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068阅读
  • 2回复

百姓心中的“常青松”------记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吕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高能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17
百姓心中的"常青松”

——记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吕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高能权



金秋的冀中平原,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发展生机。我们考察组一行3人慕名拜访了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吕家庄村年过九旬的党支部书记高能权。

高能权,1918年出生,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吕家庄村农会主任,1949年任村长,1952年任副支书,196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作为91岁高龄的耄耋老人,村干部一干就是60年,党支部书记在位近半个世纪,先后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北省农民企业家”等多个荣誉称号。有资料显示,他是目前我国在职年龄最高、任职时间最长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

91岁高龄的高能权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对村里的每一个数字,每一件大事小情,他都如数家珍,张口就来。也正是老人的精心操持,吕家庄村至今仍坚持集体经济道路,拥有集体企业10多家,汽车、运输车、联合收割机等车辆和农业机械上百台件,实现了灌溉节水化,农业机械化,田间公路化、路旁林网化,集体公共积累和固定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村民们说:吕家庄村的变迁离不开老支书的"治村之道”——

工作原则不能变。"做党的农村干部就要做到不脱离上级政策;不脱离群众;不谋私利”

高能权说,这是他执政近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他能继续干到今天的"秘诀”。村民们说,老支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讲原则,他说谁想给自己捞好处就先辞职。他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班子成员。村里的决策都要通过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干部办事首先考虑的是政策允许不允许,群众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答应不答应。

因地制宜选准路子。"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要根据吕家庄的实际,由群众说了算”

这是高能权站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水岭上作出的决策,是吕家庄村变迁的开始。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的分与统,高能权以"1982年全村收入256万元,公共积累600万元,劳动日值1.92元”的良好业绩,充分证明了吕家庄村实行的"三包一奖”即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劳动定额管理的做法已经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以群众投票100%的通过率确立了吕家庄村一直延续至今的"集体经营、统一管理、专业分工、专业承包、按劳分配”的发展模式。

工农并举科学发展。"无工不富,光靠土里刨食不行,小打小闹也不成,必须有大的魄力,谋求大的发展”

集体经济的壮大,让思想超前的高能权在村办企业的发展上先行一步,实现了村集体的"原始积累”。先后建成了造纸厂、纺织厂、制帽厂等10家集体企业,年创造产值数千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多人。与此同时,他又用企业的获利实现了农业反哺,倡导"绿色农业”发展。十几年来,村集体先后补贴农业资金600多万元,并建成了3000多亩优质麦育种基地、2000亩杂粮良种繁育基地、1000多亩标准化绿色无公害鸭梨生产基地。鸭梨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地。

"科技就是生产力”

他先后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招聘专家和技术顾问60多人,培养各类技术骨干264名,人才的聚集实现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仅造纸毛毯厂就研制开发新产品5大类23种,其中全化纤无纬针刺毛毯获得"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奖”,企业被河北省科委命名为"科技示范企业”。

"发展市场经济我们没落趟,但思想要解放,观念要转变……还要鼓励群众兴办个体私营经济”

村集体先后出台了发展工业小区、养殖小区,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实施方案,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扶持村民兴办个体私营经济,并从能源、占地、项目、信息上给与优惠和支持。目前已有13家个体企业入驻工业小区,36家养殖户入驻养殖小区,形成了皮衣、纺织、帽业等优势工业产业和农畜家禽的规模化养殖。

一心为民奉献终生。"咱是党员,不能只想着自己,只有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才能服咱的气,才能跟咱走”

"俺们的老支书是个老抠门”。村里人经常这样说,但其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却溢于言表。在外人看来吕家庄是一个"肥的流油”的富村,但大到工程招标、项目引进,小到日常开销,村集体的一分一厘、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看在高能权眼里。他不抽烟、不喝酒,出差办事从来都是回城吃饭,半斤炒饼,一碗蛋汤;建筑施工的下脚料,他积攒起来变卖兑现上缴。

但对集体公益事业的发展,老人却又从不抠门。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小学、幼儿园;整修硬化了村路、安装了路灯;修建了3.5万千瓦变电站和水塔;建起了卫星接收站、医疗保健站,彻底解决了村民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病难的问题。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了定期发放养老金制度,村里95%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吕家庄村还成为了全市第一个电话村。

"宁欠亲人情,不冷众人心”

"他一睁眼就是集体,就是群众;村里人信服他,不管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说”。这是村民的共识。农村计划生育他第一个去做妻侄女的工作;表亲为多要半米宅基地被他拒之门外,但为集体、为群众,不论谁家有事,他都去管;不论谁病了,他都要去看;过节了,他早早准备好慰问品走访困难户;阴雨天,他亲自上街察看道路排水、通行;麦收时节,他顶着烈日、步履蹒跚的现场察看农情,群众心里想到的,他总是先想一步。

"不贪不占心量宽,紧跟时代有追求,保持一颗平常心”

问及长寿之道,老人笑着如是说。的确,除了德高望重受人爱戴,其做人之道亦令人敬慕。老人有三个雷打不动的偏好:其一是练书法。会议室内"严惩贪官、力戒奢华”一幅遒劲有力的字画,足见其功底的深厚和人品的耿直。其二是每天看报。他说:"当干部不了解政策不行,发展经济不了解市场不行。”其三是戏不离口。河北梆子、京剧、歌剧到现在他都能字正腔圆、张口就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只要群众需要,我就继续干下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生献给吕家庄”

走访即将结束时,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毕生的追求。在他的案头摆放着刚刚出炉的吕家庄村整体规划图,他说:"人老了,但思想不能落伍。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富足,但远比不了河南南街村,近比不了周家庄乡,我们还得加倍努力,现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里计划把制帽厂的规模扩大四分之一,种子种植培育面积扩大1000亩。还规划建设配套齐全,可容纳2000户村民的住宅小区,让村民和城里人一样住上现代化的单元楼。”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6-17
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村支部到吕家庄去参观学习,这将是一次很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奔小康的活教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8-19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才总会有出人想象的决策,来解决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