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446阅读
  • 0回复

心理学-为什么励志教育下的孩子的人生是缺乏幸福的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3
      当代中国到处充满了“励志教育”或说“榜样教育”,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或老师就教育TA:“你长大了以后要像××一样……”、“你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等985-211名牌大学,否则……”、“人生就是要奋斗,(获取功名利禄)……”、“你一定要做人上人……,一定要成功……”、“人生就是要竞争……”等等,虽然家长或老师教育孩子时的“用语”不同,但是他们就是以“事业成功”为核心的,同时又是充满了“竞争”的味道的。


       从心理学来看,通过励志教育或榜样教育而走向成功的人,大都不会拥有幸福的婚姻或幸福的人生的。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与原生家庭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 通过励志教育或榜样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一生都将会忽视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并且他们还会把自身的一切不幸福的因素归因于自己事业的成败。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老王,20年前从某985大学毕业, 30岁的时候结婚。当老王31岁的时候,妻子临产,父母都不在身边,妻子希望小王陪伴自己在身边,小王说:“我最近很忙。新项目正处于施工的关键时期,我请假一定会影响领导对我的印象。还是你自己去医院吧……自古生孩子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事情,古人在没有医院的条件下不是同样生孩子吗?……当我通过在这个新项目之中的奋斗并加薪升职了,你就明白了……”。于是妻子独自一人到医院分娩。


       妻子来到医院,由于胎位不正,医生建议做剖腹产。妻子考虑到自己身边无人照顾,于是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坚持顺产,结果导致婴儿窒息死亡;更由于宫缩无力,血流过多会危及生命,于是医生为她做了子宫切除手术。


       这仅仅是一个“优秀大学毕业生”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通过励志教育或榜样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孩子的“身影”,比如:他们往往会为了所谓的“事业”而错失择偶的良机,他们往往会为了所谓的“事业”而忽视父母的养老需求,他们往往会为了所谓的“事业”而忽视爱人的情感……


       就本质来讲,在我们中国,所谓的成功其实是来自一种机遇,或说它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并非是靠个人一厢情愿的奋斗就能成功的,但是通过“片面”的励志教育或榜样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却终生难以走出“努力奋斗”的这一心理“怪圈”。


       第二,通过励志教育或榜样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因为经历过太多“竞争”拼博的成功或失败,最终导致了他们在自己个性上的严重缺陷,即事业成功后的狂妄自大,或事业失败后因自信心的严重受挫而导致的萎靡不振和自暴自弃。试问在这样的心理主导之下,这些人的婚姻和人生能幸福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自幼被称作“神通”的孩子最终成就一世英名的几乎就不存在,虽然历史上没有记录下世人对他们心理的分析的记载,但是从心理学来看他们是不会取得终生成就的,那就是因为他们年少时被人所寄予的厚望,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的“畸形”发展。


       前文中故事的主人公的老王,事业上可以说是成功的,10年前就被任命为了某局局长,目前已经50岁的他曾告诉我说:当我们进入了中年之后,让我们再回头看一看人世间的“纷纷扰扰”“你挣我夺”,猛然间我们会发现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怀揣着父母或老师的一个“梦想”而奋斗的,在此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又成为了一批忽视了或说抛弃了个人的或家庭的幸福的人,究其本质来说我们一生其实就是一个父辈或老师手中的一个“玩偶”。面对事业的成就和“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我们心中的心酸和苦楚,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又能与谁诉说?虽然我们不能怪罪父母或老师教育我们 “做人上人”的目的,但是这一极其片面的教育却令我们的人生遭遇了来自生活中的另一面的“痛”,……年轻的时候,面对古人所追求的“中庸之道”我们总是感到它是那么的令人不屑一顾,但是当我们年长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生活的幸福远远大于事业的成功……。


       最后,但愿天下的父母、教师或社会,快快抛弃对孩子的“功利”教育,还他们一个“顺其自然”的“健康”的幸福的人生。




转自-360个人图书馆


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