不忍丢弃,即用双手将那坨粪捧到了运粪车上。此举被作为典型事迹,从学校、公社、一直宣讲到县里,是在标榜粪肥的金贵。 +'|{1gB 改革开放之初,户户喂猪的传承还在继续,养猪还依然是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撑。那年,路发长在村东口租赁了村集体的几间简陋房屋,由一台电机作动力,带动着简陋的粉碎机,为人们加工猪饲料。就是将各户晾干的青草、红薯蔓、花生秧等,加工成面糁状,人们俗称“磨草面”。这“草面”就是当年各家各户喂猪的主要饲料,这个加工坊还很是兴腾了几年。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经济结构逐步调整,收入多元化格局迅速形成,喂猪这一千年传承、狂热一时的家庭课业,开始从村民家庭中渐次退出。现代化养猪企业最终取代了散户养猪,那个磨草面的作坊歇业了。在村子里,路发长就成为了养猪业实现转型的历史见证人。 ~\$=w10 养猪也曾轰轰烈烈,也曾全民投入。 RU0i#suiz 养猪也曾关联城乡供给、市场稳定。 Z==!C=SBv 养猪积肥,也曾影响着农业生产,关联着粮棉收成、影响着国计民生。 :G -1YA 当年的养猪积肥,就是这样勾画了一段社会演进前行的历史轨迹。 X8Xn\E F;u7A]H^ :r&iMb:Ra 路发长(左)与路元坡(右)在北十字街里侃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