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古稀老人和他三十年的书店《出版人》 ^! r<-J
◎张艾宁 2Nau]y]=
W "}Cfv
去年,《出版人》记者曾从北京到我的书店进行了采访活动,并在该刊发表了《一位老人和他三十年的书店》文章。 "QV?C
5 `Mos
ZD`
9Ez)5
]ssX,1#Xh
从北京辗转两列高铁来到河北省辛集市,坐着起步价5元的出租车,从辛集高铁站一路向北,不到十五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一家在辛集市已经营业了33年的民营书店。 (Y[q2b
书店创始人名为张吉响,现年已75岁,是一位资深书虫,也是辛集市文联一名退休人员。1989年,张吉响凭借着两千元资本,租赁了一爿小小橱窗,创办了科技书店,店铺逼仄到甚至一张书桌都摆放不下。如今,当初那间小小橱窗,已经成长为800平方米书店大楼,5万余种图书藏于其间,服务着全市乃至邻县的读者。 5Mb5t;4b
过足一生读书瘾 W["c3c
河北省辛集市生产皮革、加工皮革、交易历史悠久,明清时已非常兴盛,号称“河北一集”,即“河北第一集市”。 *~b}]M700
1984年,辛集市中创立了一座最大综合农贸市场,即命名“河北一集”市场,今天的科技书店就位于此市场的门脸位置。店前是横贯东西市区的中央主干道,对面是市区最早建成的金鹿公园,地理位置独特,是寸土寸金的核心商圈。 IW~q,X+`V
开书店,是张吉响自小学五年级就萌生的夙愿。1963年,张吉响在正定师范学校念书,每天只要稍有闲暇时间,他就泡在学校的阅览室。每逢假日周末,张吉响会独自乘火车去石家庄的书店求书。很长时间里,张吉响陷入看书、攒钱、买书、再攒钱的往复循环中。甚至在没有任何钞票时,他宁可节衣缩食,倾囊而出,也要买回自己盼望的图书。张吉响一生爱书,期盼有朝一日自己开书店,得以过足一生读书瘾。 xnp5X
hU
直到1988年,国家出台了图书零售业放开的政策,给民营书店带来了破土萌芽的生机。1989年,在爱人张玉琢的支持下,梦想终于照进现实。那个年代,书荒满目,知识需求空前绝后,张吉响眼观八方,多方选书,购进的书实用、通俗、紧跟时代,小小书屋很快就站稳了脚跟。2005年,书店现在所在的三层建筑,原属市里最大的企业——辛集市皮毛厂的飞翔商场,一家专门经营鞋类的商场,因资不抵债,进行拍卖,张吉响义无反顾决定买下,拿出夫妻二人的全部积蓄,又在亲朋的拼凑下,以不到百万元价格独资购置了这栋可遇不可求的800平大楼。自此,张吉响方觉得自己的书店终于不必漂泊,“安身立命”在这栋大楼里。 UpoTXAD}k
后来,总有人想出钱租赁这栋大楼,唾手可得的租金,远远胜过卖书的微小利润,但是,张吉响却毅然决然地辞了好心人劝说,始终如一,默默耕耘,坚守着服务读者,服务基层的初心。 kX1#+X
“卖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 a6/$}lCq
科技书店一楼图书以教辅、文学、工具类书籍为主,学生的求学压力大,教辅需求量也大,作为服务当地读者的书店,教辅图书无可回避地成为书店绝大多数的营业收入来源。 FL8?<bU
二楼则以实用类的科技图书为主,如《新编金属材料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现代涂料配方设计》等等。坦白讲,看到这些书,很难想象它的购买人群是什么样子。就在此时,店里走进一位60多岁的老人,“有养羊的书吗?”他问店员。店员给他指了方向,这位读者便在书架间挑选他心仪的“养羊”类书籍。稍加询问才知,这位读者家住辛集市新城,离这里30多里地。今年,他计划养几只肉羊,因为没有经验,特意前来科技书店购买相关书籍。“这些书是我最好的老师。”他说,“科技书店的图书全、信誉高,老板的服务也好。”“我买书不到别的地方,就到这个书店。”最终,这位读者一气挑选了《高效养羊》《肉羊育肥一本通》《肉羊60天育肥出栏技术》等五本书作为“老师”,开启了他的养羊致富之路。 v"~0 3-SX
这样的读者不是个例,仅一下午的时间,还有读者寻求养猪类、电工类书籍的图书,这都是真真正正的购书需求。正因如此,科技书店的二楼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选书风格,照顾到每一位前来购书的读者。科技书店也因此在辛集市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书目全、服务好”的印象,读者有口皆碑。“要卖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这或许是科技书店坚守三十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K^#'[
事实上,过滤掉城市中独立书店的种种美好,“服务读者、扎根基层”或许才是书店最纯朴的底色,而科技书店正是把这种纯粹发扬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C8oAl3d+h
全家人的支柱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