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378阅读
  • 0回复

考研者的纠结-专科生本科生与研究生命运的大比拼(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12

       近些年来,考研队伍一再扩充,同时人才市场中硕、本、专同台“抢饭碗”亦愈演愈烈。试问在未来中国经济社会,谁更优势彰显自己的人生成功?为此,……(防侵权,转时略)总工程师谈了谈他的观点。


       这位总工程师说:关于硕、本、专谁更有前途的问题,是很难从学历这一点来给出大家一个结论的,这也就是说,哪一个学历层次的人都有成功者,哪一个学历层次的人都有失败者。为什么中国高端人才平台会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呢?这是由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或传统文化等所决定的,让我们试想一下:当某一经济社会不需要“火车”的时候,你生产制造“火车”干什么呢?这是一个比喻,这里的“火车”当然代表的是人才发展平台了。于是从本质来讲,本科生、研究生的数量并不能代表这一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动力,相反,真正反映某一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指标却是高端人才平台建设的现状。


       另外,近些年来,硕、本、专在一个平台可以争夺饭碗的现象,也恰恰证明了硕士生等高学历者在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这一平台上缺乏足够的优势,即目前社会之中的大量工作,硕士生能做到的本科生也能做到,本科生能做到的专科生也能做到。让我们试想,此刻,如果某一研究生站出来说“我是人才”,你想他单位的领导理会他吗?此时他的领导也许会想“不想干滚蛋,我随便找一个本科生、专科生来就能替代你,有啥可NB的?!”虽然当今研究生的质量遭人诟病,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在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并不需要他们拥有过高的知识积累和超凡的能力。


       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们再说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谁更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庞大的“学生”数量为单位领导有选择地去培养人才创造了便利条件,于是学历不再是领导培养、选拔(提拔)下属的主要指标,领导的目光也许早已转向了对下属背景、容貌气质、社交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关注。所以说,目前中国社会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学历层次已经没有多么大的关系,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已经转变为他的单位之中是否有人愿意去培养他了。


      目前一些单位在招聘人才市场,动辄就要求求职者是研究生、985或211等高校的本科生,其实是一些领导的虚荣。因为在一些领导看来:我们单位目前效益这么好,招聘研究生或985高校的毕业生更能显示出自己的NB或不可一世。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这是因为那些所谓的高端人才被招聘进入这些单位之后,同样不能摆脱在类似于给专科生搭建的人才发展平台上的摸爬滚打。(当然一些单位招聘所谓的高端人才的初衷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当然中国也是存在部分高端人才发展平台的,仅仅是太少了的问题)。


       听了这位总工的分析,使我顿时明白那些天天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人的抱怨是没有价值的,这是由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听了这位总工的分析我又想:专科生和硕士生相比(注:我们取两个极端做一分析,暂时不说本科毕业生),未来谁的工作或生活会更好一些呢?一般来说,专科生毕业时23岁,硕士生毕业时27岁。从婚姻来讲,硕士生毕业之后不久就要马上着手结婚之事,否则就耽误了人生生育的大好时光,而专科生呢却多出了4年寻找理想对象的时间。从工作角度来讲,同样,硕士毕业生比专科生少了4年可以随便跳槽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的时间,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工作的黄金阶段在45岁之前。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硕士生即便读书时找了个对象,但是当他们刚刚毕业不久、工作难以稳定之时结婚,小夫妻不能在一个城市就业怎么办?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工作岗位有一方不理想怎么办?相反,专科生却可以通过跳槽首先将自己的工作稳定下来之后再考虑在同城选择的问题。


      于是我们从人生来讲,一个孩子是不是值得读研,真的是一个令中国人无比纠结的事情。


       转自-百度贴吧-考研吧


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